转自“大家健康”作者 平儿

24节气篇惊蛰(二十四节气--惊蛰)(1)

24节气篇惊蛰(二十四节气--惊蛰)(2)

惊蛰,二月节。《夏小正》曰:正月启。蛰,言发蛰也。万物出乎震,震为雷,故曰惊蛰。是蛰虫惊而出走矣。——《月令·七十二候集解》

物 候

《礼记·月令》中的物候解析

初候,桃始华

24节气篇惊蛰(二十四节气--惊蛰)(3)

桃,果名,花色红,是月始开。

桃花是春季百花中开放最早的花之一,于惊蛰之初即盛开。《本草纲目》云其“桃性早花,易植而子繁”,“桃”这个字右边是个“兆”字,十亿曰兆,就是形容多,说明桃树的生命力强,花果繁盛。

阴历的“月”和阳历的“月”

我们在读古书(如《遵生八笺》)时,会看到如“仲春二月”、“二月二日”这些时间。但这两个月并不完全相同。

一种和节气或孟仲季(如孟春、仲春、季春)连在一起的月份,指的是阳历。阳历指导农时方便。

具体到日期的,指的是阴历,可以根据日子得知月相的。阴历记日方便。

我们说的农历,其实是阴历和阳历的合历,兼有含节气的阳历和跟着月相走的阴历。

所以,我国传统历法的“月”有两个维度,一个是与月相有关的阴历维度,一个是作为一年的多少等分的阳历的维度。

二候,仓庚鸣

24节气篇惊蛰(二十四节气--惊蛰)(4)

庚亦作鶊,黄鸝也。《诗》所谓有鸣仓庚是也。《章龟经》曰仓清也,庚新也,感春阳清新之气而初出,故名。其名最多。《诗》曰黄鸟,齐人谓之搏黍,又谓之黄袍,僧家谓之金衣公子。其色鵹黑而黄,又名鵹黄。谚曰:黄栗畱黄莺莺儿。皆一种也。

仓庚即黄鹂鸟,“仓”是“清”的意思,形容春阳清新之气。“庚”同“更”,形容万物更新的面貌。黄鹂此时正感春阳清新之气而鸣叫。

为什么物候中有很多鸟

仓庚、雁、鹰、鸡……七十二物侯中有很多关于鸟的。这是为什么呢?

因为鸟用来观测天气是最直观的,之后再是地气,之后再是人的感受。

就比如说,冬至于人来讲还是冬天,但从天道来说,已经是冬藏之极而一阳初生了。然后是大寒的时候,大地感知到了。然后再是立春,人也感知到了。

而鸟呢,它是大地上属天的,最早感受的是天气,就很早有反应了。比如,雨水二候侯雁北,黄河流域初春尚寒的时候,它们就开始北飞避热了。

三侯,鹰化为鸠

24节气篇惊蛰(二十四节气--惊蛰)(5)

鹰,鷙鸟也,鹞鸇之属;鸠即今之布谷。章龟经曰,仲春之时,林木茂盛,口啄尚柔不能捕鸟,瞪目忍饥如痴而化,故名曰鳲鸠。《王制》曰,鸠化为鹰,秋时也,此言鹰化为鸠春时也。以生育肃杀气盛,故鷙鸟感之而变耳。孔氏曰:化者反归旧形之谓,故鹰化为鸠,鸠复化为鹰。如田鼠化为鴽,则鴽又化为田鼠。若腐草为萤鴙,为蜃爵,为蛤,皆不言化,是不再复本形者也。

鸠即布谷鸟。《礼记》载,在仲秋八月“鸠化为鹰”,即在肃杀之秋,布谷感秋气而化为鹰;而到了仲春二月“鹰化为鸠”,鹰感春天的生气而化为布谷鸟。这不是说鹰和鸠可以互相变形,而是不同的鸟合于不同的气。鹰出没在肃杀之秋,是凶猛的鸟。布谷鸟出没在生机盎然的春天,提醒人们春耕(“布谷”之义)。其实,鹰于每年二三月在巢繁殖,故不见踪影。

说 雷

从文字、功效及天人相应的角度来看

从“启蛰”到“惊蛰”

24节气篇惊蛰(二十四节气--惊蛰)(6)

“惊蛰”一词最通俗的解释就是,天上的春雷惊醒了地下蛰居的动物。其实,这些蛰虫也不能说完全是被雷声惊醒的,而是在阳气上升过程中,蛰虫逐阳而出的结果。

因为这些蛰居的虫蛇在惊蛰之后就出来活动了,所以古人有“惊蛰日,取石灰糁门限外”的习俗。用燥湿杀虫的生石灰来预防虫害。

“惊蛰”本名“启蛰”,就是表明冬日入蛰的动物,开始出来活动了。至西汉,为了避汉景帝刘启的名讳而改称“惊蛰”,将“春雷”和“启蛰”这两个现象联系起来,便有春雷惊蛰之义。

然而,这声雷,依然很重要。

雷字何解

24节气篇惊蛰(二十四节气--惊蛰)(7)

“雷”的金文版本很多。象形的

24节气篇惊蛰(二十四节气--惊蛰)(8)

应该是最原始的。然后小篆

24节气篇惊蛰(二十四节气--惊蛰)(9)

用了三个田的“畾”,这样就不怎么象形了,所以加个雨字头以定其象。

古人造字都有其原因,不会随便造。那么,雷和田有什么关系呢?这个问题我之前就有疑惑,直到我读到南怀瑾先生讲雷的作用——

前几年有一位美国农化方面的教授,来台大农学院讲学,他亦研究《易经》,所以有人介绍来看我,谈起他们美国人现在也知道研究雷和生物的关系了。据他们的研究,一声雷的结果,可以在地面产生八十万吨的自然肥料。我告诉他我们中国人老早就知道了雷的作用。

这就是雷和田的关系。雷雨之后,田里的肥料大增。用现代科学的解释就是,闪电造成高电压,在高温高电压条件下,空气中的氮氧分子会发生电离,等它们重新结合时,其中的氮和氧就会化合为亚硝酸盐和硝酸盐分子,并溶解在雨水中降落地面,成为天然氮肥。

24节气篇惊蛰(二十四节气--惊蛰)(10)

雷,阴阳薄动,雷雨生物者也。——《说文解字》

古人认为,雷是阴阳二气激烈搏击显现的现象,相搏而后合,故能生物。雷的雨字头说明是雷离不开雨的,通过雨水滋生万物。

为什么雷雨天不宜行房

24节气篇惊蛰(二十四节气--惊蛰)(11)

交会者当避大风、大雨、大寒、大暑、雷电霹雳、天地晦冥、日月薄蚀。——《千金方》

雨水春雨降,惊蛰春雷响。气温回升,蛰虫苏醒,桃红梨白,莺鸣燕归。春天是动物的发情期,人虽然四季都可以发情,但在春天发情也比较顺应天时。

然而,惊蛰期间多雷雨天,在雷雨之夜,最好不要行房。这叫“欲有所避”,不止雷雨天,大风、大雾、大寒、大暑、日月食、天昏地暗等极端的气候,都不宜行房。

为什么雷雨天不宜行房?原因就是我们前面讲的,雷是“阴阳相薄”的现象,相搏而不和。人感天时,天气阴阳相薄,水火相恶之时,男女行房则不宜。而且古人认为,雷电属天地阳泄之象,行房损耗恐过于平时。有人说雷雨天行房恐闻雷声而受惊,这也是有道理的,这也是人感于天气的明显表现。换言之,宜行房的日子就是天气晴明的夜晚。

如果在这种极端气候下行房,就相对容易引起脏腑功能失调,耗损精气,使邪气乘虚而入,从而诱发疾病。而且如果准备受孕的话,对胎儿也不好。

另外,古人之所以强调这些令人不安的天气下不宜行房,也是因为人在不安的情况下,往往希望通过性欲来“安定”身心,但这种依赖和释放反而是有伤的。

起 居

春季应养成的日常起居习惯

晨梳头·一日之计在于晨

春三月,每朝梳头一二百下。——《养生论》

24节气篇惊蛰(二十四节气--惊蛰)(12)

现代不少人是天天洗头洗澡的,哪怕一天有点儿汗没出,也没怎么运动过。但这种卫生的习惯未必是健康的。有些人每天早晚都要洗澡,反而更容易得皮肤病。

中国古人更推荐梳头洗足的生活习惯。这并不是说古人生活条件所限而如此的。洗发露洗头会迅速将头皮分泌的油脂洗掉,而这个油脂本身是保护头皮和头发的。你频繁把它洗掉,它就频繁分泌来护发。

有人苦恼,天天洗头发质就干枯,一天不洗又嫌它油。其实,正可能是因为你天天洗头,才会一天不洗就油。如果几天一洗,反而不会那么油。

晨起梳头一二百下,能够提神醒脑,疏调气血。而强调春天梳头,是因为春天肝气旺,上行至头,《内经》说“春气在头”,春天特别容易头痛、眼皮跳、眼睛红肿等,而通过日常的梳头,驱散头部的风热,这些症状都可以被缓解和预防。但需注意的是,晚上睡前不要梳头,会让人兴奋。

另外,头发油除了外因外,和我们不健康的生活习惯大有关系——熬夜眠少、嗜食肥干厚味、心态紧张等等。

莫熬夜·春宵一刻值千金

24节气篇惊蛰(二十四节气--惊蛰)(13)

随着气温回升,不用早早钻入被窝,似乎精力也比冬天充沛不少,春心荡漾,不晚睡仿佛浪费了大好时光。殊不知,春天熬夜最伤肝。

古人云:“春宵一刻值千金”嘛

没错,正因为“春宵一刻值千金”,所以要珍惜这价值千金的春宵,好好睡觉休息。熬夜的损失,千金都难补回。

为什么春天更不能熬夜?

人睡觉时阳入于阴,人在子、丑、寅(分别对应胆、肝、肺)这三个时辰(23:00~5:00)入睡,则阴阳调和,三脏得养。如果这时未入睡,则阳不入阴而化火,子时不睡生胆火,丑时不睡生肝火,寅时不睡生肺火。正阳化为邪火,火又伤阴,此为阴阳两伤。

春天本身就肝阳易旺,你再熬夜使阴衰阳亢,那如何使得?

夜洗足·主人劝我洗足眠

至夜卧时,用热汤下盐一撮,洗膝下至足方卧,以泄风毒脚气,勿令壅滞。——《养生论》

俗话云:“春天泡脚,升阳固脱。”而睡前泡脚,还能利于睡眠。泡脚最好是自膝盖以下,都能洗到,而不止是两个脚丫子。

中药泡脚方近来非常盛行。而春天洗脚,最简单的就是在洗脚水里撒点盐,盐外用能除风邪,促进脚部气血运行,不令经络壅闭,预防脚气冲心。

泡脚水温不能太高,一般不高于50度。尤其是年老体弱之人、高血压患者不宜用过高水温的水泡脚,以免出现出汗不止、心慌心悸等症状。另外,儿童也不能用太热的水泡脚,容易形成扁平足。

导 引

缓解头面肿热及肩颈不适

24节气篇惊蛰(二十四节气--惊蛰)(14)

功法步骤

24节气篇惊蛰(二十四节气--惊蛰)(15)

▲谢青云先生行功图,转载自《家庭中医药》杂志

1. 用四指握紧拇指,转头向左后方至极致,双目后视。

2. 再拳心向下,抬起肘部向后上方快速上提,再换头向右后方,重复肘部快速上提动作。

3. 左右各30次。再做叩齿、吐纳、漱咽的保健。

保健功效

24节气篇惊蛰(二十四节气--惊蛰)(16)

此法可调理脊柱及脾胃蕴积的邪气所引起的病症,如眼睛发黄,时时口干,出鼻血,咽喉不利,面部浮肿,突然失声,头痛,牙齿出血,视力模糊、怕见光,嗅觉不灵敏,牙龈红肿疼痛,皮肤上各种小的疮疖等。对颈椎、肩周及背部不适也有一定调理效果。

诗 词 元稹《廿四节诗》赏析

惊蛰二月节

阳气初惊蛰,韶光大地周。

桃花开蜀锦,鹰老化春鸠。

时候争催迫,萌芽互矩修。

人间务生事,耕种满田畴。

阳气初惊蛰,韶光大地周

24节气篇惊蛰(二十四节气--惊蛰)(17)

惊蛰二月,阳气出于地面,不仅地下蛰居的小动物出来活动了,植物也开始抽芽生长,大地一片生机勃勃、欣欣向荣的景象。

二月对应大壮卦,下面四个阳爻,很形象地表现出阳气从地表而出的象。

24节气篇惊蛰(二十四节气--惊蛰)(18)

桃花开蜀锦,鹰老化春鳩

24节气篇惊蛰(二十四节气--惊蛰)(19)

这一联写的是惊蛰的初候和三候,用蜀锦来形容桃花的灼灼。四川是我国桑蚕丝绸的发祥地,兴于东周而盛于汉唐。“蜀”字在《说文解字》中的解释是:葵中蚕也。也就是说,蜀就是一种蚕。蜀锦色彩鲜艳,以之形容桃花的艳丽再恰当不过了。

24节气篇惊蛰(二十四节气--惊蛰)(20)

老鹰还巢,布谷报春。但如果你了解布谷鸟的习性,你就知道古人为什么会把鹰和布谷鸟联系起来而不是别的鸟。布谷(又名杜鹃、鸠)首先和小鹰长得很像,然后有个成语叫“鸠占鹊巢”,它将卵产在别的鸟巢内,自己不筑巢。而其幼雏也很凶,会将其寄主的卵推出巢外。

时候争催迫,萌芽互矩修

24节气篇惊蛰(二十四节气--惊蛰)(21)

“时候争催迫”,就是提醒农人要开始勤于春耕。俗话说“过了惊蛰节,春耕不能歇”,不可误了农时。

唯有抓紧时间耕种,则那些萌发的幼芽,到收获的时候才会长得又大又长。

人间务生事,耕种满田畴

24节气篇惊蛰(二十四节气--惊蛰)(22)

人间务农,正是合于春生之气。天生万物,生生不息,人因而得养。天恩浩荡如是。七十二物侯中有“獭祭鱼”和“豺祭兽”,正是动物得食尚知报天之恩,何况人乎?

从冬至开始数九的《九九消寒歌》,至惊蛰期间九九而止,故农谚“九尽杨花开,农活一齐来”。《九九歌》的本质也是农谚。

一个以农业为主的社会,它的生气就足。木气生,木属东,所以东方国家多重农抑商。中国人不论到哪儿都喜欢种菜,这种对生机的追求是千万年来,这片天地刻在我们骨子里的东西,也是“人间务生事”的真实写照。易针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