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外就地过年也有家的味道(呼和浩特也是家)(1)

呼和浩特市博物馆

虎年大吉,就地过年。这里是呼和浩特,这里也是家。

来呼市二十多年了,响应倡议,第一次在呼市过年,没有鞭炮,没有喧闹,没有仪式,除了准备吃喝,一切都很简单。除夕,三口人,十个菜,雪碧、山楂树下,一点气泡,一点甜蜜。

在外就地过年也有家的味道(呼和浩特也是家)(2)

除夕美食

二十多年前,来到呼市,听不懂西部区方言,喝不惯略咸的自来水,不知道他们为什么要吃被子(焙子),不知道“疙团”是主食,不知道烧麦一个人吃不了半斤,不知道盘子为什么那么小,不知道莜面是什么,不知道豆面还能吃。

如今,二十多年过去了,爱上了早餐吃羊杂碎,配上焙子简直是人间美味;爱上了烧麦,馋了就来上一二两;爱上了大青山和武川土豆;爱上了大召寺前的石狮子和公主府的垂花门;爱上了中山东路的繁华与热闹,爱上了呼市的空气和璀璨的星空……

在外就地过年也有家的味道(呼和浩特也是家)(3)

席力图召

呼和浩特,一座历史悠久的塞外名城。面向黄河,背靠阴山,四季分明,宜耕宜牧,农耕民族和游牧民族交融最为充分的地区。这里从来无灾无难,是“风水宝地”。2021年发生新冠确诊病例的大小城市,都出现了连续新增病例,只有呼和浩特,虽有两例确诊,但只新增了一例确诊人员的近亲属,直到清零再无新增,以此看,这里不但是宝地,还是福地。

在外就地过年也有家的味道(呼和浩特也是家)(4)

自治区70周年大庆主会场

就地过年,是倡议。我接受倡议,因为呼和浩特也是家。守着电视,刷着手机。偶尔走到阳台,望一望窗外,天格外的蓝,灯笼格外的红,路上的人们是那么的从容,空气中都充满了安定与祥和,这就是呼和浩特。

我现在定居在这里,工作在这里,儿子出生在这里,成长在这里。抬眼望一望明月,那是故乡的明月,数一数星星,那是故乡的星星,从不曾改变。

在外就地过年也有家的味道(呼和浩特也是家)(5)

内蒙古展览馆

美丽的呼和浩特,巍巍的大青山,蜿蜒的大黑河,广袤的草原,它们接纳了我,也接纳了无数的来自东、西部区生活方式迥异的人们。

包容的呼和浩特,进步的呼和浩特,这里就是故乡,这里就是家。

最后,我在呼和浩特,我的家,祝大家新春快乐,虎年大吉!阖家幸福,万事如意!

在外就地过年也有家的味道(呼和浩特也是家)(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