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伤逆流成河那句话(的悲伤逆流成河)(1)

该站出来反对校园暴力的

不应该是受害者

在美国,30%的孩子牵涉欺凌事件。

在韩国,每三人就有一人有过遭受校园暴力的经历。

在日本,近九成学生遭遇校园欺凌。

中国也未能幸免。

教育部3个月接到68起上报的欺凌事件,注意这只是上报。

触目惊心的数字显示,校园暴力已经成为了世界上严重的社会问题。

然而中国却有很大一部分人并不把这当做一回事。

中国有些大人,总会带着一种优越感看待孩子。在他们眼中,校园暴力不过是小孩子间的玩闹。

悲伤逆流成河那句话(的悲伤逆流成河)(2)

电影《告白》剧照

想要转变这些人的看法,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就是通过影视。

在国外,揭露校园暴力的优秀影视作品层出不穷,美国的《大象》、日本《告白》都为中国影迷所熟知。但在国内,却看不到样的题材。

而这一切在这个开学季被打破了。

中国也终于出现了一部反映校园暴力的电影!

什么,电影是郭敬明小说改编的!

郭敬明???

《悲伤逆流成河》

悲伤逆流成河那句话(的悲伤逆流成河)(3)

《悲伤逆流成河》改编自郭敬明同名小说,讲述了女主易遥因为遭受校园暴力而对生活心灰意冷甚至选择自杀的悲伤故事。

为什么当“国内首部校园霸凌电影”出现的时候,并没有多少人欢欣鼓舞?因为,这是郭敬明啊。

如果你关注过郭敬明改编作品,就知道他的口碑有多糟糕了。

悲伤逆流成河那句话(的悲伤逆流成河)(4)

郭敬明部分作品豆瓣评分

不过,这一次的《悲伤逆流成河》并不是郭敬明执导。

尽管电影中还是掺杂着郭氏的矫揉造作和mv式打光,但是,这一次的《悲伤逆流成河》也有了些“不郭敬明”的东西。

郭敬明被嘲讽的很大一个原因就是拜金,这也直接反应在了他的作品之中。《小时代》系列奢华又虚无的世界被不少人吐槽。

但这次《悲伤逆流成河》不同,它不再纸醉金迷,镜头下繁华城市的阴暗面被曝光。

不仅如此,这次电影居然揭示了很多社会问题。

除了影片主打的校园暴力之外,它还涉及了社会阶级、家庭教育、单亲家庭等等问题。

在影片中,女主易遥的单亲母亲由邬君梅饰演。为了生存,她不得不从事灰色职业。在压抑的生活环境下,她对易遥非打即骂,嘴中不干不净。

易遥也因为妈妈对自己的恶劣态度而自卑压抑,她认为妈妈把她视为累赘。

悲伤逆流成河那句话(的悲伤逆流成河)(5)

然而,易遥某一天发现,妈妈在偷偷给她攒学费。纸币5块、10块、50、100的旧币被压得平平整整放在一个厚厚信封中。

在易遥还在心情复杂的时候,她的妈妈走了进来。

妈妈知道了易遥意外染上了那难以启齿的病,她什么也没说,只是轻轻拉起易遥的手,说妈妈带你去看病。

在胡同里,在那些看惯了妈妈打骂易遥的人诧异的眼光中,神色坚定的妈妈拉着易遥的手去医院。

那一刻,有多少人和我一样眼眶湿润。

那是卑微的土壤里开出的一朵花。

此外,还要感谢影片让我们认识了两个小演员。

影女主易遥的扮演者任敏和顾森西的扮演者辛运来在片中发挥出色。

易遥的演技让很多矫情的桥段变得合理,顾森西的扮演者为这个角色和电影都增色不少。

悲伤逆流成河那句话(的悲伤逆流成河)(6)

可见中国从不缺乏好的演员,只是缺少发现的眼睛。

希望这两个电影新面孔都有美好的未来。

对比之前的郭敬明改编作品,《悲伤逆流成河》这次有了肉眼可见的进步。但是它打着“国内首部校园霸凌电影”的名头进行宣传,对校园暴力的揭示,却有些不痛不痒。

它,太“温柔”了。

导演落落自己也表示过为了某些原因,自己有意淡化了校园暴力。

什么叫做残酷的校园暴力,韩国2017年的《蚯蚓》让人看过一遍就不想看第二遍。

《蚯蚓》中的女主是一个坚强勇敢的女孩。当她面临校园暴力进行反抗后,迎来的却是更加惨烈的欺辱。最终,她选择了自杀,因为她看不到活着的出路。

悲伤逆流成河那句话(的悲伤逆流成河)(7)

电影《蚯蚓》剧照

《悲伤逆流成河》的女主最后也是选择的自杀,却完全没有那种绝望感。

它的校园暴力是用几个剪切镜头表现的。其程度和偶像剧《流星花园》中杉菜收到道明寺的红纸条后的待遇差不多,甚至杉菜可能更惨一些。

《悲伤逆流成河中》女主的遭遇总结起来有:被泼冷水、饭中被到别人的剩菜剩饭、被泼少量的红墨水、头发被粘口香糖、在体育课上被球砸。

电影对校园暴力的展现太过于粗糙,缺乏残酷的镜头。

这就导致它无法像其他揭露校园暴力的作品那样深刻而发人深省。

此外,《悲伤逆流成河》中顾森湘和顾森西姐弟两个人的存在直接淡化了校园暴力的主题。

这两个人可以看出郭敬明一如既往的审美。但这样的人都太过美好,放在这种现实的残酷的背景之下,很容易就会冲淡冲突。

有了这两个美好的人,易遥的遭遇更没有那么惨了。

顾森西喜欢易遥,他教会了易遥学会反抗。

悲伤逆流成河那句话(的悲伤逆流成河)(8)

在所有时候,顾森西都站在了易遥这一边。但要知道,一般的校园暴力的受害者都是孤单的。就算他们有同伴,也通常都是和他们一样在经受着校园暴力的弱势者。

在同学中,因为帅气的长相,优越的家庭条件,开朗的性格,顾森西绝对是风云人物。

在老师眼里,他可能是个差生,但他有个优秀的姐姐,老师往往对他网开一面。甚至他扰乱了学校开大会的纪律,也没有得到什么像样的处罚。

在现实中,这样人的朋友,甚至是女朋友,绝对不会是校园暴力的受害者。

在易遥受到顾森西鼓励后,狠狠地给了唐小米一下后,我们觉得大快人心。

但在大快人心之后,谁还能体会校园暴力真实地带给受害者的伤害?

悲伤逆流成河那句话(的悲伤逆流成河)(9)

但相比顾森西,顾森湘对影片要表达的校园暴力的伤害更为巨大。

她甚至直接导致了整个故事的最大冲突从校园暴力偏移,导致了故事主题的偏移。

在故事中,真正摧毁易遥,让易遥萌生自杀念头的校园暴力,重点却不在校园暴力,而是源自于误会。这是一种学生们对易遥的道德审判。

如果说第一次的校园暴力还是现实中会发生的关于情感纠葛,关于与众不同的小把柄而产生的孤立和伤害。第二次更加严重的校园暴力反而更像是主角蒙冤受屈的刑侦故事开头。

悲伤逆流成河那句话(的悲伤逆流成河)(10)

只是易遥不是侦探,所以她选择了自杀。

她的放弃,不是源于同学的伤害而对生活绝望。她的放弃,是蒙受不白之冤的憋屈,是以死明志。

这和《告白》完全相反,《告白》中被欺负的修哉确实是杀人凶手,但同学对他的欺负却并不是为死者而鸣不平,而是因为发现了他的弱点可以进行欺辱,这才叫霸凌。

《悲伤逆流成河》中的同学,他们更像是被愚弄的“正义使者”。

易遥在决定自杀前那段慷慨激昂的独白,那么直指人心的一段话,因此也失去了力量,变得苍白。这一段哪怕让奥斯卡影后来表演也是浮夸的。

但这些不足就能让《悲伤逆流成河》被全盘否定吗?当然不。

它对校园暴力的表现不够,但不能说它就是失败的。

不管影片表现如何,“打着郭敬明标签的作品成为中国第一部表现校园暴力的电影”这个话题就足够噱头。

悲伤逆流成河那句话(的悲伤逆流成河)(11)

因为有噱头,大家就会关注。

因此,影片就会引来社会对校园暴力的关注。

就凭这一点,《悲伤逆流成河》就没那么一无是处。

影片在最后披露的各种求助电话,和曾经遭受过校园暴力的人们的采访,是全片反校园暴力最有用的部分。

希望这也能带给正在遭受校园暴力的人们温暖和帮助。

就如被采访者中所说的让校园暴力中的受害者奋起反抗是最苍白的。就像让抑郁症患者开心起来一样天真。

真正在校园暴力中应该改变的是事不关己的旁观者,是认为只是玩笑的无所谓者。

而最应该站出来的是社会。

现在,国家,也开始行动了。

今年4月份,国务院发布通知,决定在2018年开展中小学生欺凌防治落实年行动。

悲伤逆流成河那句话(的悲伤逆流成河)(12)

希望我们的后代,都能快乐地长大。

希望并不那么成功的《悲伤逆流成河》除了掀起新一轮的嘲讽郭敬明之外,能让更多人开始关注校园暴力。

- FI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