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了一个鱼塘,以死草鱼为主,该养殖户的鱼塘死鱼已经有二十多天了,死得多的时候一天死一千多尾,哪怕不多时,一天也有两三百尾,搞得该养殖户实在是没脾气了。

最近几天经常死鱼(发病死鱼愈发严重)(1)

最近几天经常死鱼(发病死鱼愈发严重)(2)

最近几天经常死鱼(发病死鱼愈发严重)(3)

最近几天经常死鱼(发病死鱼愈发严重)(4)

最近几天经常死鱼(发病死鱼愈发严重)(5)

该养殖户的鱼塘,刚开始零星死鱼时没有引起足够重视,没有赶紧积极采取预防措施,误以为死几天就不死鱼了,殊不知越死越多,后来该养殖一度停料停20天,但死亡量并没有减少,直至实在是扛不住了,然后自己开始盲目瞎搞不按套路给鱼治病,但效果甚微。

后来实在不行就央求我来查看个究竟,水质经检测氨氮、亚盐已经超过正常范围了(氨氮、亚盐正常范围值:氨氮《0.2mg/l,亚盐《0.05mg/l),只是没有很高,但水环境也要积极处理,否则随着时间的推移会变得高,水色肥度很好,水面浮沫乃死掉的藻类,该养殖水体昨天已经过消毒处理,后续只需补菌即可。

最近几天经常死鱼(发病死鱼愈发严重)(6)

最近几天经常死鱼(发病死鱼愈发严重)(7)

再来说说鱼病问题,草鱼以病毒性出血病为主(如解剖图所示),同时也伴有细菌性感染,治疗思路 除了对养殖水体进行介入消毒及调节外,还要通过连续内服多天的保肝、增强体质、抗病毒和抗菌的药物来杀灭病原微生物以起到治愈的效果。

最近几天经常死鱼(发病死鱼愈发严重)(8)

该鱼病治疗的难度在于后续的天气不佳,从明天开始就要下雨,而且是连续几天都有雨下,这给鱼病的治疗很不利,给鱼治病,天气稳定尤其重要;另一个难度就是鱼病拖得过久,我们都知道治病要趁早,拖得越久疾病越难治,更何况养殖都是要以预防为主;第三个难度就是病毒性的疾病,尤其是水生动物得了病毒性疾病更加难以治疗,一方面水环境不好把控,从而导致病毒肆意传播,另一方面无法给水生动物进行有效隔离措施;第四个难度就是鱼感染了病毒性疾病,但这类病毒是双链DNA结构(相对稳定,不易变异)还是单链RNA结构(不太稳定,易变异,如新冠病毒),还是鱼被混合感染;第五个难度就是治疗病毒性疾病都是靠前期打疫苗接种来预防,一旦得了很难用药物将其控制,而对水生动物进行疫苗接种是一件很繁琐的事,另一方面哪怕免疫接种也要根据当地的疫病流行情况来针对性接种,还有一种情况就是很多苗种要么是从广东运往湖南,要么是从江苏运往湖南,如果带毒,这就会形成交叉感染,还不考虑运输工具等,因此水生动物很难做到生物安全措施,想完全实现SPF苗,这个难度可想而知。

尽管如此,但还是要想办法尽可能强化治疗,只要控制好病情,有效降低死亡率就非常OK,那么治病思路就是外用消毒剂杀灭病毒及致病菌,后续再解毒、培菌,毕竟该水体肥度还是不错的,配合内服增强体质及抗病毒、抗菌的药物,毕竟鱼群吃料情况还可以,这对做内服有积极利好的作用,只要坚持积极治疗,假以时日,鱼病问题会有所缓解。

事实上水产养殖还是挺有难度的,不说别的,光两个因素:养殖环境——水(这是很多养殖户难以调节和把控的难题)、鱼病问题(1.不知道得什么病,也不知道用什么方案治疗;2.知道得什么病,但不知道如何用最为恰当的方案进行治疗)就够广大养殖户所受得了,可以说就这两个因素让水产养殖从业者们最为头痛,而且更为荒谬的是,这么有难度的一件事却交给绝大多数受教育程度并不高的一类人去做,而饲料公司、动保公司更热衷于售卖产品,通过售卖产品所得利润更热衷于用来扩大生产规模(事实上无论是饲料,还是动保,产能早都严重过剩了),而不是用来养殖或用来扩大养殖版图。

养殖从来都是要防患于未然,但我所见到过的绝大多数养殖户对这点很忽视,只要不出现发病死鱼问题,极少有养殖户愿意花成本去做好预防措施,他们认为这是没事找事,可以说在整个养殖周期显得极其简单粗暴,可以说很多养殖户对动保产品根本就没有一个清晰地认知,比如什么是化学改底,什么是生物改底,如何配合使用,压根儿就搞不清,更有甚者,索性就搞不清消毒和解毒有什么区别。

一旦发病死鱼,就要死一大片,这个如题所说拖太久造成的,这个拖太久分两个层次,一个层次就是主动拖太久,就像本文第二段所描述的;另一个层次就是被动拖太久,知道鱼发病了,也知道早早积极治疗,但就是找不到最佳方案治疗,找了不少技术人员,左搞右搞搞不好,反而耽误了病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