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月的内娱,瓜一个比一个大,每个都能写成一出戏。

就连陈翔和毛晓彤的陈年分手瓜,重新拉出来掰扯一番,也够有看点的。

有意思的是,在这出二人戏里,却有一个局外人莫名被卷进来。

和毛晓彤在《三十而已》里组CP的杨玏。

他的微博下,网友纷纷喊着“陈养鱼,快去保护你的晓芹吧”。

该不该叫她一声妈 骂他拼爹的脸疼吗(1)

嗑CP嗑到这么入戏,给飘都看笑了。

怪只怪,杨玏把浑身缺点的陈养鱼,演得那么深入人心。

当年在《演员的诞生》上初次露脸,还被大众质疑“拼爹”。

到现在,终于用一个个角色,逐渐让人记住。

该不该叫她一声妈 骂他拼爹的脸疼吗(2)

这两年,杨玏快称得上“渣男专业户”,演的,也大多是懦弱自私的男性。

该不该叫她一声妈 骂他拼爹的脸疼吗(3)

巧的是,杨玏的爸爸杨立新最出圈的角色,当年《我爱我家》里的贾志国,也是懦弱怂男。

这是什么“传承精神”哈哈哈。

在娱乐圈里,子承父业,并不少见。

可怎样把“星二代”这碗饭,吃出自己的风格,甚至能撕掉父辈标签,却非易事。

从这三个“星二代”身上,或许能看出些端倪。

该不该叫她一声妈 骂他拼爹的脸疼吗(4)

作为“星二代”,杨玏低调踏实。

这对父子最近一次并肩出现在大众面前,是在一档慢综《出逃两日又如何》里。

该不该叫她一声妈 骂他拼爹的脸疼吗(5)

节目里,二人逛沙溪古镇、看白剧、露营、野炊。

从最开始在车里相对无言,到最后在篝火边彼此交心,说出埋藏二十多年的遗憾与伤痛。

也让观众更进一步看到杨玏这个星二代的心路历程。

相比许多发着明星梦的横漂、北漂族,杨玏无疑算是幸运的。

他打小在人艺大院里长大,管戏骨濮存昕、徐帆叫叔叔阿姨。

该不该叫她一声妈 骂他拼爹的脸疼吗(6)

三岁的时候,被父亲抱到人艺三楼排练场,不自觉地伸出小手,把导演铃当玩具玩。

该不该叫她一声妈 骂他拼爹的脸疼吗(7)

杨立新在一旁看着,“特得意”,有点这孩子随爹的意思。

但身为演员,杨立新深知这一行的不确定性。

站在金字塔尖上熠熠发光的人,屈指可数。

被名利携裹着的龙卷风呼啸而过,剩下的日子,就是缓慢或急速下坡的过程。

所以,他其实是不太愿意儿子干这一行的。

该不该叫她一声妈 骂他拼爹的脸疼吗(8)

他常带杨玏去看他们排练的话剧、电影院里的新片,却不把他当童星培养。

孩童时代杨玏的演出,仅有两次。

不过,杨玏从不讳言自己选演员这一行,是受到了父亲的影响。

该不该叫她一声妈 骂他拼爹的脸疼吗(9)

他选择就读美国杜克大学戏剧系舞台表演专业,想的是:

如果我真正能从父亲身上继承点什么,可能就是他对于戏剧的理解,对于表演的观念。

既然这样的话,那我为什么不做这个呢?

他也从不回避“杨立新的儿子”这一身份,给他入行带来的便利。

大一暑假回国,他托父亲介绍,进了冯小刚导演的《唐山大地震》剧组,从导演组助理学起,还客串了陆毅的同学。

该不该叫她一声妈 骂他拼爹的脸疼吗(10)

回国后,他演的第一部戏《我们的生活比蜜甜》,演的还是杨立新儿子。

该不该叫她一声妈 骂他拼爹的脸疼吗(11)

甚至,寂寂无名时跑剧组做自我推荐:

“最好的敲门砖就是跟副导演说

我父亲是杨立新

那阵聊得我都已经形成套路了”

该不该叫她一声妈 骂他拼爹的脸疼吗(12)

但,入行领进门,手艺靠个人。

演员要想通过角色被观众记住,终究还是要以“饭碗”活为准。

杨玏喜欢称父亲为“老杨”。

拍《大丈夫》,他半夜准备完第二天的戏,会不管不顾地把“老杨”从睡梦中拽起来。

让他帮忙对戏,找问题,分析该用多少种方式和对手演员“接招”。

每段戏至少准备两到三套方案,直到四五点钟的太阳升起,才去安心睡觉。

该不该叫她一声妈 骂他拼爹的脸疼吗(13)

这才把与俞飞鸿的姐弟恋复线,变成剧里最吸睛的亮点之一。

首季《演员的诞生》,他是六强之一。

大众津津乐道的“名场面”,是他和节目组促成了《我爱我家》剧组24年后的大团圆。

该不该叫她一声妈 骂他拼爹的脸疼吗(14)

却鲜少有人记得,他是整季参赛演员里,唯一一个演了两次原创戏的演员。

和王亮演《半路兄弟》,甚至没有剧本,两人直接自由发挥。

无论是竞技类综艺里并不讨喜的角色,还是影视剧中的渣男专业户。

他都尽力在同样里找不同,挖掘出每个角色独特丰富的人性。

视父亲为偶像的他,并没有想过超越父亲,而是——“得到父亲的认可,才是终极的认可。”

在他心里,奥斯卡都比不上爸爸夸一句。

该不该叫她一声妈 骂他拼爹的脸疼吗(15)

当他的努力和用心,终获父亲肯定那刻,父子二人相视。

紧张得绞手的杨玏,垂眸绽放出最舒展的笑靥。

该不该叫她一声妈 骂他拼爹的脸疼吗(16)

该不该叫她一声妈 骂他拼爹的脸疼吗(17)

杨玏的子承父业,想的,并不是超越父亲,而是希望得到父亲的认可。

另一个“星二代”,虽然也顶着父辈光环出道,走的路却艰难得多。

谢霆锋。

父亲谢贤是纵横香江20余年的“四哥”,母亲狄波拉人称“拉姑”,是70年代首位港姐冠军。

从出生那天起,他便是活在长枪短炮下的明星。

该不该叫她一声妈 骂他拼爹的脸疼吗(18)

后来曾有记者问他,最开心的童年回忆是什么。

他没有印象。反而记得,“最憎的,就是影贺年相。”

那是谢家每年年前的保留项目:齐齐整整的一家人,拍套嘻哈哈的全家福刊登在封面上,给全港人拜年。

这套相影了13年之后,谢霆锋终于学会了公开反抗。

那次,他就是不肯笑,宁愿让拉姑一巴掌一巴掌地打他。

“打到最后,他们终于明白,我大了,要走自己的路了。”

但其实,对这个自小就为人瞩目的俊秀少年而言,人生可选择的路,其实很窄。

他接受音乐培训,被父亲的朋友、英皇老板杨受成找上门。

16岁,就签约出道。

那天,谢贤留给儿子的话是:

“上了这个舞台就不能下去的”

该不该叫她一声妈 骂他拼爹的脸疼吗(19)

不能下舞台,就只能硬颈地捱。

那个时候的娱乐圈,不慕富。

大家最喜闻乐见的,反而是白手起家、踏平崎岖路的狮子山精神。

也正因如此,含着金钥匙出生的谢霆锋,被公认只靠父母和脸蛋,是最为人所鄙的“二世祖”。

所以,最开始的那几年,不管谢霆锋获得多少业内赞誉。

台上迎接他的,总是嘘声、水瓶和荧光棒。

该不该叫她一声妈 骂他拼爹的脸疼吗(20)

18岁成人那年,他写下《末世纪的呼声》:

“谁天生拥有一切吗?谁天生喜爱听到假说话?谁甘心一世给雨洒?谁高声呼叫听不到也罢?”

是疑问,也是回答。

“尚未淌泪随便即管嘲笑我,亦未甘愿随着漆黑中熔化,到最后回望这生我也活过。”

不想活在父辈的阴影下,没有别的办法。

只能更加倍地努力,和命运来一场豪赌,用成绩来堵住别人的嘴。

后来的故事,我们都知道了。

网上有了个著名的段子:“80后认为谢霆锋是歌手,90后认为他是演员,00后认为他是厨师。”

音乐上,能唱能弹能创作,给陈奕迅、莫文蔚、容祖儿等都作过曲。

该不该叫她一声妈 骂他拼爹的脸疼吗(21)

演电影,是被香港保险公司列入“黑名单”的拼命三郎。

入行16年影帝奖杯在手,终于可以对媒体爆粗,道出艰辛:

“入行十几年,我除了多了两个孩子,其他都没变。

有人说,你演《逆战》真拼命。

我说,你可以看1997年的《古惑仔》、1999年的《特警新人类》,我他妈的一直这么拼命。

只是你们一直在聊王菲,一直在聊张柏芝,你们忽略了我根本十几年他妈的没变过。

一直到现在,我断了这么多根骨头,你们才开始说,原来你这么拼命。去你的。”

来源|《南方人物周刊》

而在经历了一系列浮沉、身为人父之后,昔日的不羁少年,亦逐渐开始与父亲谢贤和解。

曾经的奖项,是要证明自己比父亲强。

该不该叫她一声妈 骂他拼爹的脸疼吗(22)

如今的荣誉,是破茧成蝶后蓦然回首,突然懂得了原谅与放下,更知道了珍惜与感恩。

该不该叫她一声妈 骂他拼爹的脸疼吗(23)

所以更愿意洗手为家人作羹汤,也开始以更从容的姿态,让父亲为他自豪。

该不该叫她一声妈 骂他拼爹的脸疼吗(24)

不少人曾把谢霆锋比作香港的詹姆士·迪恩。

这两个同样被父亲“遗弃”的叛逆偶像,最终通往了不同的命运中转站。

一个用乖张和暴戾燃烧自己,将青春过早地划上句点。

一个兜兜转转与命运和解后,勘破了真相:“世界是在我们的内部,而不是外部燃烧。”

做好自己,问心无愧,便无需跟任何人去证明其他。

该不该叫她一声妈 骂他拼爹的脸疼吗(25)

证明自己,或许是每个“星二代”内心最大的执念。

谢霆锋用一条与父辈孑然不同的轨迹,标榜自己。

但并不是每一个明星后辈,都非得走向另一个极端,才能摆脱光环。

三十年前的陈佩斯,便选择了子承父业,还把路越走越宽。

该不该叫她一声妈 骂他拼爹的脸疼吗(26)

现在,一提起陈佩斯,都称他为喜剧艺术家。

其实,当年刚入行的他,也是妥妥的“星二代”。

父亲陈强,是老一辈艺术家,电影里家喻户晓的第一大反派。

父亲把他领进门,但,作为古早“星二代”。

他却是凭本事,把艺术之路走得更专更宽,并打响自己招牌的典型。

该不该叫她一声妈 骂他拼爹的脸疼吗(27)

陈佩斯是有天赋的。

可父亲对他要求十分严格,手把手地教,给他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他本身也是爱琢磨、肯用功的人。

25岁和父亲合作《瞧这一家子》,演主角,光人物分析,自己就写了满满一面墙。

虽说是父亲领进门,但陈佩斯不想跟在父亲身边,当个小透明。

而是吸收西方表演理念和方式,渐渐形成了自己的观点与方法。

两父子有时甚至会因为表演方法上意见不一,而激烈争吵。

该不该叫她一声妈 骂他拼爹的脸疼吗(28)

该不该叫她一声妈 骂他拼爹的脸疼吗(29)

该不该叫她一声妈 骂他拼爹的脸疼吗(30)

该不该叫她一声妈 骂他拼爹的脸疼吗(31)

但正因如此,陈佩斯实力才越发精湛,在喜剧表演上摸索出自己专属的特色。

成为八十年代的“喜剧之王”。

对于星二代,大众赋予的期待与标准,往往更高。

这也意味着,要获得认可,撕掉标签,难度更大。

而难得的是,陈佩斯的路,走得稳当,却不拧巴。

他承继着父亲的喜剧理想,和父亲一起开辟了喜剧道路。

又凭自己的能力,办剧团,研究喜剧艺术,排话剧……

把戏剧事业,做到更极致,也更纯粹。

该不该叫她一声妈 骂他拼爹的脸疼吗(32)

而现在,戏剧文化这杆大旗,落到了他儿子陈大愚身上。

陈大愚虽然年轻,但也遗传了爷爷和父亲,对戏剧的热爱。

留学回国后,就一直跟着父亲,做话剧表演。

该不该叫她一声妈 骂他拼爹的脸疼吗(33)

陈佩斯有着中国式父亲的严厉,想让儿子练就一身扎实的本事,以后能在圈子里站稳脚跟。

他们往往嘴上不轻易夸赞,可一旦看到孩子的用心和进步,内心却深感安慰。

而儿子,也和他当年一样,一步一个脚印,但也想自我证明。

该不该叫她一声妈 骂他拼爹的脸疼吗(34)

该不该叫她一声妈 骂他拼爹的脸疼吗(35)

最近,这父子二人还真一起合作了。

他们在张大鹏导演的微电影《顶牛》里出镜。

把典型的中国式父子关系,搬到荧幕里。

陈佩斯扮演的父亲老牛。

发须花白,跑到街道办,跟别人套着近乎,赔着笑。

只想给儿子找份工作。

该不该叫她一声妈 骂他拼爹的脸疼吗(36)

而这会儿,儿子正干嘛呢?

套着一个牛娃娃的头套,系着大花围裙,在一家刚开张的东北饺子店门口。

打鼓。

该不该叫她一声妈 骂他拼爹的脸疼吗(37)

原来,儿子热爱打鼓,经常在家闷头练,敲得震天响。

可找不到出路,父亲也不理解。

在父亲看来,打鼓并不能养活自己。

甚至把儿子视若珍宝的鼓槌,拿来当洗厕刷、正花盆。

该不该叫她一声妈 骂他拼爹的脸疼吗(38)

和大多数传统父亲一样,老牛嘴上从不好好说话。

儿子赌气拌嘴:“你说你生我干嘛呀”。

他只会应一句:“塞不回去了。”

该不该叫她一声妈 骂他拼爹的脸疼吗(39)

脾气也不好。

被儿子一句话“我妈走的时候,你好像还在加班”刺中,就气得摔筷子摔碗。

该不该叫她一声妈 骂他拼爹的脸疼吗(40)

他不是不关心孩子。

每天忙活给儿子做饭。

父子俩吵着架,灯管坏了,嘴上边挑着刺,边蹬上椅子换灯管。

也不是不希望和孩子沟通,但总是找不对方法。

横亘在父子之间那道鸿沟,很难消弭。

——我今儿从网上还真看到篇好文章

写的就是你们这帮Z世代的孩子

我念你听听:一、不随波逐流……

——打住,Z世代的人最讨厌被你们下定义

该不该叫她一声妈 骂他拼爹的脸疼吗(41)

该不该叫她一声妈 骂他拼爹的脸疼吗(42)

作为Z世代的年轻人,儿子不像传统式孩子那般顺从听话。

自我意识很强。

不畏惧父亲的威严,就爱跟他互怼。

听到父亲给他找街道工作,仰着头,一字一字地往外嘣:

“你给我什么,我偏不要”

该不该叫她一声妈 骂他拼爹的脸疼吗(43)

看似僵硬的父子关系,并不是没有破冰的一刻。

嘴上不对付,彼此看不顺眼,甚至暗暗较着劲。

可彼此在乎什么,心里都门清。

多不理解的事,也会试着去接纳。

父亲怕儿子在家练鼓吵到邻居,特意给他在天台盖个小房间。

该不该叫她一声妈 骂他拼爹的脸疼吗(44)

一把年纪的父亲,喜欢唱民歌,报名参加街道的演出。

老父亲边洗澡边练嗓,儿子虽然挤兑他:胸闷气短。

但一掉头,却给他买了润肺的梨。

该不该叫她一声妈 骂他拼爹的脸疼吗(45)

这简直是我们平日里最常见的父子相处模式。

典型的嘴硬心软。

相互关怀,却不肯好好说出来,而是得拐着弯表达。

这部有趣又温情的《顶牛》,想传达的,也是让人心头一暖的话——不负每一份热爱。

这个不负,不仅只对怀揣梦想的年轻人,父辈也有自己坚持一辈子的追求。

和中国传统式父子,一个教训一个听从的相处模式不同。

热爱背后,有爱支持。

新一代的年轻人,更看重与家人的理解与相互尊重。

而父母与孩子之间,有隔阂也很正常。

但,它也许不像以为的,那么无法逾越。

年轻人想要追逐自己热爱的,坚持自我;

有时只需要父亲少一句怀疑,多一句相信。

而父辈的内心,我们又知道多少?

我们总是对他们不耐烦,关闭起沟通渠道。

以至于,鲜少去真正了解。

他们究竟在意什么,关心什么,甚至是,热爱什么。

当我们总以为父母不再年轻,观念过时。

或许,是我们自己对父母,存在刻板印象。

每一代都有每一代的人生选择与喜好,也用不同的方式获得认可。

不如趁着过年,坐下来,给对方一个敞开聊聊的机会。

有时,你以为坚硬如冰的关系。

只需要一点暖,便能消融,露出真心。

能打开心里那道紧闭的闸门的,一句“成全”与“理解”,也已经足够了。

毕竟,每一份热爱,都不应该被辜负,也不会被辜负。

有了家人的理解,爱的支持。

逐梦路上,才没那么孤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