浸润性乳腺癌一二三期划分依据(一文读懂乳腺癌病理报告)(1)

病理报告是乳腺癌确诊的金标准,也包含了预后的预测,治疗方案的制定依据等大量重要信息,很多人希望读懂乳腺癌病理报告。

乳腺癌病理报告解读,一般都是以浸润性导管癌为例进行说明,前面我已经发表了2篇这方面的文章,把基本的知识点和重要的名词进行了解释。如果大家忘记或者不明白,可以回头再翻翻看看,在这里我不再赘述。

浸润性乳腺癌一二三期划分依据(一文读懂乳腺癌病理报告)(2)

图片来源:网络

为了满足部分人的要求,下面我以一份浸润性小叶癌病理报告为例进行临床解读。

病理报告

患者52岁,女性,右乳全切术 前哨淋巴结活检术后。

石蜡病理诊断:(右乳)浸润性小叶癌,肿瘤大小2.2×1.5×1.0cm,组织学2级,切面灰白质脆,未见脉管瘤栓,LN:腋窝淋巴结(0/3)。

浸润性乳腺癌一二三期划分依据(一文读懂乳腺癌病理报告)(3)

图片来源:网络

免疫组化:ER (70% ), PR(70% ), Her-2 (3 ) ,E-cadherin (-), p120 (浆 ), ki-67 (75% ), p53(-) ,TOPII(-),VEGF(-),EGFR(-),K5/6( ),P53( )。

解读

这是发生在右侧乳房的浸润性小叶癌,肿块最大直径介于2~5cm之间,说明局部病灶为pT2,总共切了3个淋巴结均未见转移pN0,TNM分期为pT2N0M0,临床分期为IIA期,说明疾病还是处于比较早期,预后比较好。

浸润性乳腺癌一二三期划分依据(一文读懂乳腺癌病理报告)(4)

图片来源:网络

治疗手段的选择:癌症有浸润,说明存在转移风险,需要化疗;哨兵淋巴结切了3个,均没有发现癌细胞,说明腋下淋巴结没有转移,无需放疗;ER(70% ), PR(70% ),提示激素受体阳性,适合内分泌治疗;Her-2 (3 ),提示癌基因Her-2过表达,需要靶向治疗;ki-67 (75% ),提示癌细胞增殖活跃,复发转移风险较高,更加提示全身化疗的必要性。

小结

浸润性导管癌和浸润性小叶癌是乳腺癌中最常见的两种病理类型,其中浸润性导管癌约占乳腺癌总数的60~80%左右,浸润性小叶癌约占乳腺癌总数的5~15%左右。

小叶癌和导管癌的区别,最主要是癌细胞来源的地点不同,小叶癌来源于乳腺小叶内,导管癌来源于乳腺导管的上皮细胞内。至于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情况、免疫组化的表述和代表的意义是一样的,对于预后的预测和治疗方案的选择也是相似的。

一系列回顾性研究发现,浸润性小叶癌对侧乳房患癌的风险较高,有报道为20.9%,浸润性导管癌为11.2%。与浸润性导管癌相比,浸润性小叶癌更常会有多中心、多癌灶的表现。

浸润性乳腺癌一二三期划分依据(一文读懂乳腺癌病理报告)(5)

图片来源:网络

研究表明,浸润性小叶癌常发生于老年女性,肿瘤更大、分化更好(高分化相对更好),肿瘤细胞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通常表达阳性,而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Her-2)常表达阴性,但浸润性小叶癌常存在变异型,部分变异型的预后较差。总体来说,浸润性小叶癌与浸润性导管癌治疗手段相同,预后相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