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第一二三回林黛玉人物赏析(第53回提到的慧娘指林黛玉)(1)

影视剧中的高佳氏

《红楼梦》中莫名其妙地提到的慧娘是映射林黛玉吗?

《红楼梦》第53回中,贾府过正月十五,贾母在大花厅摆了十来桌酒席,每一桌旁边放一小几,几上摆着盆景、茶盘、茶盅,还有紫檀透雕,嵌着大红沙透绣花卉并草字诗词的璎珞。

紧接着就提到了绣这璎珞的人是一个叫慧娘的女子。这个女子在整部红楼梦中只出现了一次,跟其他所有的人物都四六不靠,作者却写了四百多字来描述她。都说红楼无闲笔,此处含义难明,不由引人猜疑。

红楼梦第一二三回林黛玉人物赏析(第53回提到的慧娘指林黛玉)(2)

黛玉的小楷写得工整,书法上却难比探春

有人从慧娘的出身来看,因为她是姑苏人士,又出身书香官宦之家,就猜测她是在暗示林黛玉。后面说慧娘十八岁便死了,说是此处是伏林黛玉之死的。这样说也有些道理,却是和书中林黛玉的人设有些矛盾。慧娘一者精于书画,二者擅长刺绣,这两者都不是林黛玉所通晓的。第42回中众人论画大观园行乐图,宝钗侃侃而谈,引起黛玉的争胜之心,一直想打岔取笑。结果她是个外行,不懂绘画,说宝钗拿着生姜酱是要炒颜色来吃,实则人家是怕调色的粗瓷碟子在火烤炸裂,用来涂在底子上的。另外,第32回上,袭人说黛玉自幼身体弱,老太太怕她劳碌了,不叫她做女红,也就偶尔做个香袋,有半年时间没有拿针线了。这个绝非是污蔑她,第28回中,林黛玉在炕上裁剪什么,探春和宝钗见了林黛玉做女红了,十分惊奇,还揶揄她:“越发能干了,连裁都会了。”黛玉有些不好意思:“这也不过是撒谎哄人罢了。”毕竟女孩子自幼学习女红,谁不会裁剪呢?黛玉只做些香袋一类小玩意,冷不丁剪一次,大家自是觉得新鲜。

红楼梦第一二三回林黛玉人物赏析(第53回提到的慧娘指林黛玉)(3)

孝贤皇后用鹿尾巴毛给乾隆绣的荷包

这样的黛玉,跟其作品被世宦富贵之家争相收藏的慧娘相比,似乎差距有些太远了。仅可作为一种说法留待参考。

还有一种说法,说慧娘把书画和刺绣结合起来,似乎跟嘉靖年间的“顾绣”有异曲同工之妙。可是这个跟整个《红楼梦》背景不搭。况且顾绣的主角是露香园主人顾名世之妾缪氏,她是京城人士,不是姑苏人士。她本人擅长人物、佛像的刺绣,其儿媳妇韩氏擅长以宋元名画入绣,而慧娘则是仿绣“唐宋元明各名家的折枝花卉”,且提到明朝不是用本朝来描述,可见与嘉靖时的顾绣无涉。《红楼梦》中的慧娘所绣之法已经失传,但是顾绣一直有传承,清代,顾名世的曾孙女顾兰玉开始设立刺绣作坊,广收门徒,传授顾绣技法。顾家传授技艺在松江府,因此上海是顾绣的传播地,也不是姑苏。

那么《红楼梦》中提到的这个慧娘究竟是有何用意?我们怕是要从《红楼梦》创作的时代中去找,才能找到合适的答案。

红楼梦第一二三回林黛玉人物赏析(第53回提到的慧娘指林黛玉)(4)

慧贤皇贵妃

慧娘名字的来历,以及她的姑苏出身都指向一个人——乾隆皇帝的慧贤皇贵妃

《红楼梦》之所以在当朝就颇受贵族阶级的喜爱,广为传抄,就是因为其中多涉及朝政以及宫廷秘闻,读起来过瘾,我们查找慧娘的秘密,也往这个方向行去,多会有所斩获。

其书创作时间是有跨度的,前半部分多涉及康熙朝旧事,其中隐藏了许多康熙后期的宫中秘闻,例如薛蟠映射废太子胤礽,妙玉映射胤礽六女和硕淑慎公主,大观园隐射圆明园等问题我们之前都讨论过。后半部分则是涉及雍正朝贺乾隆朝前期的事件,例如宫中薨了的老太妃实际上是雍正的生母孝恭仁皇后乌雅氏,这个我们也有专门考据。

而慧娘出现在第五十三回,我们把查找的范围缩小到雍正和乾隆前期的皇宫内苑,那么事情就会简单明晰一些。

在这个时期中,名字带慧的人,我们很容易就会想到乾隆的慧贤皇贵妃。她在乾隆十年正月二十五就去世了,当时作者曹雪芹就在内务府做笔贴式,那么慧贤皇贵妃的事情就很有可能被写进《红楼梦》中去。

如果慧贤皇贵妃是慧娘的原型,那么名号中的相似点是第一个根据。

红楼梦第一二三回林黛玉人物赏析(第53回提到的慧娘指林黛玉)(5)

这部电视完全扭曲了高佳氏的形象

第二点,书中的慧娘是姑苏女子,但是高佳氏世居辽阳,出身为内务府包衣,这不是不相符合了吗?大家想不要忙于下结论。高佳氏的父亲高斌在雍正朝受到皇帝的重用,雍正元年担任的是内务府主事,雍正四年出任苏州织造,对的,苏州织造,就是曹雪芹祖父曹寅的大舅子李煦担任了三十多年的那个苏州织造。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十三日康熙皇帝驾崩,雍正继承大统,还没有等到改元,李煦就被罢免了苏州织造的职位,抄家没籍,雍正五年发配打牲乌拉,两年后死在那里。

雍正元年,皇帝制定了自己的连襟胡凤翚做了苏州织造,因为胡凤翚也娶了年羹尧的妹妹。但是随着雍正三年十二月年羹尧的垮台,胡凤翚也不适合做苏州织造了。于是在雍正四年,皇帝指派了高斌做了苏州织造,来管理这个掌握清朝轻工业的重要部门。

如果说林如海的原型是李煦,李煦家也是世居辽东,出身内务府的包衣奴,只因为他做过苏州织造,所以在小说中就有了姑苏林家的出身。那么同样做过苏州织造的高斌若是写在小说中,也是会写成姑苏人家,那么他的女儿慧贤皇贵妃是姑苏女子也就顺理成章了。

而且在这段时间内当过苏州织造的也就这么几个人,同时姑苏织造这个位置又与曹雪芹家的关系十分密切,那么慧娘除了慧贤皇贵妃之外,还能是谁呢?

红楼梦第一二三回林黛玉人物赏析(第53回提到的慧娘指林黛玉)(6)

宋折枝花鸟

慧娘的书画能力、刺绣功底与慧贤皇贵妃的对比

书中说慧娘是书香宦门的出身,精于书画,同时又擅长刺绣,

“凡这屏上所绣之花卉,皆仿的是唐、宋、元、明各名家的折枝花卉,故其格式配色皆从雅,本来非一味浓艳匠工可比。每一枝花侧皆用古人题此花之旧句,或诗词歌赋不一,皆用黑绒绣出草字来,且字迹勾踢,转折,轻重,连断皆与笔草无异,亦不比市绣字迹板强可恨。”

这两样过人之处,林黛玉是不具备的,那么慧贤皇贵妃高佳氏具备不具备呢?

慧贤皇贵妃在史书中没有多少记载,我们可以从她晋位份的册文和死后的祭文中得到一些信息。

在慧贤皇贵妃的大祭文中有这样的话:

尔慧贤皇贵妃高氏,诞育名门。克膺德选,率天家之礼度;允称翟褕,佩女史之箴铭。

尤耽文翰,夙承皇考之恩眷,封以侧妃。懋赞朕躬,而谦和深谐中壶。

这里面除了有赞颂她出身名门之外,还有说她品德高尚,言行符合天家礼度,常常说出女史一样有道理的规谏之语。最后祭文中特别强调“尤耽文翰,夙承皇考之恩眷,封以侧妃”,耽这个字是沉迷的意思,有耽思、耽着等词语,都是强调沉迷于某事。慧贤皇贵妃高佳氏,虽然是一介女流,却并非仅仅留意于针指,也非是贾母所说的“不过是认两个字,不是睁眼的瞎子罢了。”她的程度是“尤耽文翰”,不是普通的擅长文学,在乾隆皇帝还没有登基的时候,就收到雍正皇帝的赏识,命从内务府包衣格格晋升为侧妃。她的谥号为“慧贤”,亟见窕察曰慧,柔质受谏曰慧,内治隆备曰贤;内德有成曰贤,这都是相当高的评价了,怪得乾隆皇帝的原配富察氏听到乾隆为高佳氏上这样的谥号,在后面说:“吾他日期以‘孝贤’,可乎?”毕竟只有“孝贤”才能比得过“慧贤”了。

初,皇贵妃高佳氏薨,上谥以慧贤,后在侧,曰:“吾他日期以‘孝贤’,可乎?”至是,上遂用为谥。

红楼梦第一二三回林黛玉人物赏析(第53回提到的慧娘指林黛玉)(7)

徐惠

后每到慧贤皇贵妃忌日,乾隆皇帝都会作诗纪念,有一首《慧贤皇贵妃挽诗叠旧作春怀诗韵》中有这样的话:“频进徐妃箴,未怨班姬扇。”乾隆皇帝以唐太宗李世民的妃嫔徐惠和汉成帝刘骜妃子班婕妤来比慧贤皇贵妃,二人皆是当世才女。徐惠自幼能作诗,文思更加敏捷,常对李世民进谏言;班婕妤素能做赋,至今还有《团扇歌》《自悼赋》《捣素赋》传世。汉唐两朝,画画并不风行,折枝花卉是到中唐时的边鸾才有了一些样子,琴棋书画的概念更是在晚唐才开始兴起,成为文人必备技能。

而到了清朝康雍之间,经济的发展也造就了绘画的大发展,不仅男子喜欢作画,宫中妃嫔中更有能作画者,而作为一个才华受到雍正皇帝赏识的后宫,擅长绘画,也不是什么奇怪的事了。

关于慧贤皇贵妃擅长刺绣的事情,在慧贤皇贵妃初次祭文中有所反应:

尔慧贤皇妃高氏,毓秀名家,承恩天室。赞盘匜于慈庆,早蒙贤孝之褒;佐鞶帨于中宫,聿著温恭之誉。晋封椒殿,协福履以均绥;服训籣闱,播徽音而逾茂。讵沉疴之难愈,致令范之云徂。

其中有“赞盘匜于慈庆,……佐鞶帨于中宫”之语,“盘匜”是古代盥洗器皿盘与匜的并称。盘以承水,匜以注水。慈庆则是指乾隆皇帝的母亲孝圣宪皇后钮祜禄氏。这里是说她尽心伺候婆婆,被婆婆所赞赏。“鞶帨”是指带有纹绣的大带和佩巾,这是皇帝和皇后服饰的组成部分。在这里原是皇后应该做的女红活计,而慧贤皇贵妃则是从中襄助,她的刺绣是如此的精湛,以至于得到了皇后的赞誉。

从此祭文中我们可以看出慧贤皇贵妃的刺绣在宫中诸位嫔妃中也是拔尖的。

慧贤皇贵妃能文会画,又工于刺绣,她与慧娘的相似性,要比黛玉更多一些。

红楼梦第一二三回林黛玉人物赏析(第53回提到的慧娘指林黛玉)(8)

顾绣

慧绣改成慧纹,与慧贤皇贵妃的加增谥号祭文

关于慧娘的信息还有一处:

有那一干翰林文魔先生们,因深惜“慧绣”之佳,便说这“绣”字不能尽其妙,这样笔迹说一“绣”字,反似乎唐突了,便大家商议了,将“绣”字便隐去,换了一个“纹”字,所以如今都称为“慧纹”。若有一件真“慧纹”之物,价则无限。

酸腐文人也不知道根据什么典故,把“慧绣”改成了“慧纹”,十分的不通,纹本来就是绞丝旁,是用来形容早期丝织品上织成的斜纹花,很简单。故《玉篇》曰纹,绫也。后来花纹复杂了才有绣,纹怎么能比过绣呢?原本的“慧绣”听着挺好的,改成“慧纹”就觉得意思大打折扣了。那么它是怎么来的呢?

我们来看慧贤皇贵妃加增谥号祭文:

尔慧贤皇贵妃高氏:韫秀怀文、含章履顺,娴习天家之典,弼成王化之原。方期令德以凝庥,岂意盛年而告逝。

上面的第一句话就是“韫秀怀文”,把“秀”和“文”都加上绞丝旁,就变成了先“绣”而后“纹”。许作者当年写到此处的时候,正好是慧贤皇贵妃去世,于是临时抓了素材,把这件皇家之事,加进了《红楼梦》中。

红楼梦第一二三回林黛玉人物赏析(第53回提到的慧娘指林黛玉)(9)

金佳氏

慧娘的早夭、年纪和高贵妃有什么联系?

文中关于慧娘还有一个明显问题没有解决,就是慧娘是早夭了的,她十八岁就死了,而现实中,慧贤皇贵妃在雍正十二年三月初一成为宝亲王弘历侧福晋,乾隆十年正月二十五薨逝,若她也十八岁去世的,总不能五六岁就嫁给弘历了吧?这是怎么回事呢?

要搞清这个问题,我们要先搞清慧贤皇贵妃的年纪。

我们现有资料中,都没有慧贤皇贵妃的出生年份。乾隆皇帝有一个好处,就是每天坚持以诗歌的形式写日记,具体水平我们不论,但是勿给我们研究历史提供了很多有用的信息。

在乾隆四十五年(庚子年)冬,乾隆皇帝谒陵时,曾为孝贤皇后写下一首诗,诗的旁边还有小注:

孝贤皇后陵寝酹酒

已是别多时,能无一写悲,

七旬忽我逮,百岁任他期,

幻景徒惊速,故人不慭遗,

曾孙毕姻近,眠者可闻知。

(随皇后殡地宫者,慧贤皇贵妃、淑嘉皇贵妃,如在世皆年逮七旬,今皆辞世,益增怅然)

逮,是到和及的意思。乾隆四十五年时,皇帝正好70岁。淑嘉皇贵妃是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七月二十五日生,她这一年要是还活着是68岁,还没有到70岁。慧贤皇贵妃排在淑嘉皇贵妃之前,二人都是皇贵妃,位份不分上下,只有年龄可以分前后了,也就是说慧贤皇贵妃高佳氏要比淑嘉皇贵妃的年纪稍长。而乾隆皇帝说的“如在世皆年逮七旬”就只能是慧贤皇贵妃了。慧贤皇贵妃的年纪一般是不能比乾隆皇帝大的,那么他们两个很有可能是同年出生的,也就是说都在康熙五十年出生。

知道了慧贤皇贵妃的出生年份,我们可以倒推慧贤皇贵妃去世时是34岁。

红楼梦第一二三回林黛玉人物赏析(第53回提到的慧娘指林黛玉)(10)

十二扇屏

我们看到原文中提到贾母自己有一副璎珞。一共十六扇。这个璎珞原本是戴在脖子上的,不可能以扇论,又加上是绣品,还能摆在几面上,应该是桌屏一类,而且这套桌屏是分开的,十六扇一套。古代这类桌屏一套的数量也都是有讲究的,不是随随便便做的,一般一套中没有单数的。常见的是四个一套,绘制春夏秋冬四景色;有八个一套的,绘制八仙过海图;有十二个一套的,绘制一年十二个月份或十二钗;有二十四个一套,应对二十节气,再往多了就很少见了。但是十六个是怎么个讲儿,有点叫人摸不着头脑,听着有些奇怪,可是《红楼梦》里还特地点出来这套璎珞是十六扇,那是什么用意呢?

假如慧娘的原型是慧贤皇贵妃,那么这个事情就有解释。

这一段中一共提到了两个数字,一个是慧娘早夭,十八岁便死了,另外一个就是十六扇的璎珞,做一个简单的加法,18加16刚好等于34,就是慧贤皇贵妃去世时的年龄。

作者如果明打明地说慧娘就是慧贤皇贵妃,34岁死了,乾隆皇帝一定不会放过他的,因此他就将慧贤皇贵妃的年纪拆分,隐藏在文中,让后世的人来猜度一番,岂不有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