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其源,传承中华文明;明其义,掌握国学精粹。

“气壮山河”这个成语现如今经常被我们用来比喻一个人的豪迈之气好像高山大河那样雄伟壮观。但如果要说说它的出处,背后其实还有一段更加让人觉得荡气回肠的故事。

关于气壮山河的文章(你可知道气壮山河)(1)

气壮山河

典出《老学庵笔记》

要讲述“气壮山河”这个典故背后的故事,那我们就让时光倒流把我们一起带到公元1125年冬。

作为饱读诗书、经天纬地的各位读者朋友们肯定想到了,公元1125这一年可不简单。这一年,金兵大举进攻宋朝,一路几乎没有遭遇任何抵抗,直抵宋朝国都开封,宋徽宗、宋钦宗二帝惊慌失措,急忙率领大臣和后宫家眷、带着金银财帛出城投降。

关于气壮山河的文章(你可知道气壮山河)(2)

金国背信弃义,在接受了宋朝的财物、占领了宋朝国土后,裹挟着二帝及众多皇室家眷北归。史书记载,二帝及后妃公主等一应人物在金国都遭受到了极大地侮辱,创造了中原王朝有史以来皇族遭受到的最大的耻辱,史称“靖康之变”。

话说,在1125年冬,金兵围困开封,贪生怕死的徽钦二帝欲出城投降,便召集众臣共同商议。此时,金兵围城已有数日,一些软弱怕死的大臣也开始向二帝上书,主张割让土地向金国求和。当然,并不是所有的大臣都赞成出降的,在这些不赞成徽钦二帝出降的大臣中有一个人名叫赵鼎,他21岁考中进士,受到了宰相吴敏的赏识,此时,正在开封任职。

关于气壮山河的文章(你可知道气壮山河)(3)

听到徽钦二帝欲出城归降的消息,悲愤地上书二帝:“国土是祖宗们留下来的,不可轻易拱手送给别人,且金兵没有信义,贪婪无度,如果徽二圣贸然出降恐有性命之忧,不如拼死一搏,可能还方有一线生机,陛下千万不可再有出城投降的想法啊。”可惜本就胆小懦弱的徽钦二帝早已慌乱的六神无主,哪里还能听得进去他这个芝麻官的建议呢?

不久后,徽钦二帝出降,遭金兵扣押,金兵纵兵劫掠开封城后,裹挟二帝及北宋重臣北归。这一年,北宋灭亡,赵鼎侥幸逃出了开封城,捡回了一条命。

关于气壮山河的文章(你可知道气壮山河)(4)

北宋灭亡后,钦宗的弟弟康王赵构在南京(今商丘市)建立了南宋王朝,即位之初,便起用了一大批主战派大臣,赵鼎也在其中,后来还做到了宰相的高位。这段时间,南宋虽不断受到金兵侵扰,但仍有一派欣欣向荣的气象。

康王赵构本就不想重蹈父兄们的覆辙,真心抗金,他一心只想偏安江南一隅。大奸臣秦桧南归后极力唆使赵构向金国求和,他的出现更加坚定了赵构的这种想法,他起用秦桧为相,忍气吞声地向金人求和。

关于气壮山河的文章(你可知道气壮山河)(5)

亲身经历过“靖康之耻”的赵鼎自然反对,大骂秦桧是误国奸臣。于是,秦桧便对赵鼎恨之入骨,经常在赵构面前说赵鼎的坏话。后来,赵构终于将赵鼎贬去了外地做官。

赵鼎出外做官并没有浇灭秦桧对他的记恨,特别是秦桧当上了宰相后,他让下属每月都要向自己呈报赵鼎的生活状况。当然,这并不是对赵鼎的关怀,反而是为了更好地了解赵鼎的情况,方便自己一方面不断地给赵鼎贬官,一方面不断地在生活中给赵鼎制造麻烦,那些年,赵鼎不仅官场不如意,生活也非常困苦。

关于气壮山河的文章(你可知道气壮山河)(6)

官场上的不如意和生活中的困苦并没有打倒赵鼎,不管身处何地,他总是想着办法不断上书劝阻赵构不要向金人求和。直到赵鼎62岁那年,他终于患了重病。临死前,赵鼎悲愤地对儿子说:“秦桧非要置我于死地不可,我不死,他可能会对你们下毒手,我死了,才可能不再连累你们。”

说完,他叫儿子取来一面铭旌(竖在灵柩前上书死者官衔和姓名的牌子),在上面写道“身骑箕、尾归天上,气作山河壮本朝。”意思是说,我身骑箕、尾两座星宿回归上天,我的气概像高山大河那样雄壮豪迈地永存于本朝。

关于气壮山河的文章(你可知道气壮山河)(7)

几天后,赵鼎绝食而死。

此后数千年,大奸臣秦桧永久地被人们钉在了历史的耻辱柱上,万人唾弃,而赵鼎这样英雄们的历史人物则如巍峨山川茫茫大泽一般浩然正气永存世间,万事敬仰。

朕实在不知怎么疼你,才能够上对天地神明,下对黎民百姓。只能告诉你,中华上下五千年,总有一些经典,值得回味。喜欢我们就顺手点个赞评论一下吧,谢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