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身材不高,很壮实,国字脸,戴一副眼镜,头发不是很富裕,大脑门铮亮。与人交流时话不多,爱笑,是那种憨憨的笑,是那种发自内心的笑,是那种让人觉得可以信赖的笑。笑的时候露出两排大黄牙,一点都不美观,但显露出的真诚没有人会怀疑。

他叫陈川,海南人,苗族,本科学历,共产党员,在三亚海事局工作,船员处处长。去年初听说局里要派人去扶贫,他抢先报名,成为了一名乡村振兴工作队员,被省委组织部抽调到五指山市毛道乡毛枝村,做起了扶贫工作。那时他女儿刚刚考上了外省的一所大学,希望报到时爸爸能作陪,儿子还在上小学,更少不了父亲的关爱和教育;夫妻双方的老人年纪大了,也免不了需要他的照顾;妻子是一所小学的副校长,工作也很忙。去扶贫,先要过妻子这一关,因为去的这段时间,妻子还要挑起本来属于他的那份责任,压力肯定很大。还好,妻子通情达理,很有大局观,一下子就同意了,只是有点担心他的身体,毕竟51岁了。作为一个小学的副校长,妻子后来还几次去丈夫扶贫村的小学帮扶教育工作,以实际行动给丈夫以鼓励和支持。这对夫妻,以行动诠释了什么叫举案齐眉、夫唱妇随。

“我是一个农村长大的孩子,父母也还生活在农村。我对农村很有感情,当然希望农村能够发展的更好。我是一个共产党员,组织有安排,农村有召唤,我就应该去。”

“没想到,一来就被任命为驻村第一书记和乡村振兴工作队队长。就是担心自己能力不够。”当初南海网记者采访他时,他很腼腆地说。但是他相信,万事就怕有心人,只要肯干肯学习,他自信会成功的。

他刚一接到任务,就提前上网查资料,研究政策,了解当地特点,为切实做好扶贫工作做准备。他记得出发前省委组织部给大家集中培训时说过:各地区形成贫困的特点各不相同,脱贫攻坚一定要精准,要扭住牛鼻子,才可以实现各贫困地区的跨越发展,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基础。

毛道乡座落在五指山市的西部偏北,距市区17公里,人均耕地面积0.64亩。他的扶贫点毛枝村归毛道乡管辖。尽管早就有了心理准备,但是到村里后,他还是被惊到了:“你相像不到,路上到处是垃圾,露天的猪圈、鸡圈,还有露天的厕所,都散发出难闻的气味,苍蝇满天飞;你更想不到,现在还有人住在老旧的泥草房里。哪怕我也是农村出来的,这还是超出了我的想象。”后来有村民告诉他,“和以前比,这已经有所改变了。”

把整个村走了一遍,他发现人居环境脏乱差在当地是个通病,他还了解到,前不久在全市的人居环境整治会议上,毛道乡还被评为负面典型,毛枝村就是其中一个重点、难点。“生活在这种环境,人不是容易生病吗?”他想,“本来经济就不发达,好不容易挣点钱,生点病一下子又回到解放前了。不行,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人居环境也要改善,村民的卫生观念也要改变。”这是他在了解村里情况后的第一个念头。

回到居所,他马上把这个念头变成了纸上的“三清两改一建”详细计划。接着,在乡委、乡政府的支持和指导下,在村里轰轰烈烈的搞起了“改善环境、健康你我”的“三清两改一建”行动,通过制定网格化管理办法,实行片区管理,制作农户门前三包责任牌,督促签订三包责任书,建立评比和奖励机制,以及村民道德“红黑榜”。刚开始村民有抵触情绪,说“我们祖祖辈辈这样子生活了多少年了也没事,你一来就搞事!”。还好,他本身就是苗族人,可以用方言和村民沟通,在多次宣传讲解“健康就是最大的经济,安全就是最大的效益”后,村民们还是接受了这个理念,愿意配合了,也认可了这个“苗仔”( 苗族后生仔),还亲切地叫他“老陈”。

老陈向社会募捐20多万元专项资金用于村里旧房改造,在他的带领下,村民们也出钱出力,旧房子修牢固了,破房子推倒了重建,前后拆危建新面积达1650平米,改造、新建厨房、厕所210余座;清除道路两旁的垃圾和杂草,垃圾定点堆放,及时处理;为了扮靓毛枝村,老陈从人居环境整治专项经费里拿出一部分钱,购买了一批三角梅种在毛枝村道路两旁;全村新建了水塔集中供水,经检测,饮水安全达标。现在村里房子牢固漂亮了,道路整洁干净了,空气新鲜甜润了,还喝上了干净的自来水,村民们也讲卫生了,生病的人也少了。毛枝村年底一跃被评为全国卫生村。村民们第一次觉得,原来生活可以是这样美好!

接着,就是发展当地经济,帮助村民们提高收入了。老陈了解到,全村林地18121.7亩,坡地276.7亩,耕地1471.2亩,人均耕地面积1.06亩;全村共5个村民小组404户1371人,其中贫困户170户625人,几乎占了一半;现有党员64名,其中女党员19名; 村里农业产业以橡胶为主,约7800亩,橡胶收入占毛枝村的经济收入的70%以上;同时还种植有胡椒、芭蕉、芒果、荔枝、槟榔、山竹、百香果等,主要土特产有土蜂蜜、竹产品、牛大力、红藤等。

老陈发现,当地农副产品种类很丰富,品质也很高,就是销路不畅通,不能及时卖出去,价格也高不起来,如果帮助村民打开了销路,村民们有钱了,环境和教育方面也就舍得投资了。“教育程度低、生病和信息闭塞,都是致贫的主要原因。”老陈说。

老陈马上积极联系周边市县各超市和菜市场,将村民们的农副产品搬上了货架。新鲜、绿色无污染的特点,很受市民们的喜爱,旅游旺季,还供不应求呢。

老陈还发挥自己爱交际、朋友多的特点,每到回家探亲前,打电话给亲朋好友问清需求,回家时小车的后备箱、后座及副驾驶座上,都堆满了村里的农副产品。每每说到这一点,他都会笑着说,“双赢,嘿嘿,双赢”,露出的两排大黄牙表露了他内心小小的得意。是呀,想到这些农副产品及时卖出去村民们拿到钱后脸上舒展的皱纹,他心里如同喝了蜜,甜着呢!“再说,我朋友也不亏,绝对绿色环保、价格比市场还低。”这么一想,还真的是双赢。老陈前后帮助农户推销了十多万元滞销的农副产品。“就是可惜了我的车,好不容易说服老婆换辆新车,结果做了货车,有点心疼。不过,值得!”

老陈发现村里有富余的劳动力,就根据其各自爱好和特点,送他们去参加各种培训班,使他们有一技之长,再积极联系各大酒店商场等用工点,让这些富余的劳动力有了用武之地。“技能培训,是一种很有效的扶贫。”老陈想。

老陈还带领村民们开荒和复垦撂荒地,连犄角旮旯可以用的地都被开垦出来了。有村民开心的说:“那些荒地这儿一小块、那儿一小块,原来我们不觉得浪费,老陈提出来的时候有人还笑话他小气,最后一算真的吓我们一跳,加起来居然有三百多亩。有时候,一所没有住人的破房子占了一大片地,拆了可以复垦出半亩多。”另一个村民说:“新增三百多亩地啊,都种上了经济作物,一年下来可为我们增加不少收入。”

“党建扶贫,助力无穷。”老陈说。去年毛枝村党支部被评为“涣散支部”,支部财务公开、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都很混乱。他上任后狠抓党组织建设,先带领乡村振兴工作队,与村“两委”班子成员、各村小组“三员”,深入村委会和各村小组走访调研,形成“问题清单”,再分析原因,逐一解决问题。如此一来,扶贫资金利用高效了,党员们在村民眼里的形象变好了,威信提升了,工作效率也提高了。老陈在全村党员大会上,要求党员在思想和行动上与上级保持高度一致,“扶贫先扶志,先扶党员的志,再扶村民们的志,绝对不能坐、等、靠、要。”在会上,各个党员结合本地特点对经济建设积极献言献策,让老陈对村里的发展有了更为明确的思路。

老陈说,扶贫,不是他一个人在战斗,他的背后还有海南海事局和三亚海事局这些强有力的后盾。两级海事局领导多次带队到老陈驻点村看望慰问,到毛道乡中心学校开展水上交通安全知识进校园活动,为孩子们送去书籍、文具和水上安全知识;了解村里的生产情况,商讨、帮助村民农副产品促销和市场拓展;每年给他拨扶贫专项经费,并及时为他解决家庭困难,免除了后顾之忧。受新冠疫情影响,村民们的产品滞销,三亚海事局工会马上联系老陈,建立了毛枝村和三亚海事局直销通道。单位干部职工能买到放心实惠的农副产品,村民因为没有中间商赚差价而获利颇多。老陈说,有了这些强有力的后盾,他对做好扶贫工作更有信心了。

今年疫情期间,老陈双管齐下,多措并举,在持续加强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时,结合村情实际,抓好复工复产,做到了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工作两不误。村民们说,疫情期间,就没有看到老陈回过家,一直和我们在一起。既要控制疫情还要搞好村里经济,老陈不容易啊。看来,村民们从心里接纳他了。

如果你去村里,看到他黑不溜秋的,光着膀子,卷着裤腿,和村民们有说有笑地喝着地瓜酒,会觉得难以想象。他以前可是白白胖胖的,很注重仪表的一个人。只有那厚厚的眼镜,和后面那双灵动的大眼睛,提醒着你,他的与众不同。

去年底,村里已实现农户脱贫170户625人,仅新增1户1人。“能把扶贫工作做好,能够看到村民们舒心的笑脸,是我最大的满足。什么时候回原单位,暂时还没有考虑。”当女儿打电话问他还要干到什么时候,老陈是这么回答的。

“眼下正按照一村一品牌打造毛枝村特色产业——热带高效水果基地,也在申请扩建村委办公楼。今后,在省扶贫工作队和市政府及两级海事局的大力扶持下,将加大扶贫力度,增加经济作物的种植面积,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加快民房改造步伐,使村民们尽快过上美好生活。”老陈对未来充满了信心。

这就是我们的陈川,一个正在全力扶贫攻坚的海事人。

携手共谋海上合作发展方向(拥抱伟大时代共建海事家园)(1)

携手共谋海上合作发展方向(拥抱伟大时代共建海事家园)(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