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看看别人家的孩子成绩多好,多懂事。”相信父母们对这段话都很熟悉,你们是不是也经常拿这样的话去教育孩子?

但爸爸妈妈们,你们有没有想过:在你们拿自己的孩子跟别人家的孩子比较的同时,我们也在拿你们和别人的父母做比较哦。世上没有完美的父母,孩子也一样,每个孩子都有各自的特点。

小学时期,我的成绩在班里一直是中等。那时候妈妈就经常和我说:“你们天天花一样的时间在学习上,你怎么就是赶不上别人呢?”

你们和孩子们有没有过这样的对话:“你怎么就是这么粗心大意?”“你怎么就是考不过她呢?”即使是“学霸”的家长,也会说:“别的孩子那么热爱运动,你呢?天天宅在家里。”

所以,无论表现多优秀,总少不了和别人家的孩子比一比。

我自己身上就发生过一个很有趣的例子。课余时间我经常练习打高尔夫球,我有一个朋友也打高尔夫球,我们一起学习、一起比赛。我们两人性格截然不同,她从小到大做什么事情都特别认真,而我是一个从小特别活泼开朗、好动,静不下来的人,学习非常一般。

有意思的是,每次打完球妈妈都会和我说:“你怎么不学学她的发球准备,你拿起杆子就打,也不看看风向,认真瞄准。”

而朋友的妈妈同样也会对她说:“你怎么不学学人家,打不好心态还是非常好的,你呢?打不好就哭丧个脸。”

这个对比是不是很有意思?

但事实上,我问过我的同学,大多数家长都会把自己的孩子和别人家的孩子做比较。

我看过一部电影,主人公名叫杰瑞,是个 8 岁的男孩,每次考试他在班里都是甲等。他有一个哥哥叫学谦,他特别擅长写博客,还曾获得博客比赛的冠军。

可是他们的妈妈从不称赞这对兄弟。无论杰瑞考得多好,妈妈总是会对杰瑞说:“你为什么不能考得再高一点呢?”

对于哥哥学谦,妈妈无视他在博客方面的成就,反而说他整天不务正业,经常对哥哥说:“博客就是一些乱七八糟的文章,这有什么可骄傲的,你看看你的作文,唐诗会背几百首啊?中文水平这么差,真给我丢脸……”

每次他们兄弟俩刚想说话,就被妈妈怼回来了:“你还顶嘴,你话很多啊?妈妈教你是为了你好,我这么用心良苦是不想你走冤枉路。”一通说教后,见孩子们没反应,又反问:“刚才我说那么多,你明白吗?为什么不说话,你哑巴了?”

在这位妈妈眼里,解释就是顶嘴,不解释就是哑巴,就是闹脾气。所以,他们渐渐成了“哑巴”。生活中有很多这样的孩子。

缺少鼓励的孩子,一般都比较自卑,自我评价都很低。大部分不被鼓励的孩子都比较封闭,因为无论自己做什么,只要没有按照父母期待的那样,就是不对的。

事实上,每个孩子都是不一样的,多多少少都会有缺点,但同样也有优点啊。你们是否可以把“你怎么不学学人家”换成“我认为你要是怎么怎么样一点,就更完美了”呢?

其实,我们最不喜欢的,就是你们拿我们和别人家的孩子做比较。这不但不能解决任何问题,反而让我们质疑你们的爱,让我们从心底感到自卑,因为连自己的爸爸妈妈都觉得我们不如别人,从而让我们产生气恼、委屈、疑惑和愤恨的情绪,变得不能容纳别人的优点。

文章来源:摘自人民日报出版社《我期待什么样的父母》

大人眼中的别人家孩子(有一种阴影叫别人家的孩子)(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