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山东、内蒙古

接连发生两起

一氧化碳中毒事故

3死7伤突发事故(2起事故2死1伤这个)(1)

11月13日,位于山东省菏泽市的山东洪达化工有限公司发生一起中毒事故,造成2人死亡。

据初步调查,事故发生后,10号煤仓中部温度明显偏高,煤仓底部和顶部空气中一氧化碳含量超过100ppm。

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是,煤仓内余煤长时间密闭堆积发生阴燃,阴燃产生的一氧化碳散发至煤仓下料处,溢出后导致人员中毒事故发生。

近日,内蒙古阿巴嘎旗那仁宝拉格苏木边境通讯基站建设工地,一名工人在施工中一氧化碳中毒昏迷。当时已是凌晨,幸好民警出警及时、抢救措施得当,才成功将命悬一线的中毒工人从死神手里拉回。

一氧化碳具有无色无味的特点

可通过呼吸道进入人体导致窒息

近几年来

各地发生多起一氧化碳中毒生产安全事故

案例一

2021年10月28日19时30分,河北邢台德龙钢铁公司炼铁厂3号高炉新改建煤气管道,在引煤气作业过程中,由于管道设备故障发生煤气泄漏,造成现场作业人员一氧化碳中毒,被紧急送往医院抢救,3人抢救无效死亡,其余人员生命体征平稳。

3死7伤突发事故(2起事故2死1伤这个)(2)

案例二

2020年9月27日零时许,重庆市綦江区重庆能源投资集团松藻煤矿井下2#大倾角因皮带燃烧造成一氧化碳超限,事故造成16人死亡、42人中毒受伤,直接经济损失2501万元。

3死7伤突发事故(2起事故2死1伤这个)(3)

案例三

2018年10月5日11时20分左右,甘肃省一热电公司在检修锅炉的过程中脱硫塔一氧化碳泄漏,造成5人死亡,15人受伤。

案例四

2016年2月17日,辽宁省海城市一材料制造有限公司在重烧镁砂竖窑的风机室维修风机过程中,发生一氧化碳中毒事故,造成5人死亡。

一氧化碳不易被人察觉,

但其“杀人不见血”的毒性令人生畏,

一氧化碳中毒是怎样造成的?

请大家看一则视频!

在石油化工、合成氨、合成甲醇、

炼油、炼钢及煤的开采等过程,

都可能接触到一氧化碳。

了解一氧化碳的危害特性和防护措施,

可以帮助我们在生活和工作中

预防和避免一氧化碳中毒事故的发生。

一氧化碳的危害

一氧化碳具有无色、无味的特点,可通过呼吸道进入人体,导致窒息。红细胞中血红蛋白的功能为携带和运输氧,一氧化碳进入人体之后会与血红蛋白结合形成碳氧血红蛋白,使血红蛋白不能与氧结合,从而引起机体组织缺氧。职业性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是指作业人员在较短的时间内吸入大量一氧化碳后,引起的以中枢神经系统损害为主的全身性疾病,属法定职业病的一种。

3死7伤突发事故(2起事故2死1伤这个)(4)

轻度中毒:剧烈头痛、头昏、四肢无力、恶心、呕吐,有轻度至中度意识障碍,血液碳氧血红蛋白浓度高于10%。

中度中毒:意识障碍表现为浅度至中度昏迷,经抢救后恢复且无明显并发症,血液碳氧血红蛋白浓度高于30%。

重度中毒:脑水肿、休克或严重的心肌损害、呼吸衰竭、上消化道出血等,血液碳氧血红蛋白浓度高于50%。

迟发脑病:经过“假愈期”,又出现神经及意识障碍,椎体外系神经障碍,如帕金森氏综合征表现;椎体系神经损害,如偏瘫、病理反射阳性或小便失禁等;大脑皮层局灶性功能障碍,如失语、失明等,或出现继发性癫痫。

一氧化碳中毒防范措施

● 企业应定期检修设备、排查隐患,防止煤气发生炉及管线泄漏。

● 加强设备密闭和作业场所通风,在易产生一氧化碳的车间配备相关报警设备。

● 制定操作规程并严格按规程组织作业,在一氧化碳高浓度区域,要落实监护措施。作业前,要进行安全技术交底,如需动火作业,则应办理动火作业证,并由专业人员监测一氧化碳含量,确保在安全的范围内作业。

● 企业应对作业人员进行安全培训,普及自救和互救知识。

● 作业人员进入危险区作业时,要做好自身安全防护。

3死7伤突发事故(2起事故2死1伤这个)(5)

● 有明显神经系统疾病、心血管疾病和严重贫血的人员及年龄较大的人员,不要在易产生一氧化碳的岗位上作业。

● 采用煤炉取暖的作业场所值班人员,需警惕一氧化碳聚积引发中毒,夜间值班人员必须严格按要求取暖。

● 救援人员进入一氧化碳浓度较高的作业场所时,应使用自给式空气呼吸器,并携带一氧化碳报警器,穿上防护服。

● 发现作业人员中毒后,应将其移离中毒现场至空气新鲜处,松开其衣领,使其保持呼吸畅通,并注意保暖。有条件的应尽早给予吸氧。经现场急救处理后,应将中毒人员迅速转送至有高压氧治疗条件的医院。

预防一氧化碳中毒,

通风透气最重要!

综合:平安锡盟、班组安全、应急视频、山东应急管理等

来源: 中国安全生产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