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我远方的云(您的光温暖流浪的云)(1)

茫茫“网海”每天都在上演聚散离合的故事,有多少人走着走着就淡了、走着走着就远了、最后丢了。而留在身边的这份暖,却让我感到一种真实,一种美好。不仅仅这段偶然的邂逅来自虚拟的网络,更因为那段真情来自西北的陇上故乡。虽然我们素昧平生,而这份感情却在网络温润了游子的心田,让我身在他乡每每想起深受感动、感念。静静地走在牧野的街头,细数着人生旅程中的花开花落,四季轮回。闲暇时节手捧一本心爱的读物,放飞思绪,与灵魂低诉。感受来自心灵的悸动、纯清、芳香。或聆听一首美妙的音乐,拨动心弦,奏响心琴;唯独今夜冲泡一杯清茶,在淡定安然的夜里,放飞一段心中的过往,收获一缕温馨的感动。

你是我远方的云(您的光温暖流浪的云)(2)

我的故乡在甘肃华亭。我所生活过的小城华亭是“生态文化山城,绿色能源之都。”是古丝绸之道必经之地,这里环境优美,人文古迹甚多。坐落在黄土高原之上的华亭一年四季气候宜人,风景秀丽,她是煤电化运一体的综合产业化开发城市。那是我的家园,是我朝思暮想的地方。那里生活着我的纯朴善良的父老乡亲,他们用自己勤劳的双手建设着自己的家园。而我的出生地关山麻庵,距离华亭还有一百多里。麻庵地处关山原始森林深处,是华亭方圆的原始部落,在这关山老林里,山大沟深,人烟稀少、土地贫瘠。在那片生于斯养于斯的土地上,除了交通闭塞、思想闭塞、信息就更加的闭塞了。常常望着关山上空,巴掌大的一线蓝天在问自己。“为什么别人都能生活在有电灯的光亮里?为什么外面的世界和我生活的麻庵截然不同?为什么我要生活在这里?”想归想,问归问。痛苦过后还得跟随父母继续拿起挂在房檐下的锄头、镢头、镰刀、弯犁用38码的鞋子在田间踩出深深浅浅的足迹。麻庵就像一个大缸,腌住了我二十二年的青春岁月。曾经那么无助、那么孤单、那么无可奈何花。常常痛苦地想,我的前世与麻庵到底有什么渊源,让我降生在它的怀抱里。和命运对峙、和思想对抗、和观念抗争。

你是我远方的云(您的光温暖流浪的云)(3)

虽然华亭距离麻庵百里的路程,可是对于生活在麻庵那时候的我来说,华亭的山水,人和事物都很渺茫遥远。有的事物几乎一无所知,我的大脑是空白的。仅有的人物形象来源都出自于“传说。”华亭发生的所有事情,都是家在华亭来麻庵工作的人们,带进大山的。比如说我的拙文刊载在《华亭汭水》。也没有见过刊物。是有人告诉我的。听说有个民间文学社《关山草》是马忠良老师和刘杰老师在主办,内容丰富。还有《春潮》都是草根文学天地,是一个叫刘振华的老师在主办,我也只是听闻而已。

你是我远方的云(您的光温暖流浪的云)(4)

那时的我一年也难得走出麻庵去逛一趟华亭城。除了教我的学生,家里总有干不完的农活,放不饱的牛羊。有时去华亭唯一的目的,就是给华亭上学的妹妹送吃的。每一次站在华亭的校园里,徘徊好久。也曾经多么想来到这样的校园给自己焦渴的灵魂输入能量,多想踩着知识的力量走进希望的梦想。可我不能,我来了,妹妹就要回去种地。我只能一次次挽起裤腿,在麻庵黝黑的土地上把梦想希望寄托给那些穿着补丁的山娃娃们。

你是我远方的云(您的光温暖流浪的云)(5)

直到结婚的那一天,我带着梦想,离开我的小村,离开我淳朴善良的学生,离开麻庵,离开华亭。我不但再也没有走进那所我渴望过的学校,而且离我的麻庵、我的华亭,我的故乡越来越远。远的成了梦里的风景。

你是我远方的云(您的光温暖流浪的云)(6)

离开故乡,意味着一切都留在了记忆里。可是对故乡的人和事却慢慢的在心里生根,发芽。乡音乡情在无数回的梦里久久缠绕着我。有时候,特别的想家了,就会风雨兼程,踏上回家的路途。慰藉一次思乡的心灵。前年夏天,再回故土,巧遇史征波老师的四卷文集出版。我从华亭如获珍宝似的背了回来。每一次在灯下品读,感受故乡的气息。在《静波轩雏集》的评介里有一篇是《诗人的孤独与困惑》把诗人史征波老师剖析的很透彻、很到位。老师的文字字珠玑、句句经典。“在茫茫的人海中,每一位杰出的文学艺术家既是一颗亮丽的星星,又是一座时时被浪花扑打的孤岛。”成为这篇评论的灵魂。我非常喜欢这一句话。常常的在想,写这篇评论的刘振华老师,一定是文学界里一位了不起的人物。他到底是谁?来自何方?去向哪里?常常去故乡文友的空间里学习,欣赏。也常常看到文友们空间里举行的刘振华老师的文学讲座、刘振华文学电视台的专访。虽然我与老师没有谋面,但老师的身影在华亭的热土上频频出现。老师的佳作也时时被文友们分享转载。那一篇篇美丽的诗篇跳跃在远方我的心海里。后来读《三棵树下的速写》读三友行吟里的《甘做绿叶为君红》。那句“平生相赠无何物,我有绿叶君有红”的座右铭中我才慢慢了解到刘振华老师。真没有想到刘振华老师也是华亭人。是我日夜思念的故土上的老乡,在我的故乡教育一线耕耘过。现在他成为西北故土文坛界枝繁叶茂的一棵大树,他用浓厚的枝叶庇荫着众文友们,为他们的成长之路铺路搭桥,为他们的成功之路锦上添花。刘老师用他那广袤的胸怀为文人们保驾护航。

你是我远方的云(您的光温暖流浪的云)(7)

他出版的诗集,文艺评论、短篇小说、散文集、报告文学、对联、教学笔记、教育笔记等许多著名著作、撰写电视专题片、为省内外百位作家、画家、书法家、摄影家的作品集发表评论等。面对老师半个世纪的创作路程、他不知苦累、不知疲倦的行走在文字里。把青春年华都奉献在了他的教书育人上。把闲暇的时间都花费在了培育新人、勤于笔耕上。这样的导师、这样的文学界前辈让我仰慕、敬仰、尊敬。只可惜我们无缘相遇,相见。也不能做一回他的学生,聆听他的教诲。

你是我远方的云(您的光温暖流浪的云)(8)

也许今生不会相遇,虽然现在的信息特别发达。只是鼠标轻轻的一点击,就会遇到。但是在网络里要找一个人是难上加难,用什么样的方法搜寻都会挤一大群人名字、年龄、性别一模一样的人,那真是在网海里捞针。就算是相遇了可能也只是擦肩而过。现在的人都用网名,也不知道谁是谁了。直到2013年华亭诗友们的座谈会上。在朋友们的空间发现了老师的足迹“华溪”是他的网名。所以就加了刘振华老师。心里在想,老师是那么优秀的学者、作家。会不会加我呢?没想到不一会儿,老师就加了我。我连忙说:“我是华亭人,他说:“你是去河南的学生还是打工去了?”我说“打工的。” “哎,娃娃,你吃苦了!”有多久,没有人问过流浪的云朵为什么流浪。你苦吗?你累吗?你饿吗?你痛吗?瞬间泪如雨下,打湿了我一直以来伪装的坚强。第二天就在老师的空间里就发现了老师给我题写的诗《遥寄现居河南的麻庵娃》读着老师的题诗,我心里不由的泛起悠悠馨香,一种感激、感动之情油然而生,他也给我流浪的航向唱响前进的动力。

你是我远方的云(您的光温暖流浪的云)(9)

和老师时时的在网上碰面,他没有学者的架子,没有评论家的做作。他就像我的家人一样,让我感觉到一种暖,一种美、一种惬意。茫茫网海里有谁会聆听自己最初的心声?这种美,这种暖,在每一次简短的问安里,在每逢佳节倍思亲的祝福里。静静地聆听刘老师来自故乡的教诲,在游子的心里演奏着一曲柔美的音乐,在心里静静地流淌,犹如麻庵山间轻轻流淌的小溪,浸润着游子的心灵。那篇《我有老乡在新乡》的绝美古诗也让我为之非常的感动,感念。我和刘老师从未谋面,他却给我馈赠了这么多。我会铭记在心里深深的感恩,感谢您在我的世界里停留,感谢有您曾经隔着屏幕带给的感动和温暖。有惊讶、有惊叹、有震撼。当我轻轻地转身,悄然回眸,今生何求?我唯有将拙笔再一次拿起,用真情镌刻人生的美好,用真心书写人生过往。怀着一颗感恩的心,感激生活,感谢父母。勤奋耕耘,才不枉费老师的期望。

你是我远方的云(您的光温暖流浪的云)(10)

透过刘老师饱含真情,期望的优美诗章,我能真切感受到老师无愧于“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的称号。在老师的面前,让身为人师的我时时感觉到自己的轻。我深知自己笔拙词穷,但还是要写下我一个游子的感动。我想看到此文的朋友们,你们一定会懂得刘老师有着怎样的胸襟。有着怎样的情怀。难道不是吗?刘老师在西北故土人文史上的影响,也绝非我的随笔所能企及的。感谢生活,让我继续耕耘;感恩老师,让我收获感动。

你是我远方的云(您的光温暖流浪的云)(11)

作者本人

图:网络

文:李淑慧

作者简介

李淑慧 ,网名流浪的云朵。文学爱好者,作品刊登《河南日报》《新乡日报》《平原晚报》《甘肃健康周报》《甘肃农民报》《平凉日报》《平原晚报》《山风》《中国风》《江山文学网》《作家网》等刊物以及微信平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