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督,清代地方最高军政长官,曰“封疆大吏”。清末,清在全国置九大总督:东三省总督、直隶总督、两江总督、两广总督、闽浙总督、湖广总督、陕甘总督、四川总督和云贵总督。

九大总督,论地位,以直隶总督为尊。

而论权力,当属东三省总督为天下第一总督,正如后人评价所说:“盖除封建时代割据一方之诸侯,殖民地镇压异族之总督外,权任未有若此者。”清朝九大总督,只有东三省总督与巡抚属上下级关系,总督为主官,巡抚为次官,而其他八大总督与辖省巡抚互不统属。

九位末代总督结局如何了(九位末代总督结局如何)(1)

今天,我们就来说说清九位末代总督在清灭亡前在干什么,清亡后在干嘛,结局又是如何。

东三省总督——赵尔巽

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因日俄对东三省虎视眈眈,清廷对东三省的统治也渐渐力不从心,所以为了加强对东三省的统治,清廷命载振、徐世昌前往东三省寻求解决之道。

不久,载振和徐世昌联名上奏《通筹东三省全局折》,指出若想阻止日俄对东三省的蚕食,及加强对东三省的统治,就需将东三省在行政体制上与内地行省统一,设总督统筹总揽,无所牵制,“以一人之力总集群策,复以全国之力倾助车隅之地。”

同年4月20日,清廷以“东三省吏治因循,民生困苦,亟应认真整顿,以除积弊而专责成”为由,谕令改盛京将军为东三省总督,兼管三省将军事务,随时分驻三省行台,增设奉天、吉林、黑龙江三省巡抚。

徐世昌为首任东三省总督,唐绍仪为首任奉天巡抚,朱家宝为首任吉林巡抚,段芝贵为首任黑龙江巡抚。

九位末代总督结局如何了(九位末代总督结局如何)(2)

宣统三年(1911年)6月,东三省总督锡良告病休养,四川总督赵尔巽接任东三省总督。

赵尔巽即东三省末代总督。

赵尔巽对清朝而言,既是忠臣,也是能臣。

任湖南巡抚,赵尔巽严词拒绝列强想要控制湖南境内矿山的无理要求,为抵制列强控制湘矿,设矿务总公司,要求在华洋人来湘开矿,需经过总公司同意,继而保全了湘省矿权;

任盛京将军,赵尔巽大力推行财政改革,设财政局,铸造银元,创办东三省银号,发行纸币。因赵尔巽政策得当,且本身也廉洁奉公,所以奉天财政大为改观;

任四川总督,赵尔巽设“经征局”,清理赋税,使财政裕平;设“平夷局”,联络少数民族和汉族感情,使民族和睦。

时袁世凯这样评价赵尔巽:“于吏治、营务、外交、财政诸端,百废俱举,顿易旧观。闲识毅力,在疆吏中独为其难。”因赵尔巽官声甚好,且又是能臣干吏,这才能转督东三省。

然而,对赵尔巽来说,他却是生不逢时。

若他是在光绪年间担任东三省总督,日后必定能入主中枢,封侯拜相不在话下,可是却偏偏在宣统三年转督东三省。

宣统三年(1911年)这一年在中国历史中具有里程碑的意义,因为推翻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的辛亥革命就在这一年爆发。

九位末代总督结局如何了(九位末代总督结局如何)(3)

辛亥革命爆发后,短短两个月内,湖北、湖南、陕西、江西、云南等十五省宣布脱离清政府独立。各省革命气氛热烈,东三省亦也不例外,奉天省革命党人就准备约定时间举义响应。

然而,与清朝部分总督或降,或逃不同,赵尔巽这个东三省总督死忠于清廷,对革命党人采取强硬对抗的态度。

当奉天省革命党人准备举义响应时,提前得知消息的赵尔巽便立即以“保境安民”为名调集大军准备镇压。

清朝灭亡前夕,即使是清朝败亡已定,赵尔巽仍然在负隅顽抗,更是动用武力残忍杀害革命党人和无辜群众。他与张作霖、袁金铠等人草拟“东三省反对共和十二条”,对奉天及东三省全境的革命党人和支持革命的群众进行大规模屠杀。

据当时的报道,被赵尔巽、张作霖残忍杀害的革命党人和无辜群众有多达数千人之多。

九位末代总督结局如何了(九位末代总督结局如何)(4)

清朝灭亡后,赵尔巽被解除职务,因为民国建立之初,局势混乱且复杂,前清许多官员都在民国政府担任极其重要的职务,包括袁世凯、段祺瑞、冯国璋等,因此在他们的保护下,赵尔巽这个军民公敌侥幸逃过一死。

当然,赵尔巽自己肯定是害怕被革命党人清算的,所以被解除职务后,他就立刻离开东三省,逃到了青岛租界。

起初,革命党人尚在民国中央政府有实权,赵尔巽整日待在青岛寓所惶惶不可终日,生怕哪天被揪出来清算,别说是出来蹦跶,连露面都不敢。

但是,随着“前清遗臣”袁世凯担任民国大总统,段祺瑞、冯国璋等袁世凯亲信掌控民国中央实权,革命党人被排挤出中央权力中心,加之袁世凯极力邀请赵尔巽出山,曾经连露面都不敢的赵尔巽又开始蹦跶了起来。

思虑许久后,因对权力仍然渴望,赵尔巽答应了袁世凯让其出山的邀请。

1914年3月,袁世凯下令成立清史馆,为前清编撰《清史》,赵尔巽任馆长。

13年后,也就是1927年,赵尔巽花费无数心血的《清史稿》终于付梓。

同年9月3日,赵尔巽在北京病逝,享年83岁。

九位末代总督结局如何了(九位末代总督结局如何)(5)

直隶总督——张镇芳

张镇芳,他是清朝九位末代总督中任期最短的一位,仅仅只是任职十天,清遂亡。

张镇芳此人颇有才学,尤善八股文,第一次考乡试便拔得头筹(解元),29岁便考中进士。

然而,有才学却不能保证在官场上就一定能混得如鱼得水,毕竟“朝中有人好做官”,所以朝中无人的张镇芳入朝为官最初10年一直未得重用。

直到1902年,随着袁世凯升任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张镇芳这才开始飞黄腾达。

张镇芳与袁世凯有着一点点八竿子打不着的关系,他的姐姐是袁世凯的大嫂,正因这层关系,再加上张镇芳能力也不差,也愿意当袁世凯的亲信,所以袁世凯发达后,便对他青睐有加,开始动用自己手中的权力,扶持他上位。

袁世凯做了直隶总督后,张镇芳先被委任为银元局会办、直隶差委总办,天津河间兵备道,后又擢升长芦盐运使。张镇芳也没有辜负袁世凯对他的提拔,任职期间,他恪尽职守,剔除积弊,为清朝国库增收银两56万两。

1912年2月2日,前直隶总督陈夔龙辞官,在袁世凯的从中安排下,张镇芳接任直隶总督。

九位末代总督结局如何了(九位末代总督结局如何)(6)

作为袁世凯的绝对亲信,纵使张镇芳已是直隶总督,他也是以袁马首是瞻。

1912年,袁世凯准备逼迫清帝溥仪退位时,刚刚上任不过10天的张镇芳,便立即以直隶总督的名义通电清廷,表示直隶上下唯袁世凯马首是瞻。

2月12日,清帝溥仪颁布退位诏书,清亡。

清朝灭亡后,张镇芳被袁世凯委任为河南都督兼民政长。

到任河南后,因张镇芳对袁世凯言听计从,也时刻以维护袁世凯的统治为己任,所以他在河南大肆屠杀反对袁世凯专制统治的革命党人,与屠夫无二。

张镇芳在河南所做的恶事,罄竹难书:宋教仁被刺后,革命党报纸《民立报》编辑就因写了一副挽联,即被他捕杀;为镇压二次革命,他在河南建立“军警联合会”,大肆屠杀革命党人和革命群众,一时省城开封被白色恐怖笼罩,时人有诗凭吊:“帝乡人命贱如麻,冤血三年浸碧沙。我欲招魂魂不至,腥风吹赤半天霞。”张镇芳在河南的恶行,被全国人民所不容。

消息传出,举国震惊,群情激奋。袁世凯虽然极力想要保住张镇芳,但在汹汹民意面前,他也只得于1914年2月,以“剿匪无方乱杀青年”之名将张镇芳撤职,以此堵住悠悠众口。

九位末代总督结局如何了(九位末代总督结局如何)(7)

袁世凯死后,张镇芳又跟着在1917年参加了张勋复辟。

张勋复辟失败后,张镇芳原是以“内乱罪”被判处无期徒刑,但因当时有许多高官替张镇芳求情,包括时任陆军总长段芝贵,所以张镇芳仅仅被判刑两天后,就以病为为由保外就医,回到天津,之后仅仅只是坐了3个月的牢就被释放。

张镇芳出狱后,多数时间都住在天津,少数时候会回到老家项城小住。

之后岁月,张镇芳再未介入政治,专心从商,先后担任北方银行董事长、盐业银行董事长。

1933年,张镇芳病逝,时年70岁。

两江总督——张勋

张勋,近代大名鼎鼎的“辫帅”,他对清廷绝对是死忠。

清朝灭亡前夕,他率部死守南京,顽抗革命军。

清亡后,碍于大势他虽无力挽救前清的江山,但心中仍效忠于前清,他和他的军队都留着前清的辫子,时人称其为“辫帅”,其部为“辫子军”。

1916年,黎元洪与段祺瑞爆发府院之争,张勋趁机伪装成黎段之间的调解人,企图坐收渔翁之利,并在徐州成立十三省同盟,积极策划清室复辟。

1917年6月7日,在黎元洪的邀请下,张勋率数千辫子军北上。

14日,到达北京后,经过一番策划,张勋于7月1日发动复辟,史称“丁巳复辟”。

然而,仅仅不过10余日,张勋复辟这场闹剧便宣告结束,溥仪再次退位,张勋则逃入北京荷兰使馆,后逃到天津租界。

九位末代总督结局如何了(九位末代总督结局如何)(8)

逃到天津后,大势已去的张勋一心投入商界之中,一心做起了富家翁。

靠着此前搜刮来的民脂民膏,他独资或投资经营的当铺、电影公司、银行、钱庄、金店、工厂、商店等企业有70多家,财产高达五六千万元。

或许是明白前清复辟已是完成不可能的事情,张勋此后再未介入政治,即使是后来张作霖向徐世昌提出恢复张勋长江巡阅使兼安徽督军之职,张勋也是断然拒绝。

1923年9月12日,张勋因病在天津病逝,终年69岁。

两广总督——张鸣岐

张鸣岐,他算是清朝九位末代总督中最没本事的一位,也是最让人不齿的一位。

其他末代总督好歹是靠真本事上位的,只有他是靠贿赂上位的,前任两广总督增祺入京为奕劻皇族内阁弼德院顾问后,张鸣岐靠贿赂奕劻得以升任两广总督。

署理两广总督不过七个多月,广州便爆发革命起义。

不幸的是,这次起义最终在张鸣岐的镇压下宣告失败,数十位革命志士壮烈牺牲,其中有七十二位烈士的遗骸被埋在了黄花岗,这就是黄花岗七十二烈士。

辛亥革命成功后,张鸣岐眼见清朝灭亡已成定局,携款潜逃,先是逃到香港后至日本。

袁世凯成为大总统后,惶惶不可终日的张鸣岐才敢回国,并在袁世凯的安排下成为了高级顾问。1913年,张鸣岐被袁世凯任命为广西民政长,负责监视西南军阀。

2年后,张鸣岐调任广东巡按使,后因支持袁世凯称帝,被封为伯爵。

九位末代总督结局如何了(九位末代总督结局如何)(9)

与其余八位末代总督相比,张鸣岐不仅仅是能力差,人品更差。

他在清末民初的官场混得如鱼得水,不是因为他能力强,而是因为他首鼠两端,谁得势就去巴结谁,奕劻得势,就巴结奕劻;袁世凯得势,就巴结袁世凯;张勋得势,就巴结张勋。

更让人不齿的是,为了得到荣华富贵,张鸣岐还做了可耻的卖国贼,当起了日本人的走狗。

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后,张鸣岐与白坚武狼狈为奸,勾结日本特务,出卖国家利益。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张鸣岐又加入王揖唐等人发起的汉奸组织,通敌卖国。

如此卖国求荣之人,实在是枉为中国人!

1945年9月15日,张鸣岐在民众的一片骂声中死去,结束了其注定会遗臭万年的一生。

闽浙总督——松寿

松寿,九位末代总督中唯三的满族人之一,满洲正白旗人,也是唯一一位自杀的末代总督。

1911年,武昌起义爆发后,革命党人彭寿松从日本返回福建,并争取到了福建新军协统许崇智等人的支持。

有了军队的支持,彭寿松等革命党人经商议决定先礼后兵,先劝说闽浙总督松寿交出权力,争取和平解放闽浙,如若松寿冥顽不灵,则于11月12日发动起义,以武力夺取闽浙控制权。

11月8日,福建谘议局议员劝告松寿交出权力,但松寿却冥顽不灵,偏要负隅顽抗。

见松寿打死都不愿意和平交出手中的权力,彭寿松等革命党人遂立即决定于当晚发动起义。

起义爆发后,新军在革命党人的带领下,向总督府及省城其他重要地方发起猛烈的攻击,松寿也组织仍忠于清廷的军队拼死抵抗,双方激战了一个晚上。

最终,革命党和新军击溃清军,松寿见大势已去,不愿做俘虏的他吞金自杀。

九位末代总督结局如何了(九位末代总督结局如何)(10)

湖广总督——博尔济吉特·瑞澂

瑞澂,满洲正黄旗人,出身满洲贵族家庭,他的祖父是咸丰年间一等侯爵、文渊阁大学士琦善,父亲是从一品黑龙江将军恭镗。

得益于家世的原因,瑞澂的仕途那是一帆风顺,起步便是正六品刑部主事,要知道清朝的状元起步不过是从六品翰林院修撰。

外放后仕途更是一马平川,1906年外放,2年时间便升任正三品江西按察使,旋即调任从二品江苏布政使。1909年,仅仅只是过去3年时间,瑞澂即升任加衔至正二品的江苏巡抚,成为了封疆大吏。3年,瑞澂就完成了绝大多数官员半辈子都完成不了的升官速度。

然而,对清朝而言,这位自己厚待有加的地方重臣,他非但没有给自己创造什么价值,反而是成为自己灭亡的“敲钟人”。

1911年10月9日,瑞澂一意孤行,不听时任湖北布政司总务科长陈树屏让其安抚革命党人的建议,逮捕并杀害革命党人彭刘杨三人,使军心骚动,最终武昌起义爆发。

武昌起义爆发后,瑞澂直接弃城而逃,先逃至上海,后闻听清廷欲治其罪,再逃日本。

清灭亡后,瑞澂才刚从日本回来,在上海过起了隐居生活。

1915年,瑞澂病逝,时年52岁。

九位末代总督结局如何了(九位末代总督结局如何)(11)

陕甘总督——伊尔根觉罗·长庚

长庚,满洲正黄旗人,历任伊犁副都统、驻藏大臣、成都将军、兵部尚书、伊犁将军等职。宣统元年(1909年),长庚转督陕甘,成为清朝九位地方总督之一,名副其实的封疆大吏。

武昌起义爆发后,陕西、甘肃等地也相继爆发了起义,西安等西北重镇被革命军占领,陕西也在不久后宣布脱离清朝独立。

之后,长庚紧急向清廷求援,前陕甘总督升允奉命来陕甘督办军务,在他的强势抵抗下,直至清朝灭亡前夕,甘肃都仍然在清廷的手中,未曾脱离清廷的控制。

1912年,清灭亡后,长庚没多做抵抗,把总督大印交给甘肃布政使赵惟熙后便主动离去。

2年后,长庚病逝,时年71岁。

九位末代总督结局如何了(九位末代总督结局如何)(12)

四川总督——赵尔丰

赵尔丰,东三省总督赵尔巽的弟弟,同一时间,一门2总督,且还都是清廷极为重视的东三省和四川总督,这在清朝二百余年间是极为罕见的。

然而,虽罕见但也的确合乎常理,赵尔丰的确有些本事,在维护中国主权和领土完整一事上,赵尔丰颇有功绩,在他经营川边藏的数年时间里,“所收边地,东西三千余里,南北四千余里,设治者三十余区,而西康建省之规模粗具”,为西康建省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然而,赵尔丰虽有功,却亦有大过。

1911年4月,原四川总督,赵尔丰的哥哥赵尔巽调任东三省总督后,赵尔丰继任四川总督。

刚到任不久,因清廷以“国有”为由把铁路利权出卖给帝国主义,四川随即爆发了声势浩大的保路运动。此时,赵尔丰听从清廷旨意,下令军队镇压,先是将保路运动的主要领导人蒲殿俊、罗纶等九人诱捕,后下令枪杀前来请愿释放蒲殿俊等人的革命群众,造成“成都血案”。

赵尔丰残忍、血腥的镇压,最终激起了四川民众的怒火,各地保路军闻而起义,旬月之间,四川大半州县被保路军攻占,清军节节败退,四面楚歌。

无奈之下,清廷只得派湖北新军入川平定动乱,如此武昌兵力空虚,这也为武昌起义的爆发埋下了伏笔。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清廷将此事怪罪到赵尔丰身上,免去他四川总督一职。

九位末代总督结局如何了(九位末代总督结局如何)(13)

武昌起义爆发后,四川遂于不久宣布脱离清朝独立,成立大汉四川军政府,原咨议局议长蒲殿俊任军政府都督,陆军第十七镇统制朱庆澜任副都督。

12月6月,因局势不稳,且军政府内部也在争权夺利,四川军队突然哗变,蒲、朱逃走,军政部长尹昌衡平定叛乱,被推为都督。尹昌衡成为四川都督后,开始着手调查军队哗变一事,因赵尔丰在动乱期间曾以总督的名义张帖布告,就被怀疑是此次哗变的幕后推手。

12月22日凌晨,尹昌衡下令逮捕赵尔丰,并在成都皇城坝召开公审大会公审赵尔丰,当众尽斥其罪,并令部下将赵尔丰当场处决于皇城“明远楼”。赵尔丰被枪决时,年66岁。

云贵总督——李经羲

李经羲,清末出身名门,他的叔叔就是清末名臣李鸿章,父亲是李鸿章弟,光禄大夫李鹤章。作为李鸿章的侄子,李经羲在清末官场自然吃得很开,19岁成为道员,27岁放“四川永宁道”实职,49岁就成为清朝九大总督之一云贵总督,位列封疆大吏。

李经羲督云贵期间,最大的贡献就是创立云南陆军讲武堂,当然这贡献是针对中国而言,而非是清朝。

云南陆军讲武堂为中国近代革命培养出了大量的优秀军事人才,据统计云南讲武堂一共培养出了两位元帅,及数百位将军,包括朱德、叶剑英、蔡锷、李烈钧、顾品珍等人。

九位末代总督结局如何了(九位末代总督结局如何)(14)

辛亥革命爆发后,李经羲被蔡锷礼送出滇,后至北京。

民国成立后,李经羲被袁世凯任为政治会议议长,后任审计院院长。

袁世凯死后,李经羲避居天津。1917年5月,黎元洪罢免段祺瑞后,李经羲被任命为国务总理兼财政总长,后因张勋复辟,李经羲就任不足一周即去职,后人称其为“短命总理”。

1925年9月18日,李经羲病逝于上海,年65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