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句老话说得很好:“百善孝当先,万恶淫为首”。啥也不说了,字面意思很好理解。

要做一个孝顺的人,体现的形式有很多种,但能够付诸实际行动的人,在现实生活中占比并不大。往往等至亲之人离开了这个世界之后,才恍然大悟:我真的失去他了。但此时,悔之晚矣。

上坟供果都有哪些讲究(七月十五上坟有讲究)(1)

“待到衣锦还乡时,父母已不在人间”,这样的悲剧太多了,所以敬孝道不是一句空话,是需要我们真正去做的事情。

多年前有一首歌火遍了大江南北:“常回家看看,哪怕帮妈妈刷刷筷子洗洗碗,老人不图儿女为家做多大贡献呀,一辈子不容易就图个团团圆圆……”

然而,父母终归有离开我们的那一天。为了表达对已故之人的尊敬和思念,古人留下来了一年中重要的祭祀日子,有中秋节,中元节,寒衣节等等。

上坟供果都有哪些讲究(七月十五上坟有讲究)(2)

中元节马上要到了,这个称呼是道教的叫法,农历的七月十五在民间又叫七月半,是一个祭祖的日子,这一天在佛教中被称之为盂兰盆节。

在这一天里,人们会祭祖、放河灯、祀亡魂、焚纸锭、祭祀土地等,那场面令人印象深刻。这个祭祀的节日如果要追溯的话,那得是上古时代的祖灵崇拜和相关时祭,所以“七月半”是有很浓烈的文化传承的。

既然是祭祀,那肯定是有讲究的。民间就有这样一句俗语:“上坟不带4果,寿桃不上供桌”,意思是上坟的时候不要带这“四种水果”去,寿桃是不能够摆在贡桌上的。

上坟供果都有哪些讲究(七月十五上坟有讲究)(3)

这里已经出现了一个核心词:“四果”,整句俗语更深层次的寓意,都在这“四果”里面,只要我们弄明白了古人到底说的是哪四种水果,也就释怀了。

翻阅了史料,咨询了长辈,到农村去和长者探讨,最终我知道了这“四果”其实并不是指具体的四种水果,而是四种情况,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探讨。

第一种“果子”,指的是已逝之人生前不喜欢的水果。每个人的喜好不同,口味不同,所以这没有具体的水果名称,只有至亲之人才会知道坟堆里面的人不喜欢什么水果了。

真所谓“逝者为大”,为了表达对逝者的尊敬,其生前讨厌的水果自然是不能出现的。这不仅仅是传统风俗文化,更是做人的基本准则。

上坟供果都有哪些讲究(七月十五上坟有讲究)(4)

上坟祭祀是一件很严肃的事情,不能把“将就”和“随意”装在心里,细节很重要,逝者生前喜欢什么水果,我们准备供果的时候就要提前准备好。

第二种“果子”,指的是有吉利谐音的水果。最典型的当属“梨子”,梨是一种清甜爽脆的水果,男女老少都爱吃,但要作为供果,它是不行的。

因为梨谐音“离”,寓意为离开,分离。很明显,这是很不好的含义。这也就是为什么在吃梨的时候,长辈们都说,不能分着吃的原因。

既然要端上供桌,那必定要有积极向上的含义才行,比如苹果,这含有平安健康的寓意,是非常好的。当然,还有很多水果都有着自己的“语言”,因为习俗不同,也被赋予了不一样的意思,这要具体事情具体分析了。

上坟供果都有哪些讲究(七月十五上坟有讲究)(5)

第三种“果子”,指的是石榴之类多籽的水果。这一类水果对于在世之人,是有着很好寓意的,意为多子多孙,儿孙满堂。但对于逝者而言,就恰恰相反了。你要是把这些水果摆在了供桌上,可能会被别人当作宝器。

最后一种“果子”,指的是葡萄这类一串一串的水果。因为它们被赋予了“串走”的寓意,谁也不想一家子都被带走,所以这类水果是不能上供桌的。

了解了“四果”之后,其实后半句“寿桃不上供桌”也就信手拈来了。在《西游记》里,天上的神仙都会吃仙桃,这说明在古人的认知中,早已把桃子和仙界联系了起来,把它送给过寿的老人是很适合的。

上坟供果都有哪些讲究(七月十五上坟有讲究)(6)

桃子有“长寿”的寓意,但要送给逝者,那明显把意思给弄反了。除此之外,一般辟邪的法器都是用桃木制作的,比如桃木剑。所以这也注定了桃子是和逝者所在的世界是相对立的,既然如此,肯定不能出现在供桌上了。

结语

农历七月十五马上就要到了,既然是传统文化习俗,那么我们在这个节日里祭祀的时候,还是应该尊重这些讲究。这不仅是对古人的尊敬,更是对逝者的尊敬。

不过有一点需要明白,这些被强行赋予好或不好寓意的事物,它们本身是很“冤枉”的。所以,我们现在应该站在科学的角度去理性看待这些老话和俗语,做一个有主见的新时代有为青年。

上坟供果都有哪些讲究(七月十五上坟有讲究)(7)

文章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