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德有后代吗(李德第二任妻子李丽莲)(1)

引之于山,兽不能走,吹之于水,鱼不能游。是对有一技之长之人的赞誉,而“人间万事凭双手”,则分明表现出如若人有一技之长,需得双手勤琢磨,并非人人都能轻易得到的。

电影明星,在现在来看,是很多人梦寐以求的身份,似乎露露脸就能盆满钵满,而行行皆艰难,建国之初的影星们虽然花色各异,才华不一,却各个都凭借自身的才艺在艺术界争到了一席之地。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这大概是李丽莲以及经历过抗战与建国的所有人最贴切的写照了吧。

从歌星到影星的转型

让李丽莲一战成名的作品当属《王昭君》。李丽莲,出生于1914年的上海,由于祖籍广东,所以对粤曲十分精通,歌声也十分婉转动听,甫一出道,就有“岭南歌星”的美称。

1930年,16岁的李丽莲首次跨界出演歌剧《王昭君》便一战成名。歌剧《王昭君》被认为是中国严肃歌剧的开山之作。

李德有后代吗(李德第二任妻子李丽莲)(2)

导演及编剧是萧梅,李丽莲凄婉的歌声,真挚的演技,动人的哭戏,让萧梅对主演昭君的李丽莲十分满意,也正是由于出演这一场歌剧,让李丽莲从歌星开启了跨界戏剧之路。

第二年,也就是1931年,李丽莲加入了邵氏兄弟成立的天一影片公司,成为了一名电影明星,主演了影片《上海小姐韩绣雯》,先后出演了《一个老婆》、《社会之花》、《有妇之夫》、《梦里乾坤》等影片,完成了从歌星到影星的蜕变。

在抗日战争时期,演戏、看戏、赏戏是作为革命活动而存在的,1925年在“中国现代话剧奠基人”洪深教授的指导下成立的复旦剧社,是中国最早的话剧团体之一。

在艺术上,复旦剧社举办戏剧讲座,普及戏剧知识;在革命活动上,复旦剧社排戏演出一直在为中国无产阶级运动。

李德有后代吗(李德第二任妻子李丽莲)(3)

李丽莲也在复旦剧社的排演中崭露头角,1936年戏剧大师欧阳予倩担任导演在复旦剧社排演《雷雨》,让李丽莲挑起大梁,饰演灵魂角色周繁漪,这一次演出更是将李丽莲的演艺事业推上巅峰,令各大报社争相报道。

1937年七七事变后,抗日战争全面爆发,我国位于上海的剧作者协会人员为适应抗战形势,开展爱国救亡宣传运动,提出发起上海戏剧界救亡协会。

希望通过话剧演绎活动来动员全国人民进行抗战,受爱国情怀影响,李丽莲也参加了救亡演剧队,并于1937年底抵达延安。

1938年,由毛主席、周总理主导发起的“鲁迅艺术文学院”是中国共产党为培养抗战文艺干部而创办的综合性文学艺术学校。

在延安的艰难时期,旨在发动艺术在抗战时期的使命和作用,沿着鲁迅先生开辟的道路而探索,李丽莲作为“鲁艺”的第一期学员在此继续学习深造。

李德有后代吗(李德第二任妻子李丽莲)(4)

在延安,她褪去了女演员华丽的外衣转而关注陕甘宁边远地区的娱乐文化教学,在学业完成后担任“鲁艺”三大系之一的音乐系教员,亲自参演歌剧,成为延安最活跃的文艺艺术家之一,也成为了延安家喻户晓的美女。

而她与李德的缘分,也是从她1937年踏入延安起,就已经开始了。

与李德无疾而终的婚姻

1933年,国军统帅蒋介石不顾民族危亡,坚持走“攘外必先安内”路线。

在江西、福建展开大规模的对共产党的“第五次围剿之战”,这一场反围剿的战役,红军未能像前四场反围剿那样轻易取得胜利,反而被迫迁出根据地,开启了路漫漫的悲壮“长征”之行。

深究反围剿战役的失利,主要是由于中共中央实行错误的军事战略和作战原则,第五次反围剿时期,毛主席被排挤出军事决策权。

李德有后代吗(李德第二任妻子李丽莲)(5)

当时中国工农红军的实际指导人是的博古和李德,李德出生于德国,在德加入共产党后曾两次被捕,1928年越狱逃往苏联,在苏联得到重视,进入了专注培养高等军事军官的“伏龙芝军事学院”学习。

经过四年学习,于1932年由苏联红军总参谋部派往中国东北收集日本方军事情报,任情报员。

在一次送钱营救牛兰夫妇的计划中,遇到了刚刚出任中共中央临时负责人的博古,二人一拍即合,一个是军事理论基础深厚的专业军事顾问,一个是对军事战略不甚了解的政治领导人。二人开启了“外来和尚念中国经”的领导。

在“第五次反围剿战役”中,先是实行冒险主义,后又实行机会逃跑主义,屡战屡退,致使中央苏区的范围愈来愈小,形势不容乐观,最终逼迫红军走上了两万五千里的长征。

李德有后代吗(李德第二任妻子李丽莲)(6)

在1935年的遵义会议上,博古被解除中共最高领导职务,李德随着大部队进行迁移,回到军事顾问的岗位上。

他依旧积极地参加人民的抗日战争,始终为抗日救亡战争贡献自己的力量。与抗日战争的推进一致,李德的个人生活问题也一直得到中共中央的重视。

由于李德是苏联派到中国的情报员,在博古领导的中共时期李德成了“洋外教”,吃穿住行可以说样样优先。

他在生活作风上显得十分热情而奔放,在根据地的时候甚至还出现过“骚扰已婚女同志”的事件。

为了避免这类事情再次出现,为这位“洋外教”找媳妇就成了德古派给妇女委员会李坚贞的“政治工程”,萧月华就这样成为了李德的第一任妻子。

据资料显示,萧月华的长相并不是十分出众,出身于农村的她喜爱打篮球,是一位生活上十分淳朴的姑娘。

李德有后代吗(李德第二任妻子李丽莲)(7)

在说亲前期也并不是十分愿意嫁给这位语言不通、作风不同的“洋外教”,组织上做了工作,才勉强同意结婚,这场婚姻,萧月华是抱着为革命献身的精神的。

婚后,萧月华随着李德进行了长征,在根据地延安与李德育有一子,取名“宁宁”。

虽然对婚姻生活也有憧憬,与李德的关系也在长征路中有所缓和,但最终,由于撞见了李德与另一个女人的亲密关系后,这段婚姻戛然而止。

这个女人不是别人,正是李丽莲,那位从女演员走到延安的女战士。

“延安风”女影星的落幕

漫云女子不英雄,万里乘风独向东。抗日战争时期,随红军一同远行至延安的有这样一群人,他们姿容曼丽又意志坚定,柔弱纤细而又身姿飒爽。

在红色延安,女同志们是革命队伍里不容忽视的一种坚定的力量所在,李丽莲作为美丽的女战士就很难让人不注意到。

李德有后代吗(李德第二任妻子李丽莲)(8)

李丽莲与李德的第一次相遇是在延安的一次舞会上,俏丽动人的李丽莲用英文与李德打招呼,并邀请李德欣赏自己参演的歌剧。

她委婉的歌喉深深吸引了这个有妇之夫,二人开始了约会,正是由于二人关系的不断升温,最终也造成了李德与萧月华婚姻的破裂。

李德的原配萧月华发现二人关系后直接找到了毛主席申请批准离婚,毛主席考虑到当时李萧二人成婚之初的政治工程因素,最终应下了。

而李丽莲也就在1938年3月正式与李德结婚在一起了。据资料显示,婚后两人十分甜蜜融洽,大家经常能在舞池、菜市场见到二人携手的婚后生活场景,他们也曾相约白头,打算长住延安,在中国相守。

然而好景不长,1939年,李德接到返回苏联述职命令的纸条,恰逢周总理需乘机去苏联治病,于是李德搭机返回苏联。

李德有后代吗(李德第二任妻子李丽莲)(9)

李丽莲追到机场,却由于没有护照签证不能同往,李德只得独身回到了苏联,也结束了长达七年的异国情报员之路。回到苏联后,李德没能继续从政,被派到出版社工作。

十年后,李德返回德国,一度担任东德文联主席、作家协会第一书记,1974年8月,74岁的他病逝于东德。

李德走后,与李丽莲的婚姻就无疾而终了,二人终其一生也没再见面。留在中国的李丽莲并未因此沉沦,反而继续教书、演剧,虽然未能正面上阵杀敌,但一直作为文艺工作者为抗日救亡战争奉献自己的“配角”力量。

1940年,李丽莲再次参演欧阳予倩导演的话剧,演出的内容是曹禺的《日出》,这一次的演出有周总理亲临,公演八天,观众近8万人,演出盛况空前。

1946年,李丽莲与欧阳山尊成婚,回到上海,出演《兄妹开荒》,向解放前的中国人民传递着革命向前的进取精神,也展示了延安的新文艺气象。

李德有后代吗(李德第二任妻子李丽莲)(10)

新中国成立后,李丽莲曾担任全国妇联儿童工作部和对外联络部部长,致力于新中国的妇女儿童事业和统一战线工作;在文艺发展上,她在北京人民艺术剧院、中央歌剧舞剧院的筹建工作中出过力。

可以说,从延安归来的女影星李丽莲,不再单纯地作为影视演员而存在,经历过延安生活与抗日战争的她,为了人民的幸福、为了国家的强盛而从事文艺事业,在自己熟知的艺术领域为国家为人民尽一份心力。

直到1965年4月,李丽莲在北京病逝,一代延安丽人香消玉殒。

战争,始终伴随着杀戮,也始终携带着美人的传奇色彩,而进入新中国的美人们,不再是四面楚歌的垓下自刎,也没有从营妓走向女将军伤重而亡的悲剧色彩,她们坚韧、独立、有思想、有主见,对新中国的到来带着希望,成为具有中国特色的新时代女性。

文/赵贺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