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浅说》万章上读后感

【原文】

万章问曰:“或谓孔子于卫主痈疽,于齐主人瘠环,有诸乎?”

孟子曰:“否,不然也;好事者为之也。于卫主颜仇由。弥子之妻与子路之妻,兄弟也。孔子曰:’有命。’孔子进以礼,退以义,德之不得曰’有命’”

“吾闻观观近臣,以其所主;观远臣,以其所主。”

【释义】

万章问孟子:“有人认为,孔子在卫国时住在一个擅长治疗痈疽的卫国君近臣家里,在齐国时住在宦官阉人瘠环家里,有这样的事吗?”

孟子说:“不,不是这样的,这段话是好事者编造的。孔子在卫国时住在颜仇由家,颜仇由的妻子和子路妻子是姐妹”

卫卿弥子说,孔子住在我家,我能让他当卫国的大官-“卿”。弥子想借孔子的名望提升自己,所以开出条件诱惑孔子。

孔子论语12则(孔子向前守着礼)(1)

孔 子

孔子说“有命”,我能不能当官是老天定的,我不能要当官就住在他家。

孟子说:“孔子向前时守着礼,后退时守着义。孔子处处守着礼和义,能否达到目的,靠的是天命,不是很在意结果。孔子即使遇到危险困难时,都会选择性的住在谁家,”

孟子说:“我听说,要观察你近处的臣下,观察他给什么人做主人,观察他家里接待谁,和什么人来往。要考察离你远的臣下,看他住到谁家。”总之君主应该关注大臣的社交圈,因为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孔子论语12则(孔子向前守着礼)(2)

孟 子

【感悟】

一,从这段话里,我们得知孔子处处,时时守着礼守着义,从这个细节可以看到孔子日常谨慎的自我约束,自律,数十年坚守参悟才最终达到圣人境界。

二,从孟子评价孔子不仅平时不会随便住别人家,即使遭受困厄时也会有选择坚守自己的做人底线和原则,绝不做违反道义的事情。今人相比真是相形见拙,为了名利唯利是图,不择手段,践踏道德底线。即使我们是学国学修身之人,也没有做到前守礼后守义。

三,孟子最后的总结,给我们了启迪,选交往的人一定要选正人君子,毕竟“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要想自己堂堂正正,就要身边有这样的人。其次,在处理夫妻关系、亲子关系、兄弟关系、亲戚朋友关系、上下级关系上一定要守着礼和义,不要纵容自己随心所欲,用师父倡导的“不问喜不喜欢,只问应不应该”。

应该我们去担当的责任我们就担当,需要我们去履行的义务我们就毫无怨言去做。为人处世如果凭自己的喜好去区别对待,就会任性,就无法做到礼无法守住义。

前俩天在头条上看到李泽楷对外宣布,上次因在香港红馆演出时被大屏幕砸成重伤的舞蹈演员,除了正常的医疗费赔偿金等由公司支付外,再以个人名义支助1000万给其家人。网上什么评论都有,我们作为修身人,要看清是非,不要人云亦云。李泽楷公司对重伤者看望并给予医疗费和补偿金是妥当的,是公司的责任担当,是符合礼和义的,李本人另外拿出补偿伤者和家人是仁的体现,同时也是智的反映。李虽然经常绯闻不断,那是其私生活范畴,在这件工伤上处理,他做到了仁义礼,公众当无可厚非,不要再去妄加评论。我们既要看到他人是否做到仁义礼,也要时刻反省自己是否做到仁义礼。这也是我们格物的范畴,格物格自己,格他人,就在我们的日用平常中,如曾子般“一日三省吾身”。

孔子论语12则(孔子向前守着礼)(3)

曾 参

总之,孟子和万章的对话,让我们看到了孔子遇困厄而不逾矩的品格,同时看到了雄辩家孟子给我们展示的翔实辩论经典以及智慧启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