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了腊八就进入过年的节奏了,采办年货就成了一件大事,有了充足的年货,年味儿才显得浓厚。

旧时穷人最愁两件事:一是过冬,愁没穿的;二是过节,愁没吃的。谈起过节,无不与吃好的相关,小孩儿盼节日,主要是盼吃点好的。那100年前的天津人过年,都要买什么?

从马三立大师说的相声《开粥厂》里,开出的那份年货单子我们可以看出一二。

马三立珍贵采访(过年要准备多少年货)(1)

年下每人给五尺高的蜜供一堂,正明斋定做的,又酥又脆,不粘牙,口口香,桂花味。。。给鲜果供一堂,素供一堂,酥油月饼一堂,面鲜一堂。

年下特指春节,老天津过年极其讲究,咱们一样样细聊。常人春老先生在京津风俗一书中讲:

蜜供:系用面块,条过油后,滚上蜜,叠成小塔型。除灶王供为三碗外,余者均为五碗一堂。

鲜果供:成堂的水果,如柑橘、苹果之类,亦为五碗,每碗插供花一支。

酥油月饼,即成堂套饼,共五碗。

面鲜:系用面做的五种水果形状的点心,即桃、苹果、橘子、柿子、佛手,亦为五碗。

马三立珍贵采访(过年要准备多少年货)(2)

红石榴花儿五朵,祭财神羊肉一块。外有一把红头绳儿,一包年饭果儿,二百挂灯钱儿,一个铺垫儿。

红石榴花:这个石榴花是纸或线做的,可簪可别,马大善人每人舍给五朵,当是放在供桌盘子上摆的。

马三立珍贵采访(过年要准备多少年货)(3)

这些仅是当年上供用的,而人吃喝的更是复杂。

马三立珍贵采访(过年要准备多少年货)(4)

二百斤烟儿煤、一百斤硬煤、五十斤煤球儿、十斤木炭、二百斤劈柴、二百斤高白面、三升高白米、二斤绿豆、二斤青黄豆、十个大馒头、一百个小馒头、二斤黄年糕、二斤白年糕、二斤蜂糕、一百年糕坨儿、五斤牛肉、五斤羊肉。

这段我觉着不用太多翻译,高白面大约指得是最好的头箩面,高白米应该是指好白米。

马三立珍贵采访(过年要准备多少年货)(5)

一对野鸡、一对野猫、一块汤羊、一块鹿肉、两只肥母鸡、一只鸭子、一只关东鹅

先说野猫,野猫其实是野兔,早年间约定俗成的叫法。

邓云乡先生在京津风俗记录中,也提到了和这一串相关的吃食。

“关东货,清代北方年货中不少食品、肉鱼野味是东北来的,统名之曰关东货。汤羊是连皮的杀倒的冻羊,整腔的运来,野猫是野兔,又叫山猫,这由清初就是如此。”

这段相声文本简直可以和《红楼梦》五十三回乌庄头交租那章对应看,真令人荡气回肠。

马三立珍贵采访(过年要准备多少年货)(6)

二百斤白菜、二百斤酸菜、十把菠菜、两捆韭菜、二斤胡萝卜、一捆香菜、二斤山药、一斤水笋、十块香干儿、十块菜干儿。

《春明采风志》凡年终应用之物,入腊,渐次街市设摊结棚,谓之蹿年。次则年糕、馒首、干果、叶烟、面筋、干粉、香干、菜干……

马三立珍贵采访(过年要准备多少年货)(7)

半斤海蜇、十个鸡子儿、五个松花、五个鸭子儿、二斤黑黄酱、四两芝麻酱、半斤水疙疸、半斤咸胡萝卜、一包酱菜、四两卤虾油、一罐腊八醋、一包花椒、一包大料、一包五香面儿、一包红曲、五斤大八件儿、二百素元宵。

马三立珍贵采访(过年要准备多少年货)(8)

还有一副麻将牌,一副帕斯牌,两副纸牌两副天九牌,六个色子,一个宝盒,每人给一个金表,还给一辆自行车。

帕斯牌就是扑克牌,现在没人这么叫了。宝盒是赌博用具,押宝用的,早已有之。

第一历史档案馆藏乾隆元年四月初三江南总督赵弘恩为严禁赌博上的奏折中就有“因查禁牌骰赌具甚严,遂置造宝盒名目,出宝者号为宝官,押宝聚赌。“

从腊八到年三十的吃喝穿用玩,都准备齐了,也就基本到过年了。

提前给大家拜个早年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