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成语,浓缩历史精华;曲径通幽,遇见不一样的“中国”。

上回说到,“狼娃子”斗越椒趁着楚庄王外出征战之际,幽杀蒍贾,尽起本族之兵发动叛乱。消息传出,举国震动。早有细作飞报楚庄王。庄王一听,大惊失色,星夜兼程回国平乱。

此时,骄横凶悍志在必得的斗越椒已在烝野严阵以待,即将发起致命一击。而楚军作战归来,归路被截,已是疲惫之师。

楚庄王万般无奈,提出用三代国君的子孙作为人质与斗越椒讲和。但是野心勃勃的斗越椒垂涎的是楚君之位,而且觉得胜券在握,因此断然拒绝。

困兽犹斗。楚庄王作为“春秋五霸”之一和中国古代“战斗民族”的优秀代表,也绝非善类。既然谈不拢,那只好战场上决胜负。

没办法,感情破裂了。

(二)一语成谶,若敖氏灭族

公元前605年7月戊戌日,楚庄王和斗越椒在皋浒摆开战场。战斗开始,斗越椒勇不可当,张弓搭箭直取楚王。弓弦响处,箭如流星,破空而来,飞过车辕、穿过鼓架,打在丁宁(铜钲)之上。左右大骇,急架车盖遮住庄王。此时,斗越椒又一箭飞至,越过车辕,硬生生穿透了车盖。

楚军见此情形十分恐惧,开始退却。楚庄王见势不妙,再也不“装”英勇无畏了,命令全军撤退,另作计较。

曹刿说:“夫战,勇气也。”还有一句成语叫“兵败如山倒”,都说明了士气对作战胜败的重要性。楚庄王久经沙场,自然明白军心稳定的重要性。因此从战场退下不久,他就派出手下到处嚷嚷说:“大伙看斗越椒的箭很特别是吧?那是当年先君文王进攻息国时得到的,一共有三只,被斗越椒偷走了两只,现在他都用完了,因此他没什么可怕的了。”楚军一听,虽然心里还有点疑虑和恐惧,但还是慢慢稳定了下来。

成语典故 小故事(国学成语故事43)(1)

楚庄王见“稳军计”成功,随即击鼓进军。在能征惯战的楚军面前,斗越椒的家族之兵毕竟稍逊一筹,很快支撑不住,被楚军尽数消灭。眼看大势已去,斗越椒的儿子斗贲皇狼狈逃出战场,投奔晋国,后被晋任为大夫,采邑于苗,这就是后来的苗贲皇,是晋国八大贤臣之一。

叛乱平定,楚庄王一不做二不休,将长期在楚国政坛呼风唤雨的若敖氏家族屠戮殆尽。至此,斗子文的预言几乎全部应验。斗越椒的野心换来的不过是一段鲜血写成的家族血泪史。

也许,老天爷也不忍把事做得太绝,从此再难以鼓励人心向善。所以在这场血色悲剧中,插入了一抹暖色——

在斗越椒阴谋叛乱之前,子文的孙子箴尹(楚国官名,主规谏)克黄出使齐国。齐楚两国山高水长,当时交通和通讯工具又极其原始落后,所以等克黄出使归来走到宋国时,才得知家族的悲惨遭遇。

报信人劝他说:“你回去就是一个死,赶快流亡吧。”克黄说:“我是楚国的官员,背弃了国君,谁会接纳我呢?国君就是上天,难道上天可以逃避开吗?”

于是,克黄毅然回国复命,随后投案自首。消息传到楚庄王处,庄王想起子文在世时治理楚国的功绩,决定网开一面说:“子文如果没有了后代,拿什么劝人行善?”庄王于是让克黄官复原职,并把他的名字改为“生”。

成语典故 小故事(国学成语故事43)(2)

(三)“终结者”养由基一箭成名

平叛获胜,除了楚庄王的正确领导外,还与一个人息息相关。

古人云,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

在稳定了军心后,楚庄王开始物色斗越椒的克星。传说中百步穿杨、百发百中的神射手、“终结者”养由基将军闪亮登场。

需要说明的是,养由基确有其人,而且是货真价实的神射手。《战国策·西周策》记载,养由基善于射箭,距离柳叶百步开外,百发百中。《吕氏春秋·精通》记载,有一次养由基箭射兕兽,却射中了石头,连箭羽都钻进了石头中。而类似的神技,几百年后才重现江湖。

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

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

——卢纶《塞下曲》

另据《淮南子·说山训》记载,养由基的箭法之高超到了神乎其神的地步。楚王有一只白猿十分机灵,楚王用弓箭射他,白猿伸手接箭,嬉笑自如。但当楚王命令养由基试射时,白猿预感后死期来临,抱着柱子哭了起来。养由基一箭发出,白猿应声落地。

再说楚王为了尽快平定斗越椒之乱,派人贴出招贤榜说,如有胜斗越椒者,即为令尹。当时还名不见经传的养由基慨然揭榜,与斗越椒战场对射比箭,斗越椒三箭落空,养由基两箭虚发,最后一箭定乾坤,射杀斗越椒。

在《东周列国志》和部分文艺作品中,该故事写得活灵活现,跌宕起伏。这些当是小说家言,与真实的历史相距较远。至于养由基的结局,现在更是不见于正史,《东周列国志》说他后来中了吴国军队的埋伏,万箭穿心而死。

“善战者死于兵,善泳者溺于水”,这也许是大多数将军的宿命吧。

还有,在史书记载中,养由基一箭成名,是在公元前575年6月晋楚鄢陵之战中。

《左传》说,鄢陵之战前,养由基与潘尫(wang)之子潘党曾互不服气比试箭法,两人将皮甲重叠在一起,再后退几步开弓放箭,竟然将七层皮甲射穿。两人很得意,拿着皮甲给楚共王看,结果被楚王咒骂了一顿。

作战开始后,梦中射月的晋军将领吕锜射中了楚共王的眼睛。楚王大怒,叫来养由基给他两支箭,让他射杀吕锜为自己复仇。养由基不负使命,一箭射中吕锜的脖子,吕锜伏在弓套上死去。养由基拿着剩下的一支向楚共王复命,从此养由基名震楚国。

此役,晋军一度将楚军逼到险阻地带,楚国将领叔山冉对养由基说:“虽然国君有命令,但是为了国家,您一定要射箭。”养由基于是射击晋军,箭无虚发,他认准的射击目标都被射死。与此同时,叔山冉抓起晋兵奋力一扔,一下砸中晋人战车,折断了车前的横木,晋国士兵大骇,停止了进攻,楚军逃过了灭顶之灾。

国学经典欣赏:

初,楚司马子良生子越椒,子文曰:“必杀之。是子也,熊虎之状,而豺狼之声,弗杀,必灭若敖氏矣。谚曰:‘狼子野心,’是乃狼也,其可畜乎?”子良不可。子文以为大戚,及将死,聚其族,曰:“椒也知政,乃速行矣,无及于难。”且泣曰:“鬼犹求食,若敖氏之鬼,不其馁而?”

及令尹子文卒,斗般为令尹,子越为司马,蒍贾为工正,谮子扬而杀之,子越为令尹,己为司马。子越又恶之,乃以若敖氏之族圄伯嬴于轑阳而杀之,遂处烝野,将攻王。王以三王之子为质焉,弗受,师于漳澨。秋七月戊戌,楚子与若敖氏战于皋浒。伯棼射王,汰輈,及鼓跗,着于丁宁。又射汰輈,以贯笠毂。师惧,退。王使巡师曰:“吾先君文王克息,获三矢焉。伯棼窃其二,尽于是矣。”鼓而进之,遂灭若敖氏。

——《左传·宣公四年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