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至未来城建(最具投资潜力的特色魅力城市)(1)

□ 魏雯静 汤斌

在成渝直线黄金分割点上,矗立着一座充满现代气息的城市。干净整洁的城市道路纵横交错,街道旁绿树成荫,风格迥异的楼房鳞次栉比,车流如织,行人摩肩接踵……

30年前,它在人们眼中是寸草不生的“石头城”。如今,它是中国最具投资潜力的特色魅力示范县之一,受到海内外投资商广泛关注,成为全球投资机构关注的焦点,它就是川中明珠,陈毅元帅的故乡——乐至县。

地处川中丘陵地区的乐至与同类地区相比具有哪些优势,魅力何在?

乐至未来城建(最具投资潜力的特色魅力城市)(2)

川中明珠 小丘区有“大天地”

9月7日,乐至县与中国化学工程第七建设有限公司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计划总投资30亿元在乐至建成集国际生态发展论坛、休闲旅游度假、人居特色典范、健康综合养老等于一体的生态产业示范区。

瞄准成渝 打造两地市民“菜篮子”

乐至县全胜乡罗家沟村,一排排现代化标准的钢架大棚煞是醒目。大棚里面,各种优良品种蔬菜长势喜人。

大棚的主人叫陈志林,2011年底他返乡创业,如今已是远近闻名的“蔬菜大王”,仅去年一季的蔬菜纯收入就有4万多元。

据了解,乐至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温和、四季分明、雨量充沛,日均气温16.7摄氏度,年均降雨量948毫米,各项条件非常适合蔬菜种植。

随着遂资眉、成安渝高速公路相继建成通车,资潼高速加快建设,乐至把目光瞄准了成渝大都市,着力打造成渝经济区市民的“菜篮子”。来自重庆的蔬菜收购商张老板说:“新鲜蔬菜,早上还在乐至的菜地里,当天中午或晚上就能到重庆市民的餐桌上!”

除了蔬菜,近年来乐至还大力发展粮油、林果、畜禽等特色产业。根据规划,乐至将力争到2020年,建成优质粮油基地50万亩、优质蔬菜基地17万亩、优质林果基地18万亩,养殖优质水产1.5万吨,出栏优质畜禽599万只(头)。

“乐至要抓住被列为全省农产品主产区的重大机遇,加快建设6大现代农业示范园区,示范带动观光农业、现代林业、优质柑橘、优质柠檬、优质黄金梨‘5大产业示范带’集中连片发展,着力打造优质粮油、蚕桑、蔬菜、林果、畜禽‘5大农产品基地’,大力推进农副产品精深加工产业园和以冷链物流为重点的农副产品配送园建设,优势对接成渝,创响‘资味乐享’区域公用品牌,做强餐桌经济,把乐至建成成渝两地农产品消费的重要供给区。”乐至县农业局局长文国光说。

乐至未来城建(最具投资潜力的特色魅力城市)(3)

放大生态优势 创响旅游休闲度假品牌

“去年一年,我们接待了游客43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4000余万元。”乐至县花香休闲度假村负责人刘勇说。

这家位于川中丘陵现代林业科技示范园内、占地200余亩的乡村酒店,依托园区6000余亩珍稀林木花卉基地,建有1000平方米的夏威夷风情游泳池、9000平方米的狩猎区、Loft文艺复古风格的别墅式酒店、蒙古包式酒吧。每到周末,游客几乎爆满。

据了解,乐至有被列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陈毅故居、陈毅陈列馆等红色旅游资源;川中著名佛教圣地之一龙门报国寺藏有13尊缅甸玉佛,数量、身高、造型均为全国之冠;全县森林覆盖率41.8%,绿化率达99%,素有“天然氧吧”之称。

在乐至,石佛镇依托当地丰富的植被和水资源,创建了资阳市首家村办旅游公司;高寺镇大力发展现代观光农业,每年吸引游客数万人次……今年上半年,乐至旅游交出满意答卷:接待游客337.7万人,实现旅游收入24.4亿元。

近年来,瞄准持续升温的乡村旅游市场,乐至以更加主动的姿态迎接全域旅游时代的到来。“除将景区、景点打造好外,畅通旅游环线,实现各景点之间的互联互通是关键。”乐至县旅游局相关负责人认为。

该县将点状分布的旅游景区连成环线,将全县旅游资源通盘考虑,优化交通布局,打造二日游精品旅游线路。为了将过路游客留下来,乐至提质建设陈毅故里和龙门报国寺两个核心景区,全力打造阳化河观光农业带,蟠龙湖、凤凰山自然风光旅游环线,五彩林乡景区,龙门、石佛万亩荷花景区等乡村旅游项目。

软件提升也紧紧跟进,将农家乐、乡村酒店管理按服务质量划分等级与评定标准,加大农家乐星级创评力度;引导乡镇参与“四川省乡村旅游示范乡(镇)、村”评定,积极申报“全国乡村旅游示范县”;研究制定全县乡村旅游发展优惠扶持政策,建立激励机制;加强城区内文化娱乐设施建设和娱乐项目开发,提档升级县内旅游服务接待能力;以节搭台,积极举办乐至烤肉节、童家桃花节、高寺葡萄采摘节、桑椹节等,向外推广乐至节庆品牌。

放大生态优势,创响“元帅故里、天然氧吧、康养福地、美丽乡村”旅游休闲度假品牌,打造红色旅游、宗教文化、康体养生、农业观光等特色旅游消费点,有效吸纳成渝两地游客向乐至流动集聚。据了解,乐至力争到2020年,年接待游客达85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10亿元。

乐至未来城建(最具投资潜力的特色魅力城市)(4)

播种希望 绿衣“穿”出生态经济

在川中丘陵地区,生态效益、经济效益低下的生态林和经果林导致山绿而民不富的困局。

如何破解?近年来,乐至县打破丘区传统农业发展思维定势,重点打造“现代农业园区”,在绿色发展上大做文章,依托现代农业和林业发展乡村旅游业,让农民的账本上增添了一笔不菲的收入。

乐至县双河场乡52岁的李大强,现在被村民称为“柠檬大王”,过去守着自己栽种的柏木林却不能商业砍伐,经济效益低下。2009年,他向乐至县林业局提出申请,流转了800亩山坡地,全部种上了柠檬树。“林业局给予种苗补助,一片柠檬林造了起来。”李大强说,当年他组织成立了专业合作社,许多村民都跟着种起柠檬来。2016年,双河场乡柠檬面积已达到8000亩,李大强这一年收入也超过500万元。

在孔雀乡的川中丘陵区现代林业科技示范园,原来数千亩土地上种植的水稻、玉米等传统农作物,由于产量和品质低,不少土地都被撂荒。

2012年,正在寻找培育种植基地的省林科院专家来到孔雀乡调研,从农民手中流转了1600亩土地,作为引进经济林的培育和种植试点,开启了与乐至的合作之路。

2013年,乐至与省林科院携手,采取“院县合作”模式,建设川中丘陵区现代林业科技示范园。一方面,省林科院向园区提供先进的技术和品种优良的花卉苗木,提升园区林木的科技含量和观赏价值;另一方面,省林科院还依托园区进行新品种林木的实验,让园区成为农林科技创新的实践地,保持长久持续的创新活力。

如今,川中丘陵区现代林业科技示范园吸引了大量的资本涌入,目前已有4家企业入驻园区,超过500名村民在园区内务工,带动园区内农民年人均纯收入超万元,高于全县平均水平2500元,彻底改写了川中丘区“山绿民不富”的历史。

“6300亩的规模显然已经不够了。”今年4月,资阳市林业局局长蒋显超在向资阳市委提交的工作汇报中建议,将乐至川中丘区现代林业科技示范园原定规划的3万亩、核心区6300亩,扩大为10万亩、核心区3万亩。

今年5月,乐至县正式申报川中丘陵区现代林业科技示范园为国家林业科技示范园区。近日,国家林业局正式批复,园区成为全省唯一一个“国家级”示范林业科技园区。

今年35岁的孙然在北京工作,每次回到乐至都十分感慨:“变化很大,尤其是环境变化大,天蓝水绿,空气清新,外地游客越来越多。”儿时熟悉的绿水青山景色依然,如今真的变成了金山银山。“作为乐至人,我真的感到骄傲和自豪。”孙然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