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电视剧《大决战》中可谓是将国军将领们百态展现得淋漓尽致,从他们的表现中我们不难发现,国军在三大战役中的溃败,不无道理。先是辽沈战役卫立煌和委员长之间决断不一,直接坑了国军最王牌的廖耀湘机动兵团。再者是在进攻塔山的战役中,侯镜如(我地下党)东进兵团出工不出力。是淮海战役中的“名将”刘峙这种无厘头操作,让黄伯韬兵团直接被我军围歼,刘峙的表现甚至让邱清泉和黄伯韬等人忍不住的在会上和私下里拆他的台。

当然要说在淮海战役中拆台最狠的,并非那两位老兄,而是国军中排名前5的人物——白崇禧。

淮海战役白崇禧出兵有翻盘吗(在大决战淮海战役中)(1)

身上全是勋章的白崇禧(剧照)

在淮海之前白崇禧就不止一次在国军内部拆中央戏系的台。东北和我军作战的时候,就经常和委员长对着干,甚至还在大会上diss陈诚,说其不会打仗,气的陈诚的直接以辞去参谋总长的位置相要挟才避免事态扩大。在刘邓进入大别山之后,白崇禧又和中央对着干,主张围剿刘邓于大别山的,与委员长的作战方针相反……

那么在淮海,白崇禧是如何拆委员长的台呢?

淮海战役白崇禧出兵有翻盘吗(在大决战淮海战役中)(2)

《大决战》电视剧白崇禧剧照

淮海两次拆台‍‍

在淮海战役之前,白崇禧通过自己国防部长的职位,和国军的参谋们曾经制定过和我军决战的“徐州会战”作战理念,想依托于铁路和机械化部队优势,在徐蚌地区和我军决战,会战计划也获得了委员长的首肯(两人私人关系尚可),并想要白崇禧来指挥徐州剿总和我华野决战。

淮海战役白崇禧出兵有翻盘吗(在大决战淮海战役中)(3)

某人想让白崇禧带领80万徐州国军

不过在施行的过程中,委员长否定了白崇禧计划中将华中和徐州剿总合并的想法,还以老一套方法想要架空前线指挥官,自己微操会战的做法。

但白崇禧什么人?小诸葛啊,知道了自己不能指挥的2个剿总(100万人),而且还可能只是傀儡后,立马发飙,辞去了国防部长职位,直接以养病为由直接跑到了上海不出,闭门谢客。而他的撂挑子直接打乱了国军的部署,让委员长一时间不知道派谁去统领徐州剿总,最后不得已只能让赋闲在家的刘峙顶上(方便微操),事实也证明了刘峙确实难堪大任。

淮海战役白崇禧出兵有翻盘吗(在大决战淮海战役中)(4)

《大决战》中的大聪明刘峙(剧照)

除了在担任指挥官上拆台之外,白崇禧在淮海战役进行到关键时刻——黄维兵团被围双堆集的时候也拆台,当时在华中剿总下属除了桂系部队张淦兵团之外的,还有中央系的宋希濂和张轸兵团,而这两个兵团是徐蚌外围距离黄维最近的兵团。而就在委员长想调这两个兵团去支援黄维的时候,白崇禧居然阻止这两个兵团北上,在汉口的渡口,将准备上船的部队直接扣留。

这也导致了黄维兵团孤立无援,最终被我军歼灭。

淮海战役白崇禧出兵有翻盘吗(在大决战淮海战役中)(5)

宋希濂部被困武汉(剧照)

这是《大决战》在淮海白崇禧两次拆自己人台。很多人说白崇禧这么做是为了消耗中央军,让桂系上位,但其实这种说法很难站得住脚。白崇禧再怎么喜欢派系斗争,都不会将100万国军全部坑在徐蚌,要不然他也不会主动请缨指挥徐蚌会战,这说明他还是打胜仗的。

只不过和委员长意见不合而撂挑子;至于不让宋希濂张轸兵团去支援黄维,也是知道大势已去,再多人过去也是添油战术罢了,一旦这两个兵团调走,华中防务空虚,中野趁机渡过长江,那渡江就得提前一年,因此他不让这两个兵团加入淮海,虽然有私信,但不至于是“坑”委员长,让桂系上台。

淮海战役白崇禧出兵有翻盘吗(在大决战淮海战役中)(6)

白崇禧和李宗仁拆台

白崇禧为何敢拆台‍‍

既然白崇禧在东北和淮海,都拆自己人的台,为何他却依然受到国军的重视,不被委员长弃用还成了渡江战役的时候国军中段还有华中、华南的负责人,甚至还主动被接去宝岛的呢?

淮海战役白崇禧出兵有翻盘吗(在大决战淮海战役中)(7)

白崇禧东北怒怼陈诚(剧照)

首先别看白崇禧喜欢拆台,但每次他都有自己理由。

起码大义在自己这里,对白崇禧而言——你要我当徐州剿总,但又想架空我,不让我指挥,我怎么玩?你调华中兵团去支援黄维,万一敌人南下渡江进攻华中怎么办,那长江就真的被打穿了。而且白崇禧这个人虽然能力很强,但爱耍小性子(可能天才都这样),国军系统内部已经对这种事情见怪不怪。更为重要的是他对我军作战凶狠,桂军在大别山犯下了很多血案,后面的推手就是白崇禧,因此虽然任性妄为,不服从调遣,但还是忠于国军内部的,这样的人即使拆台,也很难找到借口治他得罪。

淮海战役白崇禧出兵有翻盘吗(在大决战淮海战役中)(8)

在东北和孙立人谈笑风生的白崇禧

其次是,国军内部还真的要倚仗白崇禧。

别看委员长经常诽腹白崇禧,但在打仗上还是很认可和听从白崇禧的意见,没办法国军中能打的将领也就那么几个,总不能不用白,用刘峙、蒋鼎文、顾祝同、何应钦吧。而且从抗战时期在华中、华南,以及抗战胜利后在东北,白崇禧在作战中都不断给委员长惊喜,在作战中白崇禧先后击败了林总以及突进到大别山的刘邓大军,成为国军中少有的亮点,这样的帅才虽然不是同一阵营,但委员长却是对他又爱又恨,可能后续的作战的也得仰仗白,因此很难治他的罪。

淮海战役白崇禧出兵有翻盘吗(在大决战淮海战役中)(9)

国军内部对白崇禧无可奈何(剧照)

最后,也就是最关键的一点是白崇禧后台硬。

委员长的中央系几乎在1947年和三大战役赔了个精光,在南面桂系李宗仁一步步紧逼,而作为桂系二号人物的白崇禧本身就是个实权人物,在华中他还掌握着50万的军队,即便是在三大战役开始之后,这也是一股强大的力量。因此作为国军派系里面仅次于中央系的桂系二号人物,白有足够的威望和手段,让委员长不敢动他,即使是明知道他阳奉阴违,却依然拿他没办法。特别是在三大战役后,桂系上台,更没有人的出来指责白崇禧。

淮海战役白崇禧出兵有翻盘吗(在大决战淮海战役中)(10)

白崇禧的好战友李宗仁(剧照)

雨田君说‍‍

白崇禧是国军内无论是抗战还是在后续的战场上,少数作战的能力都在线的“帅才”,不过此人虽然打仗有一手,却经常情商感人,经常和同僚还有国军其他派系发生冲突,易怒且感情用事,而他和李宗仁却是互补,李宗仁的政治智商与其形成互补,才是桂系长久不衰的动力。

不过和李宗仁认清事实不同,白崇禧在晚年依然坚持自己的“道”,从而到了台湾,但没有桂系势力撑腰,同样也缺少的李宗仁在旁边扶持,最终在宝岛被架空而郁郁寡欢,也为自己经常拆台付出了代价。

— The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