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历史的女人——第638期)在东汉、乃至到三国时期,都流传着一股风气,那就是品评人物(朝廷谓之月旦评)。原本是朝廷选拔人才的一种方式,但是因为这种方式影响很大,甚至到了东汉末期,朝廷已经名存实亡,这股风气的影响依然存在。一个人如果想得到高位,或得到更多人的赏识,或者得到一个更好的工作或未来,那么就必须有品评专家对你进行评语鉴定,就像鉴宝一样,通过你的成色、品相的完好程度等方面,来决定你的价格。

诸葛亮评价吕布(吕布比诸葛亮看人还准)(1)

不过一般品评人物,都是那些手无缚鸡之力的博士或文官们做的事,这些人别的本事怎么样,不知道,但是喝喝茶看看报纸,然后通过一个人的一些特点,就能判断出一个人是否有才干,或者适合干什么,或者能够取得多大成就,这还是很了不起的。比如东汉晚期有个很著名的品评人物的大家,叫许劭。曹操很想被此人品评一下,于是就准备厚礼去拜访,结果许劭就说了一句千古名言,“子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也。”许劭看人之准,令人敬佩。

另外,在三国时期,文臣序列中,名气最大的诸葛亮,也曾推荐或培养不少人才,比如在第一次北伐的时候,选用马谡作为前锋大军的统帅。再比如,他精心培养的接班人姜维。如是等等。

但是诸葛亮看人的水平,说实话,有点不稳定,在推荐接班人蒋琬一事上,还算看人准确,可是在用兵时期看人的水平就明显下降了,一是错用马谡,二是错杀魏延。

不过跟诸葛亮对应的三国武将序列中,名气最大的吕布在这方面却很了不起。吕布比诸葛亮看人还准,这不是吹的,吕布一生只评论人物1次,却一语道破此人最大特点,其实也是间接指出了此人的成功秘诀。

此人并非别人,乃是刘备。而此事发生在吕布兵败后,先是刘备和吕布盘踞徐州。俗话说,一山不容二虎,吕布和刘备都不是省油的灯,两人互相攻伐,结果刘备兵败逃到曹操那里。刘备和曹操联合,来攻打吕布,吕布不敌,节节败退,最终兵败下邳。

下邳城被水淹后,吕布一方失去了抵抗力和战斗力,基本都选择了投降。当时作为老大,吕布被五花大绑,带到曹操那里。曹操对待吕布的态度,应该说是比较复杂的。该留用呢?还是该处死?这都是一念之间的事。

首先在群雄争霸之际,人才是最大的财富,而吕布作为武将,会统兵,能打仗,能征善战,可以说是一个很难得的良将。单从人才这个角度来看,吕布是值得留用的。毕竟人才多,实力明显就雄厚,比如刘备在益州虽然成就了自己的帝业,但是刘备方面在很多时候都明显存在将才缺乏的困局。

曹操又是惜才爱才出了名的,所以,最初对待吕布的态度或心思,曹操或许应该是有留用的意向的,只是这个念头在他脑海里出现的时候,还拿捏不准。

接着,便是吕布的诚心请降。曹操虽然面上没有表现出来,他内心的思想波动,是难免存在的。可是这时候,站在一边的刘备说话了。

刘备在关键时刻说话,其实也是颇有目的的。刘备跟吕布不同,刘备是有枭雄野心的人,他的人生目标就是要单干,尤其不愿意归附在曹操这样的雄主麾下。当然,他也最不愿意看到像曹操这样的雄主变得更加强大,而且还是在他尚没发展壮大的情况下。因此刘备是不愿意看到吕布归降曹操的。

因为吕布这样的人,犹如一把双刃剑,善用者则是一把杀敌的利器,而不善用者则是在身边放了一个炸弹。故此,吕布的好和坏,并不是由吕布来决定的,而是由使用者所决定的。

而刘备大概是看出了这其中的意思,所以,他赶紧劝说曹操,吕布不可留用,原因是之前刘备跟随的主子都死于非命。初一想,倒是挺有道理,可是仔细去想,发现事实并非那么回事,至少不像刘备的挑拨之言那么简单。

诸葛亮评价吕布(吕布比诸葛亮看人还准)(2)

前面我们说了,吕布是罕见利剑,由使用者所决定其价值。之前吕布倒是跟了三个老板,丁原、董卓、王允。可是这三个主子,没有一个是驾驭人才的高手,丁原优柔寡断,作为领导,不知下属的心思,吕布因而叛投董卓。而董卓虽然比丁原好一点,可是只比丁原好了一点点,丁原是舍不得钱财,而董卓是舍不得美色,财色本身就是工具,可是丁原和董卓都不懂善加使用,以笼络吕布之心,结果都被吕布杀了。

再说王允,王允倒是好,能设得财色,也得到吕布的忠诚,可是王允之死,却跟吕布无关,王允不过是自找死路,非要把西凉军给逼反吗,结果在李傕郭汜等人率领的大军威逼下自杀。因此,王允之死,实在是咎由自取。

如此三人,怎么能和曹操相比?就是加起来,也不及曹操的十分之一。因此,从这个层面来看,丁原、董卓、王允不是用不好吕布,而是驾驭不了吕布。而吕布的难以驾驭,也同时说明了吕布不是一个普通的人才。

与吕布非凡才对应的,则是曹操也非庸主。曹操之雄才大略,和驭人水平,那是三国第一,无双级别的。因此,吕布若真投曹操,曹操驾驭其的能力绝对是不用质疑的。有人说,吕布会对曹操行董卓王允之事,这说明说此话的人根本不知道曹操的能量。

但刘备不同,他太知道曹操的能量了,驾驭吕布,不仅游刃有余,而且是如虎添翼。因此,刘备见曹操犹疑的时候,先是内心一咯噔,赶紧制止。结果,“唯才是举”的曹操被刘备的几句话唬得一时糊涂,即令人处死了吕布。

不过既然刘备想一句话害死吕布,但吕布也不简单,他在被处死之前,也用1句话评价了一下刘备。而且是吕布一生唯一的1次评价人物,吕布说:“是儿最叵信者。”意思很简单,就是说刘备是最不可信的人,也可以理解为刘备是最善于伪装的人,不可信到极致就容易以假乱真,善于伪装到极致就能颠倒乾坤。

这正是刘备的最大特点,但善于伪装也正是刘备的成功的秘诀,主要有两处足以证明:

第一处是在曹操那里,刘备跟吕布一样,让曹操感到棘手,是留用还是处死?这是个问题,曹操也想了很久。但刘备跟吕布不同,吕布虽然棘手,但却是愿意归降曹操的,刘备棘手,但却拒绝归降曹操。因此刘备比吕布更棘手,但刘备却比吕布会伪装。比如刘备在曹操那里,把自己伪装成一个整日无所事事心无大志的人,演义里更是有青梅煮酒时被雷声吓掉筷子的举动,甚至种菜自娱自乐来掩饰自己。最后刘备就靠这个秘诀,让曹操放松了警惕,放走了刘备,结果是纵虎归山后患无穷,刘备后来成了曹操的劲敌。

第二处是在益州,益州老板刘璋一腔赤诚,相信刘备是自己的同族亲人,一定不会对自己有歹心,但事实却截然相反。刘备靠伪装骗取刘璋的信任后,最终却夺取了刘璋的地盘。

诸葛亮评价吕布(吕布比诸葛亮看人还准)(3)

结语:刘备通过伪装自己的野心,最终博取了自己的成功,但同时对方也都是在被刘备欺骗之后才发现吕布那句评语真是一针见血:刘备是最不可信任的人。不过在“以成败论英雄”的古代,刘备是成功的,而吕布则是失败的。但是作为一个武将,吕布能够有此洞悉人性的眼睛,也确实很了不起,他虽然一生只评人1次,但却用一句话切中了刘备的要害,当然,也暗暗间接指出了刘备的成功秘诀:伪装。但吕布就算看出,但他恐怕是做不到的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