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朱说”,宋仁宗以“钦差内外提点,殿前太尉洪信为天使”,前往江西信州龙虎山,宣请嗣汉张天师到京城设三千六百分罗天大醮,祈禳瘟疫。

这件事,是北宋嘉祐三年三月初三五更三点引发的,洪信所请的张天师,应当是宋仁宗敕封的第二十六代张天师,也就是虚白先生张嗣宗。但是,洪太尉在龙虎山上遇见的,却是第三十代张天师虚靖先生张继先。

虚靖先生是宋徽宗敕封的张天师,为何穿越到宋仁宗时期祈禳妖魔呢?

朱元璋大战鄱阳湖老爷庙(朱洪武聚义龙虎山)(1)

嘉祐三年三月初三五更三点之谜

前一篇文章中,点到了第一回的回前诗,这首诗抄录的是唐朝王维的《大明宫早朝和贾至舍人之作》。施耐庵以这首诗暗喻了明朝,为后文书伏下一条总线,寓意明朝的靖难之役就是一场“玄武门之变”。因而,正文开头的第一句就是:“话说大宋仁宗天子在位,嘉佑三年三月三日五更三点,天子驾坐紫宸殿,受百官朝贺。”

紫宸殿,是唐朝大明宫第三殿,正是皇帝召见群臣之地。宋仁宗是北宋第四代皇帝,但是,施耐庵却把宋仁宗写成了第三代北宋君主,其中“遗漏”了宋真宗。这样的隐语,其中隐藏着两段历史:金匮之盟、朱元璋立孙子做皇帝。三段历史穿越交织在一起,故此,宋仁宗驾坐大明宫紫宸殿召见群臣,便有一首赞诗这样写道:

祥云迷凤阁,瑞气罩龙楼。含烟御柳拂旌旗,带露宫花迎剑戟。天香影里,玉簪朱履聚丹墀;仙乐声中,绣袄锦衣扶御驾。珍珠帘卷,黄金殿上现金轝;凤羽扇开,白玉阶前停宝辇。隐隐净鞭三下响,层层文武两班齐。

这首赞诗的前两句,隐藏了朱元璋做吴国公、吴王(飞天蜈蚣王道人)时,韩林儿韩宋年号“龙凤”。楼,即“重屋”,龙楼也就暗喻了明朝,朱重八属龙。同时,也点到了书中不断以“花”等符码暗喻的凤阳,下一句中,就出现了“带露宫花”。柳,指的是南方朱雀七宿中的柳宿,书中的“柳”指代了建立在燕雀湖上的大明故宫,也就是南京明故宫。大明宫,其实写的是大明皇宫

朱元璋大战鄱阳湖老爷庙(朱洪武聚义龙虎山)(2)

“天香影里”之天香,已经在前面的文章中解读过了。在破译《红楼梦》时,我也曾多次引用《明实录·太祖高皇帝实录》,揭秘了“天香”的来历,朱元璋就是因为“天香”而降世。所以,《红楼梦》摄神在《水浒传》,同样写的是明朝历史。

后面的“玉簪朱履”、“珍珠帘卷(暗喻朱世珍,《红楼梦》中以花珍珠喻之)”、“凤羽扇开”、“白玉阶”等等符码,都暗喻朱元璋。最后两句中的“隐隐净鞭三下响”,照应的是王维诗中“绛帻鸡人报晓筹”。五更天鸡叫三遍,朱元璋有《鸡叫》诗:“一叫一勾勾,两叫两勾勾,三叫日出满天红,驱散残星月朦胧。”

所以,第一回以王维《大明宫和贾至舍人早朝之作》为回前诗,这首诗又有朱元璋《金鸡报晓》相照应,既交代了以“大明宫”写明朝,又暗藏了明朝的灭亡,南明的建立大预言。

“绛帻”,将出现在“锦毛虎义释宋江”这段故事中,燕顺、王英、郑天寿头上都裹着绛红头巾,他们都是红巾军。这三人的名字合起来读,就是出自《明实录·太宗文皇帝实录》中的四个字“燕王英武”,外加以“奉天靖难”而作皇帝的寓意“真天授”。

毫无疑问,大明宫指的是明朝宫殿,《水浒传》以北宋事暗藏明朝秘史,“宋仁宗”不过是为了写“孙立”而借用的符码。因而,嘉祐三年三月初三五更三点,重在“三月初三”,这一天是玄武大帝的诞辰。

“嘉祐三年三月初三五更三点”,后来还出现在九天玄女殿中,就是九天玄女赐给宋江的三杯仙酒、三枚仙枣、三卷天书,以及天书“长五寸,阔三寸, 厚三寸”。九天玄女的事,咱们今后再讲,但其“玄”字实写的就是三月初三诞生的玄武大帝。

那么,施耐庵为何要写玄武大帝,这尊大神与洪太尉宣请张天师有何关联?为什么写大明皇宫,又穿越到了唐朝紫宸殿呢?

朱元璋大战鄱阳湖老爷庙(朱洪武聚义龙虎山)(3)

龙虎山在哪里,洪太尉真的来到了信州吗

却说洪太尉受了“丹诏”,提着香炉,“取路径投信州贵溪县来”。于路之上风尘仆仆,施耐庵却这样写道:“罗衣荡漾红尘内,骏马驰驱紫陌中”,红尘紫陌,洪太尉并非风尘女子,这样写还是在说朱明。罗,即“羅天大醮”之“羅”,是何寓意,咱们下文再讲。

到了龙虎山,上清宫许多道众“鸣钟击鼓,香花灯烛”迎接洪太尉。然后,住持真人以“水陆俱备”的斋食款待洪信。这个仪式不像迎接钦差,而是做水陆道场,洪太尉莫非“升天”了?没错,洪太尉隐喻的就是已经位归紫垣的朱洪武。

原来,在洪太尉到达龙虎山时,书中有一篇长长的赞语,描述所见风景。这首赞诗中,有这样几句:“虚皇坛畔,依稀垂柳名花;炼药炉边,掩映苍松老桧。左壁厢天丁力士,参随着太乙真君;右势下玉女金童,簇捧定紫微大帝。”太乙,即天一,《红楼梦》中写成了“太医”,也就是紫薇帝星。上清宫住持真人做水陆道场,意味着以洪太尉暗喻的朱洪武已经“归位”。

这首赞诗,最终点题,说是:“早来门外祥云现,疑是天师送老君”。原来,龙虎山时太上老君的道场,并非张天师的龙虎山。再往前看,诗中还写道:“披发仗剑,北方真武踏龟蛇”,这不就是真武大帝道场武当山吗?

朱元璋大战鄱阳湖老爷庙(朱洪武聚义龙虎山)(4)

真武大帝,也即玄武大帝,因宋真宗避祖上赵玄朗之讳而改称。其实,宋真宗并非避讳,而是自称玄武大帝降世,否则,“真武大帝”为何不被宋仁宗避讳而改名呢?大概,因为改玄武为真武,赵恒才得庙号真宗吧。

无独有偶,朱元璋、朱棣父子也十分迷信玄武大帝,朱棣干脆自称是玄武大帝转世。据说,现在看到的玄武大帝“真容”,是以永乐皇帝本尊画出来的。《太上说玄天大圣真武本传神咒妙经》中说,玄武是太上老君第八十二化身。据道家传说,玄武大帝乃玉帝的接班人。故而,“浔阳楼宋江题反诗,梁山泊戴宗传假信”中,宋江装风说风话,自称是玉皇大帝的女婿“奉天靖难”。“神行太保戴宗”,其中就隐藏着“太宗”,正是太宗文皇帝。

龟蛇相逢,玄武显圣,这首赞诗中不断写龟,伏魔之殿中又是一只石龟驮着“遇洪而开”的石碣。龟,又谐音圭、贵、鬼,圭是两个“璋”,璋即半圭,是祭祀瑞器,朱元璋也因此“字国瑞”。贵,是贵溪,贵溪即“龟袭”,玄武大帝要接玉帝的班。书中的朱贵、鬼脸儿,都是“圭”、“龟”。蔡京、蔡九知府,以及蔡庆、蔡福兄弟都是“龟”,蔡,即占卜用的大龟。蔡京,即暗喻了大明新都,是玄武转世的永乐皇帝所建之都。

洪太尉原本请的是虚白先生,遇到的却是虚靖先生。虚靖先生张继先羽化后,就葬在龟山之麓。无疑,龙虎山首先写的是以真武大帝道场为标志的武当山。武当山是唐朝确立的七十二福地之一,是第九福地,正应梁山七十二地煞。

朱元璋大战鄱阳湖老爷庙(朱洪武聚义龙虎山)(5)

明初九大藩王中,以朱棣最为强大,又号称是太上老君的第七十二身,梁山七十二地煞就暗藏在了武当山中。武当山是朱棣敕建的真武道场,其中有三十六庵堂、七十二岩庙,是梁山一百单八将真正的“福地”。

龟,无论在《水浒传》中,还是《西游记》、《红楼梦》中都是这样的寓意。后面的文章中,我还将继续解读“龟”。

龙虎山、武当山,这是一层寓意,证明书中写的并非信州贵溪之龙虎山。其实,除了以龙虎山暗喻武当山外,施耐庵还隐藏着一层寓意,那就是南京栖霞岭中的龙山、虎山。龙虎山中的各处殿宇,既写的是“大明宫”,又与九天玄女庙一样,又暗写的是明太庙及祖陵。

原来,洪太尉并没有去江西信州贵溪龙虎山,而是在南京误走了妖魔。

朱元璋大战鄱阳湖老爷庙(朱洪武聚义龙虎山)(6)

龙虎山三代人聚义,朱洪武见到了自己

老子一气化三清,上清宫供奉的是老君,描述龙虎山景致的赞诗最后一句,写的就是“早来门外祥云现,疑是天师送老君”。这就意味着,张天师要把老君的第七十二身,也就是玄武大帝送到下界接班了。

果然,洪太尉来到上清宫,把丹诏供奉在三清殿上。此时,张天师尚未出现,当然还不能宣诏。张天师此时在哪里呢?上清宫住持真人告诉洪太尉:“这代祖师,号曰虚靖天师,性好清高,倦于迎送,自向龙虎山顶,结一茅庵,修真养性,因此不住本宫”。

住持真人所言之第三十代张天师,符合宋濂做序的《嗣汉张天师世家》的描述。这代张天师九岁嗣教,在龙虎山顶结庐而居。张继先十三岁应宋徽宗之诏赴阙,得封虚靖先生之号。宋徽宗曾经问龙虎山上是否真有龙虎,虚靖先生答道:经常听到虎啸,今日才见真龙。宋徽宗大喜,经常召见其入皇宫,虚靖先生还在内廷设罗天大醮,为宋徽宗消灾祈福。

张继先是第三十代张天师,张天师的祖师是张道陵,不能乱说其他张天师是祖师的。这里所说的“祖师”,其实是“太祖武德皇帝”之祖,虚靖先生其实就是太祖武德皇帝,也就是朱洪武。

难道说,洪太尉自己见到了自己?确实如此,洪太尉就是自己见到了自己。其中的原因之一,就是上清宫刚为洪太尉办了水陆道场,见到张天师的洪太尉,应当是“魂游龙虎山”了。

朱元璋大战鄱阳湖老爷庙(朱洪武聚义龙虎山)(7)

却说洪太尉以黄罗包背了丹诏,手提香炉,上了龙虎山。此处,又有一首长篇赞诗,描述近看龙虎山之景致。这首赞诗中有一句:“近看平吞明月魄”,洪太尉上山,意味着“明月魂”被吞没。所以,洪太尉翻过数座山头,走了二三里远,“只见山凹里起一阵风,风过处,向那松树背后,奔雷也似吼一声,扑地跳出一个吊睛白额锦毛大虫来”。

看官记真,这个细节中,就有“奔雷”。

数座山头只有二三里远,这样的夸张写法,其实隐藏着“五”。《水浒传》既然是以瘦词隐语写成,其数字就隐藏了谜语(谶语),二三即五。五与虎谐音,指的是朱元璋确立的朱家五行字辈,也是“金木水火土”五雷。白额吊睛锦毛虎虎的出现,于是就伴随着雷声。

这只虎,隐藏着靖难之役的两个主角,也就是君臣二人:燕王朱棣、黑衣宰相姚广孝。这个隐喻,咱们到花和尚鲁智深、行者武松的故事中再去解读,此处按下不表。而“锦毛虎”说的就是燕王,这个隐喻上文已经讲到了。

这只猛虎只是吓唬了洪太尉一番,然后又跳走了。在山凹里跳来跳去,其实又是一只跳涧虎,隐伏了少华山二寨主陈达。陈达,暗指的是朱元璋母亲陈氏太后,以及出生于太平商人陈迪家中的太子朱标。就在这个细节中,出现了朱家两代人。

朱元璋大战鄱阳湖老爷庙(朱洪武聚义龙虎山)(8)

白额吊睛锦毛虎出现时,书中赞道:

毛披一带黄金色,爪露银钩十八只。  睛如闪电尾如鞭,口似血盆牙似戟。  伸腰展臂势狰狞,摆尾摇头声霹雳。  山中狐兔尽潜藏,涧下獐麀皆敛迹。

朱元璋家原籍是元代淘金户,淘的就是黄金,猛虎就披着“黄金色”的皮毛。然而,老虎的爪子并没有十八只,这样写,说的是朱重八所封的九大藩王。这首诗中,又出现了“霹雳”。一声霹雳,“山中狐兔尽潜藏,涧下獐麀皆敛迹”,兔是月的象征,而“獐”无疑就是朱元璋之“獐”。

洪太尉只走了二三里,就与五行子孙们聚义,但却没有完,接下来要见到的人会更让他惊奇万分。

朱元璋大战鄱阳湖老爷庙(朱洪武聚义龙虎山)(9)

雪花大蛇喷毒气,张天师骑牛吹铁笛

大虫跳走了,洪太尉吓成一只斗败的公鸡,“绛帻鸡人”、“一叫一勾勾”又出现了。洪太尉“唬的三十六个牙齿捉对儿厮打,那心头一似十五个吊桶,七上八落的响,浑身却如重风麻木”。这段描写中,还是讲的“十八”,人哪里有三十六个牙齿?十五只吊桶七上八落,浑身如“重风”麻木,就是“重八”。

一盏茶功夫,洪太尉,也就是重八继续前行。不过三五十步,“只觉得那里又一阵风,吹得毒气直冲将来。太尉定睛看时, 山边竹藤里簌簌地响,抢出一条吊桶大小雪花也似蛇来。”这条大蛇如吊桶般大小,也是“七上八落”的。

大蛇比猛虎做得更过分,不仅吓唬洪太尉,还“径抢到盘陀石边,朝着洪太尉盘做一堆,两只眼迸出金光,张开巨口,吐出舌头,喷那毒气在洪太尉脸上”。磐陀石,对应“三打朱家庄”中的盘陀路,寓意虎踞龙盘之南京。

白额吊睛虎锦毛虎隐伏了靖难之役燕军的主帅和军师,那么,这条雪花大蛇又是谁呢?毫无疑问,就是靖难之役的另一方建文帝朱允炆。

朱元璋大战鄱阳湖老爷庙(朱洪武聚义龙虎山)(10)

朱允炆出生于1377年12月5日,这一年是洪武十年,农历丁巳年,正是大雪节交节之日。所以,朱允炆就是雪花大蛇,后文书中的“雪”,都与此有关。雪、削谐音,意味着削藩引发了靖难之役。朱标出生在战乱之中的太平府陈迪家,而朱允炆则诞生于南京,雪花大蛇也就盘在了磐陀石边。蛇是长虫,磐陀石即蟠陀石。陀,即头陀,是被孙二娘麻杀的神秘头陀。这个字,隐藏了建文帝真正的去向

朱洪武“孙立”,雪花大蛇应当感激才对,为何要朝洪太尉脸上喷毒气呢?这一笔寓意深刻,首先说的是朱允炆登基后,置《皇明祖训》于不顾,残酷削藩,要杀洪武皇帝的儿子们。又更改了皇爷的诸多法令,违背了朱洪武的祖制。燕王起兵宣示天下,历数侄子之过,其中就有这两条。

更深的寓意,依然隐藏着建文帝的下落。这个情节,当与“曾头市晁天王中箭”对看。到底是怎么回事,咱们今后再讲。

朱元璋大战鄱阳湖老爷庙(朱洪武聚义龙虎山)(11)

雪花大蛇发泄了对皇爷“封建诸子”的极端不满,然后“看了洪太尉一回,望山下一溜,却早不见了”。毕竟因为皇爷立他做了几年皇帝,还是有一点依恋之情的。

大虫、长虫都走了,只剩下洪太尉孤家寡人在原地提了银炉,整顿丹诏,准备继续爬山。此时,“只听得松树背后隐隐地 笛声吹响,渐渐近来”。洪太尉定睛一看,只见是一个道童,这个道童:“倒骑着一头黄牛,横吹着一管铁笛,转出山凹来”。这个情节,其实点化的是朱元璋《横秋风吹笛》诗:

西风落木绽黄花,牛背村童笛正佳。曾识倚楼人听处,每闻吹月鹤升遐。苍江一色浑秋意,红叶初光衬晚华。冷露下天星斗润,烟波声到是谁家。

黄花,就被施耐庵点化为金黄皮毛的锦毛虎和雪花大蛇,张天师也是“吹月”“驾鹤”去了京师。然而,“鹤升遐”却又指的是道士羽化而登仙。上清宫住持真人做水陆道场,也是大有所因的。

张天师虚靖先生无疑暗喻了朱洪武,这代张天师虽然年幼,但却没有做过牧童,倒是朱重八小时放过牛。虚靖先生吹的不是竹笛,而是铁笛,飘飘欲仙,他就是“铁笛仙马麟”。铁,因栾廷玉的“铁棒(天棓)”而应当解作“天”,比如生铁员外,就是“升天员外”,生铁佛即“升天佛”,说的都是朱洪武。

张天师虚靖先生驾鹤去了京师,设三千六百分罗天大醮祈禳“朱温”,洪太尉原本完成了钦差使命,完全可以回京缴旨了。但是,因为洪太尉就是张天师,张天师便要借一声霹雳放出玄武妖魔。

一声霹雳妖魔出世,震塌了伏魔大殿半个殿角,难道施耐庵预见了南明?

朱元璋大战鄱阳湖老爷庙(朱洪武聚义龙虎山)(12)

朱家三代再聚伏魔殿,“朱重八”镇锁妖魔

朱元璋《横秋风吹笛》诗不知写的是哪里秋色,但从“红叶”来看,应当是南京栖霞岭。栖霞山多枫树,尤以香枫闻名。每到深秋,山中漫山红遍,犹如晚霞栖落,蔚为壮观,栖霞山因此得名,又叫“秋栖霞”。这首诗中的“红叶”,后来被写进雷横故事之中。郓城县令时文彬派朱仝、雷横出城巡逻,捉拿盗贼,特命去东溪村的雷横采撷山上“红叶”以为凭证

栖霞山脉有龙山、虎山,也有“栖霞精舍”。《嗣汉张天师世家》中说,洪武十三年(1380年),朱元璋敕封第四十三代张天师张宇初为“正一嗣教道合无为阐祖光范大真人”。明朝不再封张天师,一律改为张真人。故而,上清宫的住持就是真人,其实就是张真人。

张宇初张真人“择地於里之黄箸峰下,构岘泉精舍,为终焉之所”,朱元璋降旨重建上清宫。故而,给洪太尉办水陆道场的就是上清宫的真人。

洪太尉从龙虎山上下来回到上清宫,第二天,住持真人带着上差游览龙虎山各处殿宇。洪太尉一行来到伏魔之殿时,书中写道:

一遭都是捣椒红泥墙;正面两扇朱红隔子,门上使着肐膊大锁锁着,交叉上面贴着十数道封皮,封皮上又是重重迭迭使着朱印;檐前一面朱红漆金字牌额,左书四个金字,写道:“伏魔之殿”。

洪太尉停住脚步,问张真人这是什么去处。真人答道,这是前代老祖天师镇魔的殿宇。太尉又问道:“如何上面重重迭迭贴着许多封皮?”真人答道:“此是老祖大唐洞玄国师封锁魔王在此。但是经传一代天师,亲手便添一道封皮,使其子子孙孙,不得妄开。走了魔君,非常利害。今经八九代祖师,誓不敢开。

朱元璋大战鄱阳湖老爷庙(朱洪武聚义龙虎山)(13)

这段描写中,又隐藏了朱重八、朱标、朱允炆和朱棣。捣椒,语出“焚椒兰也”,是宫廷熏香。红泥墙、朱红格子、朱印、朱红、金字牌额,都是说的“朱”。“伏魔之殿”,其实可以写成“伏魔殿”,多一个字是要突出“四”。后文书之“瓦罐之寺”,同样是四个金字,却隐写的是“瓦官寺”。朱元璋行四,朱棣行四,而重点又是写的燕老四谋朝篡位,这里就是武当山,“九天荡魔祖师”的道场。

朱印,即朱标,钤印用朱膘。金字牌额为文,也就是朱允炆之文。上面讲到,朱元璋家出自金陵句容,是原籍淘金户,“朱红漆金字”即“朱文”。漆与七通假,黄子澄以汉景帝“七国之乱”说动建文帝削藩,引发了靖难之役。所以,《水浒传》开篇词中说“评议前王并后帝,分真伪占据中州,七雄扰扰乱春秋”。

洪信,即“红信”,信即印信,是一枚“皇信”。梁山七十二地煞前三名朱武、黄信、孙立,就是“朱皇孙”。

八九代张天师“重重迭迭”贴了“使着朱印”的封皮,就隐含了太祖武德皇帝:朱重八。洪武皇帝的曾用名赫然写在了伏魔之殿的大门上。

镇锁妖魔的不是大唐洞玄国师,而是朱重八。洪武尚在,谁敢谋反?如今,洪武以驾鹤升遐,靖难之役即将爆发,大明的灾星即将出现,从而,“霎时新月下长川”,火德王坠入“水浒”之中。

朱元璋大战鄱阳湖老爷庙(朱洪武聚义龙虎山)(14)

霹雳大仙误走妖魔,施耐庵预言南明

“开篇引首”中说,太祖武德皇帝是霹雳大仙下界。霹雳,就是雷霆,是白额吊睛锦毛虎发出的奔雷之声。霹雳,在《水浒传》中就是“五雷天罡正法”。五雷,即“金木水火土”之雷,是朱元璋家的字辈。

洪太尉原本请的是虚白先生,却见到了虚靖先生。虚靖先生是“雷法”的发明者,曾以雷法杀死了盐池怪蛟。宋徽宗在内廷请虚靖先生设罗天大醮,虚靖先生以“赤马红羊”之祸预言了靖康之难。宋钦宗靖康元年(1126年)是丙午年,靖康二年时丁未年,正是赤马红羊。

虚靖先生是雷法的发明者,与太祖武德皇帝一样,都是霹雳大仙。所以,洪太尉即张天师。虚靖、靖康,其实也是借用了“靖”字,影射靖难之役。靖难之役号称“奉天靖难”,其实就是书中的“替天行道”。施耐庵写了一个穿越而来的张天师虚靖先生,其寓意有三点:

第一,影射朱家“五雷”,也就是“封建诸子”而引发的靖难之役。其二,以罗天大醮暗藏“燕小四”与朱允炆。“羅”,四字头即排行第四的朱洪武、永乐皇帝。丝,即朱允炆,《尚书·禹贡》:"厥贡漆丝,厥篚织文。"丝,又是琴瑟之代称,燕王正是“四大王”。

朱元璋大战鄱阳湖老爷庙(朱洪武聚义龙虎山)(15)

《说文解字》:“佳,善也,从圭声”。圭,上文已经解读,说的就是朱元璋、朱棣,同时又隐含被宫廷之火烧成“鬼脸儿”的建文帝。以《水浒传》的说法,朱允炆确实在宫廷大火中彻底堙灭。但未必是自己纵火,而是死后被烧——这是后话,解读到后文故事时,再来揭秘建文帝去向。

其三,以“赤马红羊”暗藏隐伏在书中的预言。就在“洪太尉误走妖魔”这段故事中,施耐庵预言了南明

却说洪太尉强行打开了伏魔之殿,进入到伏魔大殿之中,大殿之内“昏昏默默,杳杳冥冥,数百年不见太阳光,亿万载难瞻明月影。不分南北,怎辨东西?”大明不明,不分南北。此是“难明(南明)”预兆之一。

洪太尉命点亮火把,这才照见了大殿当中一只石龟驮着“遇洪而开”的石碣。此龟照应龙虎山上的雪花大蛇,正所谓龟蛇相逢,玄武显圣,地窖之中镇锁的就是玄武大军。

朱元璋大战鄱阳湖老爷庙(朱洪武聚义龙虎山)(16)

洪信以“遇洪而开”为据,强令掘开了石碣下面的地穴。此时,书中写道:“石板底下,却是一个万丈深浅地穴。只见穴内刮喇喇一声响亮。那响非同小可,恰似:……一风撼折千竿竹,十万军中半夜雷。”

十万军中半夜雷”响过,地穴之中滚出一团黑气,“掀塌了半个殿角”。霹雳大仙放出妖魔,掀塌“朱殿”半个殿角,莫非大明也像大宋那样,有南北之分?

这段情节,在梁山大聚义时重现。朱家再聚首,完成“大聚义”,照应“张天师祈禳瘟疫”,宋江命公孙胜设罗天大醮。法事进行到第七天夜里三更时分,梁山西北乾方忽然一声巨响,出现了一只大金盘。这只大金盘裹着一团火块,钻进了正南地下

三更时分是子丑之时,《明实录·太祖高皇帝实录》就是“天历元年戊辰九月十八日子丑”降世,是霹雳大仙太祖武德皇帝。明朝是朱家皇帝,当然尚赤,是火德王运。火块钻进正南地下,既说的是南宋,更是预言了南明。

朱元璋大战鄱阳湖老爷庙(朱洪武聚义龙虎山)(17)

灭掉大明的不是别人,恢复周制,“封建诸子”才是真正的祸根。施耐庵以大明宫借喻大明皇宫,又虚构“大唐洞玄国师”,揭露“奉天靖难”真相:其实就是一场明朝的玄武门之变。所以,误走妖魔的导因就设定在玄武诞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