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纳闷一类家长的教育,天天嘟囔着,自己对孩子的爱有多深沉,嘴上功夫却一点不饶人,不管对多大的孩子,挂在嘴边的话总是批评多,夸奖少;打击多,赞美少。

这类家长中,还有相当一部分对他们的教育方式感到“满意”,并称其为“挫折教育”。其中心思想就是平时要让孩子多吃亏,锻炼个皮厚肉墩,以后面临生活、社会的毒打时,就不会动辄走极端,想不开。

可能也是受近年来一些新闻报道的影响,不就是有很多人认为现在的孩子娇生惯养,受不得挫折和打击,所以才酿出许多人间惨剧嘛。

这时“挫折教育”的概念就开始深入一些教育者的观念中了。讲实话,让孩子面对一些“挫折”一定是人生的必修课之一,但每每看到许多家长把“打击教育”等同于“挫折教育”,就不禁发问,是不是对“挫折教育”有什么误解?难免也会为孩子们的成长感到担忧。

①打击教育是啥样?

在一档综艺节目里这种担忧表现的更加直接,某档亲子教育栏目,里面徐敬凯的妈妈堪称“铁腕妈妈”。徐敬凯每天除了做老师布置的作业,还有她布置的作业,一年级寒假,徐敬凯做了270份考卷,7本大题,50页自打卷,一共376张。

她觉得所有家长都在拼尽全力地鞭策自己的孩子,向前进、向前进、向前进……“所有的孩子都在做作业,你只让他玩不心慌、不忧虑、不担心吗?”

孩子多大需要进行挫折教育(给孩子吃甜头的苦)(1)

如果,仅仅只是这样的逻辑,我不会去嘲讽这位妈妈,因为这种思维逻辑是对孩子未来的恐慌和害怕,而削减恐慌最好的办法就是努力,只有精进自身才能硬气地说不怕。

所以,虽然不认可这位妈妈的做法,但我尊重她的行为。只是,第二期的节目放出来之后,让我真的非常担忧“徐敬凯们”的未来,因为徐敬凯妈妈不止是用标准化优秀去要求孩子,也用打击式教育去摧毁孩子的自信心,甚至孩子觉得妈妈不喜欢我。

第二期里傅首尔对徐敬凯花样式夸赞,认可徐敬凯的优秀。也是因为傅首尔的夸赞,徐敬凯才会吐露心声说:“妈妈总说我不好,女孩子男孩子都比我好。”

孩子多大需要进行挫折教育(给孩子吃甜头的苦)(2)

节目看下来,徐敬凯妈妈解释她不夸奖孩子的理由主要有两个,一是孩子在别人眼中已经是“别人家的孩子”,她怕她再夸奖,他就会飘、会嘚瑟。

二是很多孩子出了社会之后,听不得难听的话,大人的打击都能承受的话,那还有什么社会的打击不能承受?

孩子多大需要进行挫折教育(给孩子吃甜头的苦)(3)

这个理由让傅首尔语塞,直到在观察室重新看到这一段时她才反应过来怼徐敬凯妈妈的育儿逻辑是,“迟早到社会上‘挨’耳光,我现在先把你‘揍’到饱。”

正常父母的逻辑不该是,社会很苦,所以我要给孩子很多很多的甜,让他拥有化苦为甜的本事吗?

作为孩子最亲密的人,我们家长的爱和欣赏才是筑起孩子自信的基石啊,否则孩子就连基本的社交都无法完成。

在节目中有一个细节,徐敬凯明明想要和两个小女生玩耍,可却选择了最糟糕的方式,他用一种破坏两个女孩玩耍节奏,突然吼叫的方式申请加入玩耍,可在小女孩眼中他是个破坏分子,就并不想搭理他。最后,他失落地选择了回到课桌,做作业。

打压的方式,让徐敬凯害怕遭到别人的拒绝和否定,所以他不敢直白地跟别人说,我能和你们一起玩吗?

孩子多大需要进行挫折教育(给孩子吃甜头的苦)(4)

这个戳心的画面,徐敬凯妈妈则认为没有人玩耍,那就做作业好了,晚上回家妈妈可以陪玩。她完全没有意识到,因为孩子是家长的一面镜子,我们家长是尖酸刻薄、冷嘲热讽、咄咄逼人的表达方式,那么孩子的表达方式也是如此。

孩子多大需要进行挫折教育(给孩子吃甜头的苦)(5)

②打击教育有没有成功典范?

其实,抱着类似心态去教育孩子的家长真不在少数。最著名的公开表达这种教育方式的应该就是德云社的班主郭德纲了。

郭德纲的大儿子郭麒麟,近年来让许多不听相声的人也认识他了,并给予了很高的评价。

什么“生子当如郭麒麟”啊,老郭最大的财富就是他这个儿子呀,总之对他评价都很高。一个1996年出生的小男生,充其量算是一个颜值不高的小鲜肉,凭什么得到这么高的评价?

孩子多大需要进行挫折教育(给孩子吃甜头的苦)(6)

讲两件小事,也许你就可以“以小见大”。

凤凰卫视的主持人采访郭麒麟,他作为“主角”,应该先上车。

可是他在车门口停了一停,问摄像大哥,咱们怎么坐?最后主动“爬”上了后座(七座车,坐后面很费劲)。

想要喝水,主持人把第一瓶给了他,但他随手就递给了前座:“大哥您喝吗?”,嘴里嚷嚷着分分,最后全车的人都有水喝,他却成了没水喝的人。

做任何事都能瞻前顾后,顾及他人,这一点,别说是被捧惯了的明星,就算是普通人,也很难做到。

孩子多大需要进行挫折教育(给孩子吃甜头的苦)(7)

记得华少采访过他,他们是喝茶的,但郭麒麟注意到茶壶嘴的方向。

谈话中间还不停给华少倒茶,不小心将茶倒满了,破了“酒要满,茶要半”的规矩。

麒麟赶紧圆场:“不好意思,这杯我来喝”,立马又给华少重新倒了一杯。

为人处世处处体现的周到,让人如沐春风,如此有礼貌的孩子,谁能不喜欢?

于是有人就问啦,老郭你是怎么教育出这么优秀懂事的孩子的?传授传授。

于是郭德纲曾经在节目中明确说过自己的育儿方式:“把孩子骂够了,出去之后就没有人再骂他了”。

知道他到了外面要受挫折,受到一些流言蜚语的伤害,得了,我在家里先把他的尊严踩在脚底下,等到了外面,他就成了铁金刚了。

他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

郭麒麟作为德云社的少当家,小时候在自己家里吃东西,那都得排在客人和老郭的徒弟后面,比如有一次栾云平在吃饼干,郭麒麟竟然问:“我可以吃一块吗”?这让栾云平很惊讶,这本来就是你家的东西呀,吃就行了。后来才知道这是郭麒麟的习惯,也是郭德纲给他立的规矩。

大家一起犯了错,郭德纲第一个骂的就是郭麒麟,而且是人越多,骂得越狠;郭麒麟从小身上就没有零花钱,想买什么东西都从来不敢向郭德纲张嘴。

2012年岳云鹏办了一次相声专场,郭麒麟去助演。结果演砸了,好多包袱都没有响。回到家后郭德纲把郭麒麟骂到了半夜,甚至逼着郭麒麟站出来给观众道歉。

郭麒麟道歉后郭德纲转发他的道歉文,并用了非常严厉的字眼:蠢子无知,糊涂至极。这相当于当着千万网友的面教育自己的亲儿子,把郭麒麟的尊严狠狠踩在了地上。

孩子多大需要进行挫折教育(给孩子吃甜头的苦)(8)

有人就说了,那你看人郭麒麟从小受的打击不多吗?不狠吗?那人家为什么现在就能这么懂事,成才呢?这个问题,问问郭麒麟不就知道了吗?

郭麒麟如何评价父亲对自己的教育呢?

他的原话是:“我和父亲是相互成就的,他对我的这套教育方式,放在别人身上是行不通的,我成就了他的教育方法,但同时他也成就了我的三观建立和人格。”

孩子多大需要进行挫折教育(给孩子吃甜头的苦)(9)

这句话再次刷新了我对郭麒麟的认知,郭麒麟其实是一个内心极清醒的人,他知道在某些个特殊的时期,作为父亲的老郭有多难,这个家有多难,他亲眼看着自己的父亲在外面从一条被人唾骂追赶的“狗”,变成了一条“龙”。

孩子多大需要进行挫折教育(给孩子吃甜头的苦)(10)

所以,他外表看上去柔弱,其实本质上跟郭德纲一样,经历见证了同样的遭遇,内心是足够强大的,不同的是郭德纲是第二次人格重组,心酸艰难,而郭麒麟正是在塑造人格。

所以,打压式的教育,只有用在郭麒麟身上才有如此神奇的效果,是他成就了父亲,同样,也是父亲成就了他,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君不见,老郭对他的二儿子郭汾阳,那待遇差别,可真就是在天上的,走哪都要亲自抱着,上台也是一个劲儿的夸赞,宠溺的不行。可能老郭从心底也觉得对大儿子的教育,是有所亏欠的吧。

郭德纲也不是教育家,但他说的“一个猴一个拴法”,话糙理不糙,就是因材施教的精髓所在。

父母都希望孩子能够拥有足够的勇气和力量来面对将来的各种挑战,只不过很多家长们没有想清楚一个问题,什么是挫折?我们要培养孩子面对挫折的什么能力?

孩子多大需要进行挫折教育(给孩子吃甜头的苦)(11)

③培养的不是挫折,而是挫折商

这里提出一个“挫折商”的概念,美国培训大师保罗·斯托茨曾经提出过“挫折商”。就像情商和智商一样,挫折商是用来衡量一个人应对挫折的能力。高挫折商的人面对同一件事,受挫感比较弱,也就更容易恢复自信。

保罗说,挫折商主要有四个因素。

其一是控制, 也就是一个人对事情的控制感。

比如平时考试考砸了,有的学生会庆幸这只是小考,能让他提早发现问题。而有的学生则会怀疑自己,导致大考也会发挥失常。前者明显比后者有更强的掌控感。

其二是归因,也就是失败后会消极归因还是积极归因。

比如说低挫折商的人面试失败了,首先就会怀疑自己的能力,而高挫折商的人则会总结经验寻找不足,为下一次面试做功课。

其三是延伸,高挫折商的人即使受挫,挫败感也只会针对受挫的这件事。而低挫折商的人受挫,则会延伸到其它方面,严重得有一种人间不值的感觉,更容易走向极端。

最后是耐力,也就是面对持续处于低谷状况的这种忍耐性。

一位心理学家曾经说过,那些拥有高挫折商的人,通常都不是因为习惯了打击,而是因为他们形成了稳固的自我人格,稳固的自我是建立在“我基本是好的”这种感觉之上。这种感觉在早期正是要靠父母对孩子正确做法给予足够的肯定和夸赞,才能树立的。

孩子多大需要进行挫折教育(给孩子吃甜头的苦)(12)

我们要的“挫折教育”不是没有挫折去给孩子创造挫折,有些家长明明孩子考试成绩不错,却要板着个脸说不行,还不够;明明孩子听话努力,却要去指责挖苦孩子。

这就像那些不断的在嘴边念叨,以前日子差,吃菜根、喝稀米、睡桥洞的人一样。总是强调自己吃了多少苦才有了今天的幸福日子,然后指责要求后辈年轻,跟他们吃一样的苦,挨一样的毒打。

说得就像是那个物质不丰裕的年代,还有更好的选择似的。为了让年轻后辈体会挫折,本来有吃有喝,非要给“饱一顿,饿一顿”?本来有房有车,非要去体验下“睡桥洞”?这不叫挫折教育,这叫没事找事。

真正的挫折教育,不是关起门来给孩子制作困难。谁一辈子能顺风顺水呢?外面的挫折已经够多了,父母要做的是,不过度保护孩子,但要在他们受到挫折的时候,站出来与孩子一起面对,教会他们正确的应对挫折。

孩子多大需要进行挫折教育(给孩子吃甜头的苦)(13)

自己家的孩子,偶尔让别人欺负也不是坏事,但请不要自己来欺负孩子。如果你的童年,你最亲近的人没有向你表达欣赏和喜欢,而是不断的否定你,打击你:

“你怎么这点事都做不好?”

“才有一点成绩,骄傲什么?”

“比你优秀的人多了去了”

“自己笨自己不知道吗?”

你在成人之后,会不会不停地怀疑自己?即使真的成绩不菲,是不是也会怀疑还是不让人满意?

肯定、鼓励和赞许,会让孩子更积极地改正错误。

如果你的孩子取得了成功,比如比赛获得了名次,请不要吝啬你的赞美,告诉孩子你很开心,你为他骄傲。

即使孩子没有取得名次,你也可以告诉他,你看到了他的努力。让他知道比赛失败不代表他个人的失败,也不会因此影响到父母对他的爱。

请做点燃孩子希望的领路人,而不是砍断孩子翅膀的行刑者。

还是开头的那档亲子节目,傅首尔在节目中肯定了徐敬凯,并教徐敬凯回家后告诉妈妈说:“今晚回家你要和她辩论,你说你是世界上最幸福的女人,你有我这么好的儿子,我都羡慕你,我希望你知足。”

最后傅首尔还肯定徐敬凯说,你是最棒的!下次妈妈说你不好,你就说傅老师说我是最棒的。

孩子多大需要进行挫折教育(给孩子吃甜头的苦)(14)

在徐敬凯快速高效地做完数学题后,徐敬凯在被问为什么能做这么好时,

他终于扬起笑脸说,“我很聪明!”

希望这个笑脸能够延续在他未来的人生里,成为他面对挫折的最大底气和倚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