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自2020年陆续出版《话说世界》20卷丛书

他的外貌像鲜花般完美。他的品德如岩石般坚贞,他是慷慨和文雅的镜子。他纯洁、谦恭、具有男子汉气概。他机智、一贯乐于助人、勇敢和思想高尚。

——约阿希姆·布姆克《宫廷文化》

KnightWren - Knight

中世纪最牛骑士的双面人生(中世纪骑士高尚的品格)(1)

中说几句构成骑士制度的三方面因素:即战争、宗教和爱情。当然,这三者在许多时候无法兼顾,甚至会出现相互矛盾的情况,因而,必须为骑士制度树立相对纯粹的道德标准。

谦卑、荣誉、牺牲、英勇、怜悯、灵魂、诚实、公正这八大美德不仅是封建时代贵族的典范,更成为后来绅士精神的主要价值观。

谦卑、荣誉、牺牲、英勇

由于骑士们往往出身高贵,所以似乎与谦卑的品质格格不入,然而,实际情况恰恰相反。

彬彬有礼,尊敬他人,谦虚谨慎,反而成为骑士日常生活的待人之道,这主要是因为骑士居于贵族等级的最基层,也是与普通民众接触最多的统治者。

因而,他们的言行直接代表着封建贵族的形象,这并非刻意塑造亲和力,而是源于中世纪欧洲社会特有的背景。

在一个艰难困苦的时代,骑士有保护民众、服务社会的职能,权利和义务的相生关系,使得强者为弱者服务,富人为穷人服务,地位高的人为地位低的人服务,这也是骑士角色荣誉的重要来源。

当然,荣誉更主要地源自骑士身份的自我认同,“骑士”封号本身就是荣誉的象征。

一名扈从想要晋升为骑士,需经过多年的艰苦考验,不仅要具备精湛的骑术,还要有杰出的领导才能、丰富的战斗经验,和一次不可或缺的胜利。

骑士们在战场上纵横驰骋,为封君效命,“为荣誉而战”成为许多骑士纹章中的家族信条,强烈的荣誉观促使骑士们在比武时英勇战斗,在战场上不畏牺牲。

正如前文所说,骑士在战斗中应只有两种结果:要么战死,要么被俘,而绝不应贪生怕死、苟活于世,正所谓“战死事小,投降事大”。

中世纪最牛骑士的双面人生(中世纪骑士高尚的品格)(2)

这幅图描绘了布列塔尼公爵和波旁公爵之间的约斯特比武场面,《国王勒内的比武全书》在这幅图后紧接着记载了两人对决的详细情况,该手抄本现藏于法国国家图书馆。

怜悯、灵魂、诚实、公正

骑士制度的宗教因素,也使其美德具备了更多的宗教特质。

中世纪的骑士在其身份变迁过程中,经历了教会的有益引导,除了前文所说的由欧洲社会内部的暴力因素转向对外扩张之外,更重要的在于教会通过“上帝的和平”运动,引导骑士们为社会公义服务。

怜悯意味着骑士要同情弱者,胸怀宽广,在乡土社会要承担保境安民、伸张正义之责,在比武或战斗中对品德高尚的对手心怀敬意,颇有英雄惜英雄之古风。

骑士对封君和信仰的忠诚,必然要求他将诚实置于重要地位,我们很难想象,如果没有人与人之间最基本的坦诚相待,欧洲如何熬过帝国崩溃后的黑暗时代,也无法解释封君封臣关系所连结成的中世纪社会。

作为中世纪社会的“战斗者”,虽然骑士的主要职责在于用武器保卫社会,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他们无需灵魂上的忏悔和内省。

伴随着骑士制度的转型,战斗者与祈祷者即教士的联系日益紧密,大规模军事行动中往往都会看到神父的身影。

尤其是十字军东征以后,战争的宗教动机更为明显,从很大程度来说,骑士不仅是封建等级制的基础,更是教会权力的重要载体。

骑士由于多方面的因素,往往会与封君甚至国王发生争端,成为“叛逆者”,但如果这种反叛是为了最高的公正,反而成为骑士实现自身价值的途径。

我们不应忘记的是,正是由于英格兰贵族们的反叛,才迫使约翰王签署了《大宪章》,缔造了中世纪意义上的“人权宣言”,这就是对公正最好的注脚。

中世纪最牛骑士的双面人生(中世纪骑士高尚的品格)(3)

战斗者与祈祷者融合的重要产物之一就是宗教骑士团。图为圣殿骑士团最主要的徽章之一,中间环形排列着拉丁文“SIGILLVM MILITVMXPISTI”,即英语“Seal of Soldiers of Christ”,意为“基督战士之印”。

知识链接:要么被俘,要么战死

英王理查一世(即“狮心王”)虽然毁誉参半,但是他的一生是对这句话的最佳诠释。

1192年,他在第三次十字军东征回国途中,经过维也纳时被奥地利公爵利奥波德五世(1177—1194年在位)抓住,在古堡中做了两年俘虏才被赎回国。

1199年3月,他在法国南部围攻利摩日为流失所中,4月6日不治身亡,圆了自己的骑士梦。

中世纪最牛骑士的双面人生(中世纪骑士高尚的品格)(4)

理查一世战死于法兰西,他后来也被安葬于卢瓦尔河流域的丰特弗洛皇家修道院教堂,图为理查一世石棺上部的雕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