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义中,面对杀气腾腾的司马懿和张郃二十万大军,后起之秀马谡临危受命,并立下军令状,与副将王平率领五万军队驻守军事要地街亭。他到达街亭后,没有采纳丞相诸葛亮叮嘱的“五路总口下寨”策略,而是在旁边的山上安营扎寨。结果,司马懿和张郃到达街亭后,捧腹大笑,认为守街亭之人“徒有虚名,乃庸才耳!”,断去街亭山上的马谡大军水源,一举击溃马谡,夺取街亭。那么,马谡在山上安营扎寨有没一定的道理?有一定的道理,依据演义,分析如下。

马谡在山上安营扎寨有下列三个原因。

马谡失街亭的影响(马谡在街亭旁边山上安营扎寨)(1)

其一,马谡考虑到敌众我寡。

面对蜀汉的节节胜利,魏明帝曹叡重新启用司马懿,让他和张郃星夜驰援。司马懿和张郃一共率领二十万大军,浩浩荡荡奔赴街亭要塞,另一路辛毗、孙礼二人带领五万军队,帮助曹真守卫郿城。司马懿、司马师、司马昭及张郃的军队大约有20万人,而马谡和王平只有2.5万精兵,和曹魏军队相差十倍左右,即使再加上街亭东北的列柳城高翔1万大军和魏延本部人马(约5000到1万),还是和司马懿的20万大军相差悬殊。演义中相关描述如下:

且说司马懿引二十万军出关下寨,请先锋张郃至帐下曰:“诸葛亮生平谨慎,未敢造次行事。若吾用兵,先从子午谷径取长安,早得多时矣。……孔明曰:“吾与汝二万五千精兵,再拨一员上将,相助你去。”

马谡失街亭的影响(马谡在街亭旁边山上安营扎寨)(2)

因此,敌众我寡,曹魏军队是马谡军队的近十倍,如果在当路五道口拦截魏军,十个魏兵打一个蜀军,即使伤亡比例是五比一,即损失10万魏军,就可以把马谡的2.5万军队消耗殆尽.街亭是军事重地,司马懿深谙兵法,比诸葛亮知道街亭的重要性,即使付出再大的代价,他也会强行夺取街亭。而曹魏国力、兵力比蜀汉强太多了,根本不怕和蜀汉打消耗战,司马懿之类的枭雄,只要战争结果,不看过程,也不计较士兵伤亡情况。

马谡失街亭的影响(马谡在街亭旁边山上安营扎寨)(3)

其二,马谡考虑到街亭山上易守难攻。

马谡知道敌众我寡,敌方二十万大军,还有司马懿父子三人、名将张颌,自己如果在五道口和魏军血拼,自己全军覆没事小,没完成恩师诸葛亮交代给的任务事大。因此,马谡选择了街亭右侧的山上,准备山上凭险据守。兵法云:制高点是兵家必争之地,谁控制了制高点,谁就掌握了主动权,半只脚踏进了成功的大门。因此,马谡率军到达街亭后,仔细观察街亭地势,经过深思熟虑后,否定了诸葛亮和副将王平的五道口安营扎寨建议,决定在街亭旁边山上以逸待劳。演义中相关描述如下:

谡曰:“当道岂是下寨之地?此处侧边一山,四面皆不相连,且树木极广,此乃天赐之险也。可就山上屯军。”

马谡失街亭的影响(马谡在街亭旁边山上安营扎寨)(4)

其三,马谡考效仿韩信“背水一战”,置之死地而后生。

马谡在自幼熟读兵法,听着“兵仙”韩信的背水一战故事长大的。面对必败局势,他看到街亭旁边的山上,四处不相连,地势险要思虑再三,决定效仿韩信背水一战,自己来个“背山一战”,心里想着一战成名,向偶像韩信看齐。平心而论,马谡和韩信面对的情况非常相似,都是敌众我寡,兵力相差悬殊,只有出奇制胜或抱着必死的决心来和敌人战斗,才可能完成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马谡失街亭的影响(马谡在街亭旁边山上安营扎寨)(5)

然而,韩信背水一战胜了,一战成名,成为教科书式的兵法大家,而马谡败了,败得一败涂地,自己也被恩师诸葛亮挥泪斩杀。表面看,韩信和马谡遇到的情况相同,都是面临敌众我寡、敌强我弱、面临绝境,结果却大相径庭。这是由于马谡纸上谈兵,不懂得时势变化,才自食恶果。演义中相关描述如下:

孔明挥泪曰:“吾与汝义同兄弟,汝之子即吾之子也,不必多嘱。”左右推出马谡于辕门之外,将斩。

马谡失街亭的影响(马谡在街亭旁边山上安营扎寨)(6)

总结:面对相似的情形,韩信是幸运的,背水一战击败了赵军,而马谡是倒霉蛋,背山一战,被张郃打的四处逃窜,输掉了一切,包括自己的脑袋。因此,马谡在街亭旁边的山上安营扎寨,是有一定道理的,但他却太迷信“兵书”了,犯了赵括的纸上谈兵错误,丢掉了街亭,丢掉了自己的脑袋,葬送了诸葛亮第一次伐魏的大好时机。

关注三国、分析三国、研讨三国,为您揭开三国未解之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