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姓是黄帝的第二十六世嫡孙古公亶父的长子和次子的后裔。古公亶父生三子,长泰伯,次仲雍,三季历。泰伯公是开姓始祖,雍公是传代始祖。《辞海》中记载:“太伯,周代吴国始祖。姬姓,周太王长子,太王欲立幼子季历,太伯与弟弟仲雍同避江南,改从当地风俗,断发纹身建立吴国。”泰伯建立之古东吴国,是我国古代春秋战国时期的氏族国,其后以国为姓称吴氏。

泰伯无嗣,辞世后仲雍继位,仲雍接位后守业创业繁衍子孙,所以说泰伯是吴族开姓始祖,仲雍是吴姓传代始祖。从仲雍到江南始祖宣公,从江南始祖到南雄吴氏始祖宥公,再到珠江三角洲各地及海外之吴氏子孙,已历经2481年。江南始祖宣公是任处州(属浙江省)刺史的初公之孙,简公之子。尔后宣公随父仕蜀由庐山移居四川兰登谷巫锡山(阆中县)。宣公在晋高祖皇帝天福元年丙申岁(公元936年)举家迁居江西抚州临川县石井。尔后再南迁江西省南丰县金斗窠。宣公之长子纶公之次子宥公(承顺)自江西南丰县祝家山折山塘迁福建宁化招得里石壁村,后迁上杭胜运里上寨头官庄坪立籍。宥公是泰伯七十二世孙,是入闽始祖。配邹、彭、陈、黄氏,生八子。南雄吴氏源于宥公一支。宥公有部分子孙先后从南雄迁至珠江三角洲各地及湛江、吴川等地,尔后有迁到港澳及海外去的。据有关资料统计全国吴姓人口已达4000多万,在20个大姓中居第十位。海外裔孙亦有460万,占华侨总数15%。

由闽入潮第三支:吴延预宗系

由泰伯71世吴宣的裔孙播迁潮汕的宗系,其始祖是泰伯75世吴延预。吴延预是宋兵部尚书,自福建武平徙潮汕创左厢右贤坊。其子吴绍仪为宋朝圣大夫。吴延预之孙吴元宝为宋吏部侍郎。吴延预4世吴宗统,是翰林侍讲,创揭阳吴姓。吴宗统长子吴致政为国子监教授,创曲溪东桥及海阳东沟。潮汕历吐的著名人物吴复古,就是吴宗统的次子,吴复古创揭东南潮乡,他是潮汕八贤之一,宋皇宫教授,赐号远游先生。他与陈坡交往甚深,一生淡薄名利。

吴延预宗系广布潮汕各乡镇:官路,东沟、达濠、渔州、 月浦、大牙、华坞、浮陇、大窖、大场.仙陇、大井、东湖、砂浦、龙湖、陵海、上仓、大衙、松仔山、鲎埕、浦东、金沟、庄陇、玉井、蓬州、鮀东、山兜、港尾等等。

汕头达濠吴姓开基祖吴大宗是延预的11代裔孙,明初,吴大宗之子吴光积、吴化浦、吴谦恭同潮阳下洋吴学士、南潮吴绍基,共移创濠江,为达濠5世系。

澄海樟林新陇吴氏衍光堂世系,为吴延预宗系之后代。普宁梅田开基祖吴湖、也属吴宣派系,于明万历由福建移入,现流布全县10多乡村。

……

广东省吴氏二十八辈序(广东吴氏来源分布)(1)

广东省吴氏二十八辈序(广东吴氏来源分布)(2)

广东省吴氏二十八辈序(广东吴氏来源分布)(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