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述

2020年3月22日,加拿大奥委会和残奥委员会公开表示,将退出2020东京夏季奥运会,希望东京方面能考虑延期举办的事宜。澳大利亚奥委会则紧随其后,称会考虑为2021年做准备。

在越来越多的运动员表明不愿冒险参赛的态度后,东京奥运会延期举办似乎已成板上钉钉的事情,日本政府和国际奥委会一改过去坚持如期举办的强硬态度,开始商讨应对策略。

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在和日本首相经过商讨,得出的结论是:人的生命高于一切,为了保护运动员和热爱体育赛事的人们的健康安全,东京第32届奥运会必须安排到2020年以后,但不能迟于2021年夏天。

1980年苏联奥运会(1980年苏联奥运会中)(1)

图|东京奥运会

会议还同意,于2021年举办的奥运会将保留“2020东京奥运会和残奥会”的名称。纵观奥运会历史,尚未举办的东京奥运会就成了首届延期举行的现代奥运会,而加拿大和澳大利亚则成了首批因为非政治原因退出奥运会的国家。

在现代奥运会100多年的发展历史中,绝大多数国家都是因为政治原因才抵制退出奥运会。奥运会作为世界上最具影响力的体育盛会,被迫成为了国家间的政治博弈场地。比如1956年的墨尔本奥运会。1949年,第43届国际奥委会会议在意大利罗马成功举办,墨尔本被确立为1956年夏季奥运会的举办城市,这是奥运会首次在南半球和大洋洲举行。但在奥运会正式开始前,一系列政治问题却使得这一“大型国际友好赛事”蒙上了阴影。

1980年苏联奥运会(1980年苏联奥运会中)(2)

图|1956年的墨尔本奥运会

紧张的国际局势直接影响到了墨尔本奥运会。埃及、黎巴嫩和伊拉克为抗议以色列入侵西奈半岛而拒绝参赛;奥运会开幕仪式前几周,苏联军队入侵匈牙利的布达佩斯,为了抵制苏联,荷兰、西班牙和瑞士便退出了奥运会。

在奥运会开始前两个星期,因为本届国际奥委会试图制造“两个中国”,中国便做出了不参加的决定。再加上等因素的影响,这场奥运会仅有67个国家参加,运动员人数也从原先的4925人下降到了3342人。然而这却并非现代奥运史上最凄凉的一届奥运会,遭到最大规模抵制的,是苏联于1980年举办的莫斯科奥运会。

1980年苏联奥运会(1980年苏联奥运会中)(3)

图|遭到抵制的苏联奥运会

上世纪60年代,第62届国际奥委会全会在莫斯科顺利举行,苏联方面的积极表现,传达出了这个红色帝国想要申办奥运会的意图。西德能成功拿下1972年奥运会的主办权,和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的支持有莫大关系,作为回报,西德将在接下来的奥委会会议上为苏联拉票。

1970年,苏联正式向国际奥委会提出了申办1976年奥运会的申请,但在两轮投票中,莫斯科却以28票的成绩,输给了获得41票的加拿大蒙特利尔。苏联奥委会主席表示:“苏联民众并未因此泄气。”

1974年,苏联再次提出申奥,和苏联莫斯科竞争1980年奥运会的主办城市仅有美国洛杉矶。此时的苏联正处在势力巅峰时期,国际舆论形势也一片大好。在西德以及一票社会主义阵营国国家的帮助下,莫斯科以39票的成绩击败了获20支持票的洛杉矶,成为了1980年奥运会的主办城市。

1980年苏联奥运会(1980年苏联奥运会中)(4)

图|1980年的苏联奥运会

举办奥运会并不便宜,获得奥运会主办权的国家,必须在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上投入大量资金。牛津大学和赛义德商学院曾对现代奥运会的花费数据进行了详细调查,他们指出:夏季奥运会的平均花费约为52亿美元(按2015年水平计算),冬季奥运会的平均花费约为31亿美元。这一数据仅包括了与体育赛事有关的经济支出。

因为申办奥运会需要花费大量资金,所以通常都是经济发达国家在争夺奥运会的主办权。在1896年到2004年期间,只有两个发展中国家举办了奥运会,分别是墨西哥和韩国。多数国家都必须建造新的体育场馆或对旧的体育场进行翻新,提升基础设施水平,以达到国际奥委会的要求。

1980年苏联奥运会(1980年苏联奥运会中)(5)

图|1968年墨西哥奥运会

为了成功申奥,苏联奥委会主席康斯坦丁·安德里亚诺夫还向国际奥委会夸下海口:“莫斯科不论是在经济上还是场馆设施上都不成任何问题,哪怕奥运会第二天就开始也没问题”。然而,莫斯科作为东道主,却在筹备奥运会期间遇到了严重的财务问题。据《泰晤士报》在1976年5月19日的报道,苏联奥组委副主席弗拉基米尔·科瓦尔就财务问题前往美国寻求支持,邀请一些美国企业成为莫斯科奥运会的官方供应商,以获取奥运会的筹备资金。

为了办好这届奥运会,莫斯科在1975年3月成立了奥运会筹备委员会。除了苏联政府投入了50多亿美元,筹委会为了减轻政府的财政负担,还在国内发行了奥运会以及纪念邮票来筹集资金。

1980年苏联奥运会(1980年苏联奥运会中)(6)

图|1980年莫斯科奥运会场馆

短短几年时间里,苏联新建造了近百座体育设施。相关资料显示,莫斯科的大型体育馆增加到了60多座,人工游泳池增建了30多个,中小型体育馆则由原来的1300多个增加到了1600多个。

此外,苏联还对众多城市建筑进行了修整,城市交通网络也得到进一步完善。舍列梅捷沃2号机场、宇宙宾馆、奥斯坦基诺电视中心大楼等大型城市建筑都是在这一时期修建的,包括莫斯科的奥林匹克运动场在内的巨型建筑物,视觉上看起来充满了科幻色彩。据统计,为了建好这些基础设施项目,苏联在莫斯科奥运会上总共耗资90亿美元,约等于今天的260多亿美元。

1980年苏联奥运会(1980年苏联奥运会中)(7)

图|奥斯坦基诺电视中心大楼

然而就是这样一场让苏联耗资巨大的奥运会,却成了自1956年以来参加国家最少的一届奥运会,给苏联当局泼了一盆冷水。1980年7月24日,苏联在莫斯科列宁体育场举行了奥运会开幕仪式,有80个国家派出代表参加了这场奥运会,其中14个国家的运动员还打着奥林匹克的旗帜参加了运动会。而另外缺席的65个国家,则联合对莫斯科奥运会进行了抵制。值得一提的是,中国也对莫斯科奥运会表示了拒绝抵制的态度。

苏联奥组委副主席弗拉基米尔·科瓦尔此前曾预计,将有12000名运动员,6000名新闻工作者和3500名教练参加莫斯科奥运会。但实际情况却证明他过于乐观了,这场受多国联合抵制的奥运会,最终仅有5179名运动员到场(苏联运动员人数最多,为534人),记者却有5600多人,记者比运动员数量多,这对于苏联而言可谓是讽刺意味十足。

1980年苏联奥运会(1980年苏联奥运会中)(8)

图|苏联奥运会现场

此外,莫斯科奥运会期间到苏联的游客人数也远低于预期,苏联曾预计将有超12万名外国游客参加奥运会,为了增加酒店容量,苏联不惜向外国借款增建了四万间客房。但让科瓦尔等人没有料到的是,苏联耗费巨资打造的宾馆、体育场等,多数都没能派上用场,投入的90多亿美元就这样打了水漂。

与世界背道而驰的苏联

一直到1979年圣诞节之前,全球民众都还对1980年的莫斯科奥运会满怀期待,苏联本国民众也竭力想为这场体育盛会做出自己的贡献。然而,在短短几个星期的时间里,这场奥运会圆满举行的可能性就变成了“零”。因为就在1979年12月24日,苏联以履行1978年《苏阿友好条约》为由入侵了阿富汗。

据悉,苏联借着夜色组织了一场大规模的军事空运,约280架运输机和三个师被运到了喀布尔,每个师有近8500人。忠于哈菲兹拉·阿明的阿富汗军队同苏联军队进行了激烈而又短暂的战斗。在阿富汗的首都喀布尔沦陷后,苏联又源源不断地向阿富汗派遣了更多军队。

1980年苏联奥运会(1980年苏联奥运会中)(9)

图|1979年苏联对阿富汗的入侵

苏阿战争是苏联在解体前进行的最后一次外国军事干预。苏联此举的目的,是为了将亲苏势力巴夫拉克·卡尔迈尔扶植上台,推动阿富汗完成共产主义革命,并使其成为苏联的卫星国之一,从而壮大苏联阵营。

苏联对阿富汗的侵略战争令世界各国震惊不已。在这场战争中,超56万平民被杀,数百万阿富汗难民逃往其他国家,苏联的行为,给阿富汗带来了深重灾难。许多国家都对苏联进行了谴责,并采取措施制裁苏联。

开往阿富汗的苏联坦克封锁了爱好和平的国家通往奥运会的大门。苏联对阿富汗的霸权行为引起了和平爱好者的强烈不满,其行为显然违背了和平发展的世界主流,在这种情况下,抵制莫斯科奥运会就成了国际反霸斗争的重要表现形式。

1980年苏联奥运会(1980年苏联奥运会中)(10)

图|入侵阿富汗的苏联军队

奥运会是四年一次的国际性大型体育赛事,包括了多项体育比赛,分为夏季奥运会和冬季奥运会两种。其最终目的是通过体育运动促进人与世界和平。相连的奥运五环标志,就表达了人们对世界五大洲紧密团结的渴望。

古希腊为奥运会留下了一个古老的传统,那就是“奥林匹克休战”。在奥运会开幕的前7天和闭幕的后7天中,本着和平合作的精神,所有参加国都必须停止战争,以确保人们能安全的参加奥运赛事和返回。

1980年苏联奥运会(1980年苏联奥运会中)(11)

图|冬季奥运会

但正如人们所知道的那样,国际奥委会调停失败,苏联领导人列昂尼德·勃列日涅夫(Leonid Brezhnev)的顾问表示,苏联介入阿富汗内政毫无争议,建议美国总统吉米·卡特不要把关注重心放在喀布尔的局势问题上。一直到1987年,苏联才开始从阿富汗撤军。在人们看来,苏联作为奥运会的东道主,却派遣十万大军侵略阿富汗首都,做出了与奥运会主旨相违背的事情。这样的苏联,俨然已经失去了举办奥林匹克运动会的资格。

1980年苏联奥运会(1980年苏联奥运会中)(12)

美国的抵制行为加剧了冷战冲突

因为苏联对阿富汗进行的军事干预严重违反了国际法,破坏了阿富汗的国家主权的独立性和领土完整,是对阿富汗内政的粗暴干涉,所以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便发起了一系列抵制莫斯科奥运会的活动,苏联直接参与的阿富汗问题使东西方关系蒙上了一层阴影。在冷战的大背景下,阿富汗问题就成了美苏两大阵营对抗的“象征”。

卡特政府的抵制奥运政策

苏联讽刺杂志《克罗科迪尔》在1980曾刊登过一副名为“接力棒”的政治漫画。画中一个标记有“冷战”字样的女性正在接受燃烧的火炬,传递者为标有“美国”的人物,火炬燃烧的火焰上则写着“抵制奥林匹克运动会”。漫画下方还写有一个小标题:“抵制奥运会的唯一目的:点燃冷战”。

1980年苏联奥运会(1980年苏联奥运会中)(13)

图|漫画:抵制奥运会的唯一目的:点燃冷战

面对阿富汗局势的失控,西方国家早在1979年12月20日的北约会议上就提出了要抵制莫斯科奥运会的想法,只是当时这一做法并未受到人们重视。但在苏联的“氢弹之父”安德烈·萨哈罗夫在1980年1月公开谴责苏联的侵略行为,并呼吁全球一起抵制莫斯科奥运会之后,这一提议便开始在西方国家中流行开来。

1980年1月14日,美国卡特政府对安德烈·萨哈罗夫进行了声援。12天后,加拿大总理公开表示,若是苏联在2月20日还没有撤离阿富汗,加拿大也会同美国一样退出莫斯科奥运会。但美国显然低估了苏联干涉阿富汗内政的决心,在美国设立的最后期限到期时,苏联依旧不为所动。

为了获得本国民众的支持,卡特政府充分利用了国内国际媒体。在美国白宫透露出抵制奥运会的想法之后,美国媒体几乎立即表示了支持,并认同抵制莫斯科奥运会将会给苏联造成巨大打击的观点。1980年1月10日,《华盛顿邮报》的前驻莫斯科记者罗伯特·凯泽写道:“苏联人已经将莫斯科奥运会视为其现代历史上的重大事件之一,抵制奥运会将会严重损害苏联威信,莫斯科奥运会的失败,将会让苏联社会陷入分裂与痛苦之中。”

1980年苏联奥运会(1980年苏联奥运会中)(14)

图|莫斯科奥运会上出现的黑色旗帜

吉米·卡特总统本人还和当时的美国奥林匹克委员会主席罗伯·凯恩进行了多次沟通。卡特在书信中表示,莫斯科奥运会和苏联入侵阿富汗的决定一样,都是苏联政府政策的一部分,因为莫斯科奥组委的负责人也是苏联政府的高级官员,所以莫斯科奥运会本就极具政治意义。如果不能阻止奥运会在莫斯科顺利召开,苏联就不会意识到世界人民对阿富汗军事干预的愤怒,苏联未来极有可能继续对别国发起侵略。所以希望罗伯·凯恩能对卡特政府的抵制策略进行支持和帮助。

此外,美国总统吉米·卡特还向原本将参加莫斯科奥运会的运动员致辞,要求他们能支持美国政府的抵制政策,以报复苏联对阿富汗的入侵。虽然不少运动员接受了卡特的要求,但不少运动员也认为不应将体育赛事用于政治斗争,依然没有放弃参赛计划,讽刺的是,这些运动员收到了美国政府剥夺护照的警告,而一群由25名美国运动员组成的团体也起诉了美国政府,希望能获得参加莫斯科奥运会的机会,但他们最终也没能获胜。

1980年苏联奥运会(1980年苏联奥运会中)(15)

图|与苏联军队作战的阿富汗游击队

在关于抵制莫斯科奥运会的决议上,美国众议院进行了一次投票,最后得到了386票赞成,12票反对的结果。虽然美国总统或国会无权干涉运动员,但美国奥委会(USOC)在了解美国民意后,也表示将尊重美国政府的决定。就这样,美国总统在1980年3月21日正式宣布了将退出莫斯科奥运会的消息。

除了抵制莫斯科奥运会之外,卡特总统还宣布将对苏联提出经济贸易等方面的制裁措施。卡特表示,美国与苏联的多数经济、文化交流都将被推迟,美国与苏联的贸易也将受到严格限制。具体就体现在谷物粮食出口、捕鱼特权和高科技战略物品这三个方面。

在卡特推行的制裁政策中,苏联曾向美国订购的超1700万吨谷物将会被禁止出口,这将对苏联的畜牧业产生不利影响,与此同时,苏联在美国水域的捕鱼特权也将被削弱。美国民众也会因此遭受一定经济损失,但卡特表示,此举是为了世界和平,是在为美国的国家安全服务,抵制莫斯科奥运会、逼迫苏联从阿富汗撤军也需要这样的政策支持。

1980年苏联奥运会(1980年苏联奥运会中)(16)

图|1980年苏联奥运会现场

不仅如此,卡特还呼吁其他国家一同为阿富汗提供军事装备、粮食以及其他援助,来帮助抵御苏联军队的进一步侵略,增加苏联应对阿富汗战争的压力。同时也防止苏联今后为推行霸权发起别的侵略行动。

美国领导的莫斯科奥运会抵制活动

抵制莫斯科奥运会是卡特政府对苏联军事行动的回应,但卡特等人却深知,若是仅有美国一国退出奥运会,或者响应的国家太少,美国就会陷入一个尴尬的境地,而且也无法通过抵制奥运会来打击苏联。因此,在1980年1月,美国就派遣政府官员去说服印度的拳击传奇人物和奥运金牌得主穆罕默德·阿里,希望他能前往非洲进行友好访问,劝说非洲国家一同抵制莫斯科奥运会。

为了让更多国家和美国站在一起,卡特向美国的盟国们传达了这样的观点:“苏联有进一步向西南亚邻国扩张的趋势,其激进的军事政策让绝大多数国家感到不安。”卡特还重申了阿富汗在世界和平与稳定发展中的重要战略意义:若是阿富汗无法保持自由和独立,伊朗和巴基斯坦也会受到威胁,未来世界石油供应的控制权或许也会落入苏联手中,这将影响到美国和盟国们的国家安全。

1980年苏联奥运会(1980年苏联奥运会中)(17)

图|拳王穆罕默德阿里

在美国政府的努力游说和带领下,有65个国家和地区因苏联入侵阿富汗的行为对莫斯科奥运会表示了完全的抵制。只是这些国家对美国抵制政策的支持程度都各不相同,美国和澳大利亚作为响应美国的实力强大的盟友,最终依旧派出了运动员参加奥运会。加拿大、西德和以色列则比较坚定。此外,智利、海地、洪都拉斯、巴拉圭、韩国和中国等国家,也都拒绝派遣运动员去参加莫斯科奥运会。

抵制危机重现洛杉矶

在众多国家的抵制下,苏联没能通过莫斯科奥运会赢得荣誉,也无法从中获得举办奥运会为其带来的经济利益,在颜面尽失的同时,苏联也遭受了严重的经济损失。而就在莫斯科举办奥运会的同时,美国在费城举办了自由钟精英赛,因为参与国家多为抵制参加奥运会的国家,所以这场比赛也被人们称作“奥林匹克抵制运动会”。

1980年苏联奥运会(1980年苏联奥运会中)(18)

图|参加精英赛的运动员

有美国媒体评论到,卡特政府推行的奥运抵制政策,让大量为奥运赛事准备许久的运动员们错过了一场强大的奥运盛会。有数据显示,在这场仅80个国家、5179名运动员参加的奥运会,总共创造了36项世界纪录、39项欧洲纪录以及74项奥运会纪录。苏联没能顺利举办莫斯科奥运会,美国也没有通过抵制政策成功逼迫苏联撤军。苏联军队继续在阿富汗持续作战了近十年,破坏了当地民众的居住地,只留下无数难民。

美国的抵制和制裁政策加速了莫斯科奥运会走向失败的步伐。为了报复卡特政府,苏联抵制了1984年在洛杉矶举行的奥运会。越南、古巴、老挝、伊朗等19个国家对洛杉矶奥运会进行了抵制,这场体育盛会同样没能摆脱政治斗争的阴影。

1980年苏联奥运会(1980年苏联奥运会中)(19)

图|美国总统吉米·卡特(Jimmy Carter),1980年4月

结语

在冷战格局下,美苏两大阵营的较量扩展到了体育领域,现代奥林匹克运动的发展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挫折。美国抵制莫斯科奥运会的行为,表面上是在声援阿富汗,实际上却是为了保障自身利益而导致的冷战的延续。而苏联随后对洛杉矶奥运会进行的报复性制裁,使得奥运会变成了彻底的政治游戏。

但不容否定的是,苏联对阿富汗推行的霸权政策,违反了人们追求和平的愿望,因此莫斯科奥运会的失利,完全可以说是苏联自己一手造成的。苏阿战争也被人们称作“苏联的越南战争”,其影响不仅体现在奥运会上,苏联外交关系、国际形象的破坏,以及财政损失都和这场战争有关,一定程度上加速了苏联走向解体。而就在苏联解体后,联合国便恢复了“奥林匹克休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