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的越多,拥有的越多——雷人笔记

“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这句话大家再熟悉不过了,既是个成语,又是个典故,但寓意却深远。

“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成语字面意思是:靛青这种颜料,是从蓝草中提取的,但它的颜色比蓝草更青。寓意是比喻人经过学习之后可以得到提高,常指学生超过老师。

这个典故出自《荀子·劝学》: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悟空你悟出了什么道理(悟空说青出于蓝而胜于蓝)(1)

南北朝时期,老师孔璠和学生李谧就演绎了一段青出于蓝的故事。

李谧从小就是个学霸,记性好,学习认真,四书五经倒背如流。李谧学业见长,有一天,老师觉得自己教不了这个学生了,再教下去就是误人子弟,决定给他推荐一个更加优秀的老师——孔璠。孔璠是当地名人,博学鸿儒。老师对李谧说:“你去给孔璠当学生吧,方圆百里之内,恐怕只有他能当你的老师了。”

李谧在十八岁那年才去拜孔璠为师,孔璠觉得这个学生基础扎实,悟性好,就把他收下了。孔璠因门下学生众多,最初也没有对李谧特别关注,只不过把他当成普通的一员。但李谧的一次挑灯夜战彻夜未眠而读书的勤奋引起了孔璠的注意,孔璠赞许地自语道:“学习的劲头这么大,我这辈子还第一次看到,这小子今后有出息。”

李谧如饥似渴地汲取知识,成效慢慢显现出来,几年后在孔门弟子中已经是第一人,孔璠也十分赏识他。有一次,孔璠遇到一个问题,想了半天想不明白,这时他突然灵机一动:何不找李谧问问,没准他明白。于是孔璠很郑重地向李谧请教,李谧还真给出了一个令人信服的解释。

悟空你悟出了什么道理(悟空说青出于蓝而胜于蓝)(2)

古时候极讲究师道尊严,师生之间的关系是不能随便颠倒的,大学者孔璠向学生李谧请教这件事有点石破天惊,立刻在好友之间传开了。老朋友和孔璠开玩笑:“你向自己的学生请教,就不怕别人笑话?”孔璠坦然一笑,说:“没办法,谁让他知识比我渊博呢。学习的目的在于求知,谁知识多谁当老师。”后来当地人编了一首短歌来赞颂这件事:“青成蓝,蓝谢青;师何常,在明经。”就是说:李谧青出于蓝,超过了老师;谁当老师不重要,重要的是通过学习明白道理。

雷人小结:

“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不仅仅是一个典故一个成语那样,给人生道理。更多反映的是”江山代有人才出,各领风骚数百年“的社会的发展规律。正如清朝诗人赵翼所说”江山永固,一代新人替旧人“。就像”长江后浪推前浪,世上新人赶旧人“一样,道理亦如此。如果学生总是超不过老师,后辈总比不上前辈,将是整个社会发展的悲哀,社会文明就会停滞不前,进入桎梏。


The more we share,The more we have,分享的越多,拥有的越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