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给大家推一首通俗的小曲儿,张云雷的《探清水河》。

最新一季的《欢乐喜剧人》,张云雷代表德云社上台表演,同时也圈粉无数,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更被很多女粉丝称之为男神。后来,张云雷又凭借一曲《探清水河》成为网红。这个小曲让张云雷唱出了电视剧《新白娘子传奇》的爱情观感,还有人说这就是张云雷版本的梁山伯与祝英台。

张云雷中秋节探清水河(张云雷的北京小曲儿探清水河)(1)

张云雷所唱的版本之所以能火,很大原因是因为他唱出来的嗓音非常空灵,另一个原因就是他改变了这个小曲原来的唱法,增加了这首曲子的伤感情绪,再加上张云雷声情并茂的表演,台上曾经几度落泪,终于让这首歌成为了他的代表作,可以说非常经典了。

随后这首歌经常在短视频平台被传唱,可以说风头一时无两了,但是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注意,目前市面上的《探清水河》都属于“残缺”版本。

张云雷中秋节探清水河(张云雷的北京小曲儿探清水河)(2)

其实原本的歌词中间部分,详细描述了大莲在当晚从一更到五更的经历,歌词也是按照时间顺序一件一件写出来的,但是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有一些版本根本没唱一更到五更部分,也有些版本只有一更、二更和五更,张云雷流传最多的版本里也是加上了一个三更的部分,但是完整版本中的四更,大部分版本里都是没有的。

张云雷中秋节探清水河(张云雷的北京小曲儿探清水河)(3)

其实原因很简单,因为完整版本中的四更部分的歌词详细描述了两人约会中的亲密行为,很容易让人产生不雅的联想,所以流传的版本中自然而然去掉了第四更。

张云雷中秋节探清水河(张云雷的北京小曲儿探清水河)(4)

不管怎么说,如今这首歌能被这么多人传唱,也算是一种传统文化的继承,尽管其中少了一部分有些可惜,但主体部分能够保留也非常不错了。

这个“清水河”小曲在徐克导演的电影《智取威虎山》也出现过。张涵予饰演的杨子荣混入座山雕的土匪窝子,带领一群土匪大唱的,便是这个“清水河”的小曲。但是杨子荣唱的“探清水河”是东北二人转的版本。

张云雷中秋节探清水河(张云雷的北京小曲儿探清水河)(5)

在东北二人转中,这出小曲实际上是荤段子连篇的,等于是土匪们消遣解闷的东西,大雅之人连听一嗓子都觉得是对耳朵的污染。这个二人转版本的《清水河》剧情跟张云雷版本略有出入,它讲的是有一对儿老夫妻,贩卖大烟,生不出儿子来,只能生了一个闺女,叫大莲,长的还不错,但老两口只想着贩卖大烟害人了,没时间顾及闺女的婚事,结果,大莲自己深更半夜地跟一个叫小六子的人私通了。

在二人转的版本中,以唱腔的方式陈述了从天黑到天亮的私通过程。这也是为什么《清水河》不能作为二人转的代表曲目登上重要舞台的根本原因。但它一直传唱在二人转的民间小舞台上。我在某些东北女主播的节目中,也听过这些小段儿。作为一项艺术去研究,无伤大雅,但作为某些淫词烂曲去传播,确实有些不妥。

张云雷中秋节探清水河(张云雷的北京小曲儿探清水河)(6)

其实,郭德纲改造“清水河”要比电影《智取威虎山》上映的2014年还要早很多。这个“清水河”的故事形成唱段,应该是民国初年,事发地也是北京。当时的老北京,是各种曲艺娱乐形式的最中心,故事唱词出来之后被街边娱乐艺术形式所吸收也是必然。当时,在老艺人的相声作品中,也有出现,但在建国初年的老舍、罗常培等先生对相声的艺术改造之后,这个曲目“被丢失”了。

郭德纲成名之后,收集整理了不少民国年间的传统段子。这出“清水河”估计便是他从老相声艺人那里收集整理来的。老郭最早在舞台上表演这个《探清水河》已经是2010年前后的事情,要早于电影《智取威虎山》。

郭德纲对“清水河”的改编,下了一些手脚。这个男女私通,最终双双殒命的故事,经过老郭之手后,成为一个凄美的爱情唱词,有如梁祝一般的共赴黄泉。尤其开篇,桃叶儿尖上尖,柳叶儿就遮满了天,把《诗经》里边赋比兴的手法调度的非常唯美,为曲调奠定了非常具备美学化追求的基调。

张云雷中秋节探清水河(张云雷的北京小曲儿探清水河)(7)

然而,郭德纲的这次改编,实际上丢失了原作品非常市井化的那种嘲弄方式,将一个讽刺性的作品毁坏成了一个爱情歌颂的软绵无力的作品。从艺术修正的角度讲,郭德纲不是在保护艺术,而是在毁掉艺术。为什么这么说呢?

原版的《清水河》,真正的“点睛之笔”已经在电影《智取威虎山》张涵予带领土匪的唱词中出体现出来了。张涵予唱,有个卖大烟的宋老三,怎么怎么样。这其实是这个民间小调特有的底层智慧。民间创作,秉持着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原则。这个卖大烟的宋老三夫妻,得到的报应就是没有儿子,生个闺女大莲,还跟小六子这种不成器的私通,最终丢人现眼,跳河自杀。

张云雷中秋节探清水河(张云雷的北京小曲儿探清水河)(8)

看明白这个点睛之笔,我们就可以理解原版小调中的荤腥部分是为了什么了。原版中,几更天几更天这对青年男女都做什么见不得人的事情,极尽细致,实际上是用黄色的方式对宋老三这样的人进行嘲弄。这是民间底层艺术创作的基本特征,不仅秉承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创作原则,而且喜欢用这些荤口去嘲弄需要讽刺的人。

张云雷中秋节探清水河(张云雷的北京小曲儿探清水河)(9)

等于说,民国年间的《清水河》是对贩卖大烟的这个群体的戏谑,丝毫没有赞美爱情的意思。民国相声,及其与相声类似的街边艺术,均不敢或者根本无意识赞美爱情,为什么呢?粱左先生在自己的《笑忘书》里边早就说过,这些娱乐是给街边观众听的,那个时代,还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只有符合自己观众的品味,才能获得打赏。民国街边百姓,要的,是子女的安分,不是自由恋爱还夜里私通。所以,《清水河》最后,这样的狗男女一定是死的死、亡旳亡的。这符合街边观众的品味需求,并且可以用来教育自己的子女们安分守己。

郭德纲将“清水河”改造成一个凄美的爱情故事,也是要满足当代某些男女的审美趣味。现代,大家喜欢在一切的艺术中都看到点爱情的玩意出来,最终,爱情反而成了主流,成了悲伤逆流成河的玩意。我们很难说张云雷的《探清水河》能比郭敬明的《悲伤逆流成河》高明多少。

张云雷中秋节探清水河(张云雷的北京小曲儿探清水河)(10)

原作真正的精华,实际上正是这种底层艺术特有的对贩卖大烟人群的讽刺方式。建国初年,老舍、罗常培等人没有改造这段传统相声,或许也是出于尊重原作艺术的考虑。如果改造成了能够登台表演的节目,也就丢失了这种拿荤口进行讽刺的艺术形式,让这种艺术真正失传了。因此,我说,郭德纲为了能够多一个可以登台演出的曲目,去掉了荤口讽刺的“精华”,打造了一个非常符合当代青年男女的爱情小段儿。

张云雷的《探清水河》歌词:

桃叶儿尖上尖,柳叶儿就遮满了天

在其位的这个明阿公细听我来言呐

此事哎 出在了京西蓝靛厂啊

蓝靛厂火器营儿 有一个松老三

提起了松老三两口子卖大烟

一辈子无有儿生了个女儿婵娟呐

小妞哎 年长一十六啊

取了个乳名儿 姑娘叫大莲

姑娘叫大莲俊俏好容颜

此鲜花无人采琵琶断弦无人弹呐

奴好比貂蝉思吕布

又好比这阎婆惜 坐楼想张三

太阳落下山秋虫儿闹声喧

日思夜想的六哥哥

来到了我的门前呐

约下了今晚这三更来相会呀

大莲我羞答答低头无话言

一更鼓儿天姑娘她泪涟涟

最可叹二爹娘爱抽鸦片烟呐

耽误了小奴我的婚姻事啊

青春要是过去 何处你找少年

二更鼓儿发小六儿他把墙爬

惊动了上房屋 痴了心的女儿娇娃呀

急慌忙打开了门双扇

一把手拉住了心爱的小冤家

三更鼓儿喧月亮那照中天

好一对多情的人 对坐把话言

鸳鸯哎戏水我说说心里话呀

一把手我就握住了心爱的小冤家啊

五更天大明爹娘他知道细情

无廉耻的这个丫头哎败坏了我的门庭啊

今日里一定要将你打呀

皮鞭子沾凉水 我定打不容情

大莲我无话说被逼就跳了河

惊动了六哥哥来探清水河呀

亲人哎 你死都是为了我呀

大莲妹妹慢点走 等等六哥哥

秋雨下连绵霜降那清水河

好一对多情的人双双跳下了河

痴情的女子那多情的汉呀

编成了小曲儿来探清水河

编成了小曲儿来探清水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