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脏是人体最大的淋巴器官,而肾脏是人体的重要排泄器官,两者在功能和形态上相差甚大,在解剖学上,虽然两者位置相邻,但中间还有肾筋膜和脾筋膜等相隔,两者能长在一起实在是罕见。下文是由 Clark 博士发布在美国影像学会网站的一例脾肾融合的病例,让我们一探究竟。

基本病史:患者为女性,42 岁,长期腹痛,行影像学检查结果如下:

脾脏和肾脏中间的大血管(脾脏和肾脏长在一起了)(1)

图 1.左上腹 B 超图,结果显示在左肾上极见一直径约 4 cm 的团块回声(红色圆圈)

脾脏和肾脏中间的大血管(脾脏和肾脏长在一起了)(2)

图 3.强化 CT 门脉期图像,左肾上极肿块(红色圆圈)强化程度较邻近肾实质轻

脾脏和肾脏中间的大血管(脾脏和肾脏长在一起了)(3)

图 4.强化 MR T1WI 压脂动脉期成像,左肾上极肿块(红色圆圈)呈不均质强化

脾脏和肾脏中间的大血管(脾脏和肾脏长在一起了)(4)

图 5.强化 MR T1WI 压脂延迟期成像,左肾上极肿块(红色圆圈)呈轻度不均质强化,其强化程度与邻近脾脏类似

脾脏和肾脏中间的大血管(脾脏和肾脏长在一起了)(5)

图 6.利用 Tc-99m 胶体扫描图,左肾上极肿块(红色圆圈)的放射性元素的摄取率,与肝脾类似

脾脏和肾脏中间的大血管(脾脏和肾脏长在一起了)(6)

图 7.上述肿块活检 10 倍放大后图像显示,在红色圆圈内和黄色圆圈内分别看到脾脏组织的红髓和白髓组织

诊断:脾肾融合

鉴别诊断: 肾癌,淋巴瘤,肉瘤,转移瘤

病例要点

1. 脾肾融合是一种十分罕见的病变,其表现为部分脾脏异位到肾脏组织内的一种良性发展的变异,其形态与肾癌、淋巴瘤、肉瘤、转移瘤类似。

2. 异位的脾组织在影像学检查中与正常的脾组织形态相似。

3. 同位素硫胶体或 Tc-99m 热损伤红细胞扫描无创;硫胶体扫描更容易操作但敏感度较低。

病例学习

在临床上,脾肾融合的发现往往非常偶然,这是一种非常罕见的良性发育变异,常累及左肾(如上述病例),但累及右肾的病例也有文献报道。这种病变在临床上对人体的影响较小,但一旦误诊为肾癌等其他病变,可能会增加活检或手术切除等不必要的损伤。因此对临床医生来说,掌握这种疾病还是非常必要的。

在肾脏发育妊娠周期的的第 7 - 8 周, 脾脏原基纳入中肾嵴,可造成脾脏异位到肾实质内。这种脾脏先天性异位一般占所有脾异位的 10% - 44%,异位的位置多在肾门附近。在对脾脏破裂或手术患者的随访中发现高达 67% 的患者会出现脾脏的植入性异位现象。

结合影像学和检验结果全面检查,诊断这种病变并不难。现在对于脾肾融合你了解了吗?

》》》阅读更多医生的事儿,请关注微信号——yike515(医客)

"医客"APP——最好用的医生助手,各大应用市场均可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