壬寅七夕日,家里领导问:今天什么节日?,现在小编就来说说关于赞美读书的散文随笔三篇?下面内容希望能帮助到你,我们来一起看看吧!

赞美读书的散文随笔三篇(随笔关于我自己读书的一些小小心得)

赞美读书的散文随笔三篇

壬寅七夕日,

家里领导问:今天什么节日?

我说:七夕,鹊桥相会日。

领导:然后呢?偷笑中

我愣了下,说:家里有一些书,送你一点。哈哈哈(你们别学我哈,该送花送花—没真花送钱花、该送包送包啥的,否则今晚……)

我坐下来想了想,说到书,就想到怎么读,自己有一些什么样的体会和心得,顺便写下来。

读书有两种。一种是为了考试而读,就是为了应付某些考试过关,才需要读的书。

另一种是为了获取某种知识,自己驱动自己去读,或自己感兴趣而主动去读的书。

这两种读书的内核是不一样的。两者恰恰相反,前者是为了某种目的而被动的读。后者则是出于自己的兴趣喜好而主动的读。

下面说说主动去读的。

自从家里有了小孩,怎么教育是个问题。陆陆续续读了一些关于教育方面的书。这是对于教育的渴望,当然是为了教育知识而主动去读的。

既然有渴望有追求,接下来就好办了。只要书买过来,翻开第一页,慢慢的读一点,能读多少就多少,不强求自己一定要读,心态要平和。随着时间的推移,慢慢的兴趣就一点一点的来了。

或者也可以翻开书目录,找自己感兴趣的章节读一读,如果对自己有一点帮助,有一点收获,或者对自己遇到的问题茅塞顿开,就很值得了。不一定要整本书读完。

然后是大意的翻一番这本书,翻着读,跳着读都可以。这样的好处是对这本书整体有一个大概的印象。

遇到重点的,可以细细的读,加入自己的理解,就容易形成记忆。

或者遇到自己一时不能搞懂的问题,可以做个记录,不要强求自己能够一次读懂——强求只会让自己更烦恼,强扭的瓜不甜,哈哈哈~~~

可以暂时放一边,但是你把这个问题记录了,阅读的效用并没有白费,可以过些时日在想想。

有的东西你在脑子留下一个印象,说不定在某日某时某境况下就会无意间得到答案。

就是这么神奇——等待也是其中的一环。

就像人生中遇到的很多问题,想一想,等一等,慢一慢,就会柳暗花明一样。所以,有时候慢就是快!

读得多了,自然就会有一些体会。

一、读完后,记不住怎么办——用理解替代记忆。

很多人可能会问,读那么多的书,时间稍一长就记不住,岂不是白读了?

下面看一首今天很应景的诗词。

鹊桥仙·纤云弄巧

[ 宋 ] 秦观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

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仔细看看,你会记住那些句子?

如果让一个7岁小儿背的滚瓜烂熟,朗朗上口。时间长了,他也记不住。

但如果让一对分隔两地情侣来背诵,就能很好理解。为什么?

因为情投意合的两人分开了,在这特殊的日子,自然就会想起来和自己的境况联想起来,产生感触和理解了。

就很容易记住加黑的那两句。也不需要记住整首,在这时候,这两句就够了!

到这里,明白了吗?

是的,用理解替代记忆,遇到自己不明白的——当然,简单容易明白的就不用在记了,尽量用例子去理解,这样你理解了,自然就内化成在你的头脑里了,也就记住了!

二、读那么多书,有必要吗?

我想说你吃那么多的饭菜,睡那么多的觉,重要吗?

民以食为天,不吃饭会饿,肚子会叫,不睡觉可能会挂。当然重要啊!

既然重要,那么你能说出你吃了的肉重要在哪里?转化成了你身体的什么营养?

你吃的青菜变成了什么?你睡的觉变成了什么?

说不出来吧?科学家都未必解释的清楚吧!

明知重要,却又说不出重要在哪儿?怎么办?我觉如果你感兴趣就阅读吧!

多一些阅读,当下也许体现不出来重要性。或许某天某时遇到读过的文字,你会突然脑瓜子有感悟,顿时心有灵犀、嘴角微微上扬、拈花微笑,就很快乐!

让自己快乐,你说重要不重要?

三、不要尽信书,重要的是独立思考

读的多了,肯定会遇到和作者观点相左的观点,这很正常。怎么办呢?

我个人喜欢用这个办法:

先假设作者是对的,顺着作者对的思路去想,去思考。为什么会这样?而不是自己想的那样?看看能不能把自己驳倒——多数情况是自己倒了。

其次,时不时想一想,久不久总结一下。看看和作者有区别,理由、逻辑是什么?

如果你读的是一些经典的书籍——尤其是大师级的书籍。首先假设作者是对的(这是一种态度,会让你节省成本),无论你怎么不同意大师的观点,永远首先假设大师级作者是对的。想一想他们为什么这么想,怎么思考的?究竟对在什么地方?

这么做是首先假设自己去错的。因为大概率是因为大师在某个领域都是有十余载的功力,只是你低估了大师级作者的本领。

若一开始就先入为主假设大师是错的。沿着错的方向思考,一回头发现是自己错了。这与先假设是对的开始,收益要高的多的多。

当然,大师级作者也会有错的时候。如果一直没有错,那就不科学啊!

永远都对的不是人是神耶~

这个过程里,谁是谁非并不很重要。重要的是随着自己的推理,你已经深入思考了。

深入思考就会有自己的结论——哪怕和作者意见相左,这就非常了不起了——因为你练就了独立思考的能力,这会让你的思维走的更远。

读书不是要强迫自己认同书中观点,盲目相信。而是要通过和书中的观点对话,产生自己的观点,这个疑问的过程,就会激发大脑的思考能力,练就独立思考的能力。这才是重要的。

尽信书不如无书。重要的是—— 独立思考。

四、不耻下问——问也很重要

学而不问,不是真的学习。只不过是读了知道而已!

既然不懂,可以通过发问的方式搞懂。

现在提问的方式非常便捷——可以通过各种社交软和作者交流提问,还有付费提问。

问题也分三种:

1、问的是,是什么的问题。也就是事实什么?

2、问的是,怎么办的问题,也就是问方法。

3、问的是,为什么的问题,也就是方法论。

要判断自己问的是哪一类的问题,别混淆了。

问题过多,要分开问,显得自己清楚是问哪一类。

但是在问之前,我们可以通过书本、搜索等方法,看看能不能找到答案。如果能找到答案,就不必要再问了,这样,双方都节省时间,时间也是成本啊!

要问别人问题,首先也要通过自己的深入思考,再去提问。这样效率会高很多,更容易与作者产生共鸣。

不要因为觉得问题浅而不要意思问。只要是自己思考后不懂的都可以问。管它深和浅呢?

管它什么真理无穷,进一步有进一步的欢喜——管它什么问题深浅,懂一点就有懂一点的欢喜。哈哈哈~~~

写得不好,请多多指正。

写在壬寅七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