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的元曲有哪些(上海大世界百戏锦簇)(1)

九州百戏·梨园群星闹九州

全国戏曲展演

10月6日下午,《九州百戏·梨园群星闹九州》全国戏曲展演在大世界中心舞台上演,全国戏曲广播联盟成员台北京文艺广播主持人尚远和北京曲艺界青年才俊顾伯岳、白金鑫参加。这场演出是2020大世界“闹传统”系列活动暨第三届长三角非遗节中的重头演出,也是2020上海广播节系列活动之一。

“闹传统”活动的“闹”取“now”的谐音,既表达了大世界将传统文化融于当下生活的决心,更传递了跳出框架窠臼,获得创新价值的信心。在10月1日至5日期间长三角三省一市的非遗戏曲展演后,作为此次戏曲演出的收官之作,10月6日下午与上海人民广播电台公益戏曲项目《九州百戏》合作呈现的综合戏曲演出“梨园群星闹九州——全国戏曲展演”更是其中的特色和亮点。今年是难得的国庆、中秋双节重合,长假期间大世界的非遗戏曲演出络绎不断,今天的《九州百戏·梨园群星闹九州》更是将节日气氛推向高潮,传统戏曲和民俗文化带来浓浓中国味,在热闹的“国潮”中,现场观众纷纷表示今天的大世界像过年一样喜庆,这个国庆长假好像过了一个中国年!

演出节目分别来自北京、天津、陕西、河南、安徽、江苏、浙江、广东以及上海,共九个省市自治区,既有大家熟悉的黄梅戏、沪剧、锡剧、秦腔、粤剧等大剧种的精彩演绎,又有上海观众很少能看到的琴腔数子、河南曲剧等曲种剧种,难得的是所有曲目都离不开一个“闹”字主题,有的甚至是民俗非遗的直接演绎,在整个“闹传统”活动中可谓画龙点睛。

本次演出由大世界传艺中心、上海人民广播电台、全国戏曲广播联盟、上海淮海商业集团大世界文化运营公司共同主办。

最好的元曲有哪些(上海大世界百戏锦簇)(2)

走进现场

最好的元曲有哪些(上海大世界百戏锦簇)(3)

最好的元曲有哪些(上海大世界百戏锦簇)(4)

闻广艺术团的小演员们带来了热闹非凡的沪剧表演唱《过节了》,在喜庆的节日气氛中拉开了今天演出的序幕。

最好的元曲有哪些(上海大世界百戏锦簇)(5)

主持人(从左到右)

安徽戏曲广播若水

河南戏曲广播月阳

江苏文艺广播薄一潇

北京文艺广播尚远

上海人民广播电台司徒纯纯

上海人民广播电台张民权

浙江广播电视集团 马倩

天津文艺广播小四

广东南方生活广播伟斌

陕西戏曲广播秦越

北京文艺广播推荐的节目是琴腔数子《两口子闹毛包》。早年北京八角鼓票友曾以琴伴奏唱腔,后又改为三弦伴奏后,仍保留了用琴伴奏的特征,故称“琴腔”。唱段中往往有大段一气呵成、类似数板的数句,所以又称琴腔数子、串铃数子。琴腔的曲词通俗活泼,充满了浓郁的老北京味,有较强的趣味性,保存了大量清末北京的方言土语、俏皮话、歇后语等,具有珍贵的史料价值,可以说是老北京话和民俗生活的生动教材。随着北京风物变迁和历史进程以及其他原因,琴腔数子自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后几乎已经绝迹舞台了。非常感谢顾伯岳和白金鑫两位青年才俊,挖掘这个珍稀曲种的传统佳作,重现于当年北方曲艺大师曾露演过的上海大世界。

琴腔数子《两口子闹毛包》

最好的元曲有哪些(上海大世界百戏锦簇)(6)

演唱:顾伯岳三弦:白金鑫

主持人尚远生动详实地介绍了琴腔数子的艺术特点和文化价值。参加演出的顾伯岳是北京市曲剧团传承中心主任,虽然年轻,而博学多才,在八角鼓传承和研究方面成绩颇佳。白金鑫是世家出身,多才多艺。一气呵成、幽默俏皮的舞台呈现博得观众和专家的关注与好评。

最好的元曲有哪些(上海大世界百戏锦簇)(7)

左起:尚远 顾伯岳 白金鑫

河南曲剧《风雪配·装箱》

表演:刘艳丽郝春燕

河南曲剧近百年的传承和发展为剧团积累了深厚底蕴,造就了一大批表演艺术家,留下了一个个在中原大地家喻户晓的名字和一部部经典剧目,其中,由国家级非遗曲剧代表性传承人、曲剧大师王秀玲主演的曲剧《风雪配》就是一出经典传世之作。今天的演出由曲剧王派艺术的创始人王秀玲先生亲传弟子、国家一级演员、曲剧十大名旦刘艳丽以及青年曲剧名家郝春燕联袂演绎,将大姑娘出阁前的一晚演绎得生动细腻、惟妙惟肖。

锡剧《双推磨》选段

表演:张洁玉彭云波

锡剧发源于江苏的常州、无锡地区,是我国江南滩簧系统中一个重要的大剧种,特别是新中国建立后,锡剧几乎成为江苏省第一大剧种。锡剧的经典传统剧目《双推磨》讲述了一对清贫的劳动者,在一次偶遇中,互相怜惜,擦出了真诚的爱情火花,两人冲破礼教束缚,大胆地结合在一起,体现了旧时代中国底层百姓追求幸福生活的朴素价值观,极富生活气息。这出戏唱做并重,尤其是剧中推磨的一段表演,在锡剧【老簧调】和【紫竹调】的优美旋律中,舞台上两位演员边唱边做,热闹非凡。今天为大家表演的是常州市锡剧院的两位优秀青年演员彭云波和张洁玉。

沪剧《庵堂相会·看龙舟》

最好的元曲有哪些(上海大世界百戏锦簇)(8)

表演:

于建福 王宝萍 徐群芳

任炽敏 张嘉俊 陆丽芳

和锡剧同属滩簧系统的沪剧今天带来的剧目也是一出热闹的传统经典:《庵堂相会》中的一折“看龙舟”。这折戏讲述的是端阳节,一对老夫妻共同去江边,借看龙舟的机会寻找女儿女婿,不过两人有各有各的目的,各怀各的心思,一路上把旧时端午赛龙舟的热闹景致一一唱出来,极具民俗特色。今天的演出由上海文慧沪剧团的6位演员先后分别扮演这对老夫妻,上演了一折颇为热闹的“六看龙舟”。

黄梅戏《夫妻观灯》

最好的元曲有哪些(上海大世界百戏锦簇)(9)

表演:张小威 何凤娇

有着“中国乡村音乐”之称的剧种——黄梅戏源于民间歌舞。山野村夫的劳动之歌,妇孺皆知的里巷歌谣,都是黄梅戏活泼的源头。黄梅戏传统小戏《夫妻观灯》也叫“闹花灯”,在黄梅戏中有着“天天打猪草,夜夜闹花灯”的说法,意思是说像《打猪草》《夫妻观灯》这样的小戏常常被搬上舞台,深受观众喜爱。有人说,山歌是大众的课堂,在广大百姓还与书本无缘的时候,大家都是靠听山歌、唱山歌,听戏和看戏来知晓人情事理,获取生活知识,学习民族文化。《夫妻观灯》这出小戏就是通过小两口观灯,对唱灯歌,把历史故事、传说典故简约流畅地讲述了出来。无形间,这些知识就渗透到了寻常百姓的心田。今天的演出由安徽省黄梅戏剧院国家一级演员张小威和她的搭档何凤娇联袂献演。

粤剧《焚香记·打神闹庙》

最好的元曲有哪些(上海大世界百戏锦簇)(10)

表演:姚艳吴东梦

“闹”字在粤语当中还有一个意思是“骂”,比如“骂人”就是“闹人”。《焚香记》之“打神闹庙”这一折戏说的就是焦桂英在海神庙痛骂王魁的负义。无语的海神使得她更加愤怒,她打坏神像,最后自缢于庙中。这折戏是享誉海内外的粤剧大师红线女的代表作,以丝丝入扣的“红腔”演绎这折悲情戏动人心弦。粤剧作为世界级非遗项目,只要有华人的地方就会有粤剧的存在。尤其是广东、广西,更是深受群众的欢迎,今天的演出就是由“两广”组合带来的——来自广西的国家一级演员姚艳和来自广东的优秀青年演员吴东梦都是红派艺术传人、梅花奖得主琼霞的关门弟子,表演中不仅唱腔传情动人,水袖功也十分引人注目。

快板书《哪吒闹海》

最好的元曲有哪些(上海大世界百戏锦簇)(11)

表演:王文水

2019年《哪吒之魔童降世》被誉为“最燃”国漫,热度一路飙升到国际院线,哪吒是我们传统文化的大IP,哪吒闹海的故事可以说是家喻户晓,这段故事有传说就发生在天津卫,如果你现在去天津旅游,在海河上还能找到哪吒闹海的遗址。说到“天津特产“,自然少不了天津快板,这门当地传统的说唱艺术常巧妙的使用天津土语制造俏皮的包袱,让人感受到原汁原味的天津风味。用天津曲艺演绎发生在天津的神话传说,天津的快板书艺术家、中国曲艺牡丹奖得主王文水先生用极具天津特色的“说唱”将这段“魔童”大闹东海的故事演绎得风生水起。

秦腔《火焰驹·表花》

最好的元曲有哪些(上海大世界百戏锦簇)(12)

表演:侯红琴 杜玲敏

清代陕西籍剧作家李芳桂一生写下了八部本戏,二部折子戏,民间习惯称之为“十大本”,所有这些剧目,已经成为家喻户晓的传世之作,二百年来盛演不衰。其中《火焰驹》是一个流传极广的戏曲故事,原为华阴碗碗腔皮影戏剧本。后首先移植为秦腔搬上舞台,再被多个剧本移植。秦腔《火焰驹》讲的是兵部郎官李绶之子李彦贵与礼部侍郎黄璋之女黄桂英自幼订亲,李绶遭陷被抄家,含冤入狱,黄璋企图昧婚陷害李彦贵的故事。“火焰驹”原为一匹良马,奔走时四蹄生火,在剧中有传信奔走之功。马主人艾谦是一位急人之难、知恩必报的义士,剧目用这匹神骏来衬托义士的高风亮节。今天的演出由国家一级演员、中国戏剧梅花奖获得者侯红琴,优秀青年旦角演员杜玲敏联袂演绎。

婺剧《金猴闹春》

最好的元曲有哪些(上海大世界百戏锦簇)(13)

表演:王为轩 王明明 王瑞丰 刘 杰

段三宝 蒋 阔 吴 浩 向学哲 刘泽恩

说起“闹”字戏自然少不了我们中国戏曲中的“猴戏”,《闹天宫》、《闹龙宫》、《闹地府》,只要是猴戏,就一定离不开热闹。浙江的猴戏可谓是独树一帜,当年的绍剧《孙悟空三打白骨精》曾名扬海内外。今天的“猴戏”则由浙江的另一大剧种婺剧演绎,由浙江婺剧团的演员们带来。美猴王和小猴们在台上辗转腾挪好不热闹,节目融合了宝剑入鞘、耍棍、转刀等婺剧猴戏的很多高难度动作,是婺剧武戏的经典片段,这场热闹的武戏将气氛推向高潮,现场叫好声不断。

最好的元曲有哪些(上海大世界百戏锦簇)(14)

一期一会

期待再相见

最好的元曲有哪些(上海大世界百戏锦簇)(15)

摄影:郁伟华

资料来源:@上海戏曲广播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我知道你在看哟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来源: 北京文艺广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