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封在古汉语中就是“封建”,封邦建国。从分封制到郡县制是历史的一大进步,但是为何商周时期选择分封制呢?

老妖不是专家,就从自认为一个还可以的角度,瞎聊一番

西周分封制对后世最深远的影响(西周为什么非要分封制)(1)

追溯一下分封与方国联盟

分封制的起源时间不可考,但是我们可以通过史记记载中的一些情况来推测一下分封是如何演化而来。(瞎揣测)

上古时期,人类从部落演化成自然形成的古国,又从古国进化到方国,逐渐具有了国家形态。这个时期形成的所谓的国家,可能就是一个部落或者几个部落的联合。没有所谓清晰的边界、关隘,城市等。

这些古国或者部落为了自身安全着想,逐渐开始联合,制定军事攻守同盟,于是形成了部落(古国)军事联盟,比如传说中的黄帝部落、炎帝部落,可能就是这种形式。

西周分封制对后世最深远的影响(西周为什么非要分封制)(2)

炎黄部落与东夷部落

这种联盟,以推举某个强势部落或者人,为军事首领,其他部落定期上贡,而作为首领的部落领导拥有召集其他部落军事力量进行作战的权力。

所以老妖曾揣测尧舜禹的禅让实际上是部落军事联盟首领的位置因为部落实力的此消彼长而进行的更替。

这种形式延续到夏商时期,唯一的不同之处也许就是这个时候已经具有相对成熟的国家形态,部落军事联盟升级到方国联盟。但是本质上并没有变,这点我们从夏商时期的资料中可以看出来。

大禹划分九州,封州牧;夏启分封十一支姒姓部落;商朝封方伯。这个时期一方面他们分封有血缘关系的同姓,但是更多的是具有方国联盟特色,作为天下共主的夏后或商帝,不得不承认上古时期就形成流传下来的这些方国势力。

这些由部落升级为方国的国家,并不是由分封而来,而是本就存在,只不过与中央王朝形成经济上的贡赋关系,军事上的同盟关系,但是在自己的国家内,这些方国首领还是享受一切特权,并且王朝很少能干涉内政

所以如此看来,分封其实就是最大的奖赏,毕竟除了承担一些义务之外,其他的、土地、内政、赋税、军事等都是自己说了算,岂不自在。

西周的分封,结束了夏商邦国林立的状态,最大范围内将统治区域置入周朝统治,得益于诸侯国,周朝延续800年

上面提到,方国实际上对自己国家有非常大的自主决定权,所以我们看到经常有不服从天下共主的方国出现,夏或商就派兵去征服。

夏启时有有扈氏,太康失国后有有穷国与夏朝分庭抗争。商朝就更多,苏妲己就是纣王征服有苏部落的战利品。

西周分封制对后世最深远的影响(西周为什么非要分封制)(3)

苏妲己

所以夏商时期的国家实际上中央政权处于一种松散的状态,本质上还是一种同盟关系。

到了周朝推翻商朝之后,一方面对于有功之臣要封赏,另一方面周王室要平定商朝残余势力,控制诸侯国,安定周朝统治。所以周武王以及周公,给功臣元勋都画了一张大饼,就是分封建国。

比如姜子牙,功绩卓越,好,这块地给你了,拿去自己经营吧,你只要听我的命令,定期朝觐,缴纳贡赋,其他的你在你自己的国家怎么折腾都可以,而且还允许你世袭,所以如果可以被分封出去,谁不愿意呢?

历史在进步,周王室也吸收了夏商灭亡的原因,所以在分封诸侯的时候,还是以同姓为主,周武王分封诸侯71,姬姓就占据53个。

西周分封制对后世最深远的影响(西周为什么非要分封制)(4)

周初分封诸侯

而周朝也通过分封将周朝势力极大的扩张,形成一个巨大的周朝势力网络,并且在西周初年,分封各地的诸侯成为周王室加强中央政权统治的得力助手。

周朝虽然分封了很多诸侯国,但是据说周初诸侯国有几百个,可想而知从上古时期乃至夏商遗留下的方国还是很多,比如古莱国、奄国、徐国等,尤其是奄国等嬴姓方国跟是商朝的亲密盟友,如果不采取措施,难免会有下一个“周”兴盛起来或者下一个商朝的“少康复国”事件。

所以分封其实是周王朝与功臣元勋们互利互惠的事件,这些功臣通过分封获得了属于自己的国家,享有非常大独立权,如果把他们都留在都城里,只不过延续夏商的情况,对于国家的掌控力依然不足,而且这么多皇亲贵胄,功臣元勋留在都城还不知道争权夺利成什么样子,不如撒出去,继续为国效力。

西周分封制对后世最深远的影响(西周为什么非要分封制)(5)

周成王时三监之乱,奄国、徐国等乘势作乱,周公与姜子牙率军平叛,灭奄国,封给周公,在其都城遗址上建鲁国;薄姑国本是商朝时期东方大国,在此次叛乱中被灭,土地封给姜子牙,促进齐国的觉醒,而齐鲁在这,又替周王朝抵挡了东夷古国莱国的入侵。

周朝则通过分封,形成拱卫状态,对于周王室的统治稳定性也十分有利。

所以西周乃至夏商为什么要选择分封制?权益!分封才能获得最大的权益,这是古人经历了上古三皇五帝时期的部落到夏商时期的方国后,首先明白的事情。

而郡县制以及后来的中央集权,虽然说有利于大一统的国家,但是就个人利益而言,根本无法与分封制相比。看后来王朝功臣,再怎么封侯拜相,也不过多拿俸禄、食邑。而分封是去当一国之主。

你会选择哪一个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