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2年1月22日上午11时,萧红在炮火纷飞中于香港玛丽医院病逝,结束了她短暂、颠沛流离的一生,年仅31岁。

从此,一颗从中国文坛冉冉升起的新星永远地暗淡了下去,陨落了。世间再无萧红。再无“文学洛神”。

读她的生平,总是满心满眼的悲哀,有才情的女子,结局大多不大好,我喜欢的女作家莫不如是。

三毛自杀,张爱玲孤独终老,萧红英年早逝。应了李碧华说的那句话:

“一个女子,无论长得多美丽,前途多灿烂,要不成了皇后,要不成了名妓,要不成了一个才气横溢的词人。。。她们的一生都不会太快乐。不比一个平凡的女子快乐:只成了人妻。“

似乎,每个把自己活成传奇的人,都要经受一番旁人无法想象的磨难。难怪张爱玲会发出那样的感慨:

长的是磨难,短的是人生。

民国才女萧红经典语录(民国四大才女之一)(1)

01 寂寞的童年

1911年6月1日,农历端午节那天,萧红出生在黑龙江省呼兰县的一个富绅之家。

虽然到了祖父张维祯这一代家道已经中落,但与当时挣扎在温饱线上的底层人民相比,家境到底还是殷实的。

萧红的出生,并未给父亲母亲带来太多的欢喜。一则因为她是女孩,二则因为当地有一种说法:端午节出生的孩子不吉利。

萧红就在父亲的漠不关心和母亲的恶言恶色中长大,形成了内向敏感的性格。

灰暗童年里的唯一光亮,来自祖父的偏爱。

与祖父在后花园度过的时光也成了她一生中唯一的念念不忘。

多年以后,在香港飘零的日子,她将这段过去写进了《呼兰河传》。

每当受了委屈,挨了骂,或者无所事事的时候,小萧红就拉着祖父到后花园里去。这里,是她的避难所。

萧红在作品中是这样描述她家的后花园的:

花开了,就像花睡醒了似的。

鸟飞了,就像鸟上天了似的。

虫子叫了,就像虫子在说话似的。

一切都活了。

都有无限的本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

要怎么样,就怎么样。都是自由的。

或许,那颗向往自由的种子,就是在这时种下的。

八岁的时候,母亲病逝。父亲的脾气更加暴戾,再加上继母的到来,这个家对萧红来说是越来越陌生了。

每当父亲打了她,骂了她时,她就躲到祖父的屋子里去。这时,祖父总会摩挲着她的头,疼惜地对她说:

快快长大吧,长大了就好了。

后来,萧红离家多年后,想起祖父对她说的那句话,仍不无凄凉地说:

长大是长大了,却没有好。

民国才女萧红经典语录(民国四大才女之一)(2)

02 出走的娜拉

长到十七八岁,萧红已经出落成一个亭亭玉立的少女。

彼时,祖父已经去世,家对萧红来说,已经失掉了最后一丝温暖。

初中毕业后,父亲要求她尽快与未婚夫汪恩甲完婚。

但在哈尔滨接受过新式教育的萧红,一心想要去北平继续读高中,不愿遵从“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包办婚姻。

为此,倔强的萧红不惜与家人决裂,单方面毁约,并离家出走。与她结伴而行的,还有表哥陆哲舜。

她的出走,无异于一颗重磅炸弹,一时间,呼兰县流言四起。

萧红的任性,让时任呼兰县教育局局长的父亲张廷举颜面尽失,迫于舆论的压力,他忍痛自请降职。

另一边,萧红在北平的日子也并不好过。出走时只凭着年轻气盛,完全没顾虑到经济来源。

离开家时,她还是养尊处优的大小姐,哪里晓得人间疾苦。

没有钱,生活自然难以为继。不久后,陆哲舜先她缴械投降,萧红不得已,只好随着他灰溜溜地回到家乡。

未婚夫汪恩甲得知消息后,第一时间赶到火车站接她。

萧红自知父亲不会轻易原谅她,便随着汪恩甲入住东兴顺旅馆,开始了同居生活。

或许是一颗冰冷的心被汪恩甲热烈的爱情感动了,萧红同意与他完婚,前提是两人婚后一起去北平读书。

倔强如她,在残酷的现实面前,也不得不低下头来。

但她万万没想到,这一次,轮到汪家不同意他们的婚事了。

萧红一气之下,将汪恩甲的哥哥汪大澄以“代弟休妻”的罪名一纸诉状告上了法庭。

她本以为这场官司有十足胜诉的把握,没料到,汪恩甲在最后关头为了家族的利益当众背弃了她,亲口承认要解除婚约的不是哥哥,而是自己。

官司败诉让张家再次蒙羞。

父亲张廷举一怒之下,将萧红软禁在深宅大院之内,并嘱咐家人务必对她严加看管,严加管教。

倔强如萧红,哪里会就此妥协呢?她再次伺机逃走。

这一逃,便是与那个家永久地告别了。

民国才女萧红经典语录(民国四大才女之一)(3)

03 三段曲折的情史

细数萧红短暂一生有过的三段情史,总让人唏嘘不已。

未婚夫汪恩甲虽然爱她,却性格懦弱,在面对家族的阻挠时,不能为她抗争到底。法庭上,他在众目睽睽之下背叛萧红,让她颜面扫地。

更糟糕的是,在萧红走投无路之下投奔他时,将怀有身孕的她留在东兴顺旅馆,自此杳无音信。

无论出自什么原因,都罪无可恕。

让一个怀有身孕的二十来岁的女孩子,独自一人面对旅店老板的逼债,何其残忍?

萧军拯救萧红于万念俱灰之下,给无家可归的她提供了庇护和依靠,引领着她走向文学创作的道路。

萧红将他视为天神一般的存在来仰慕,爱护,结果呢,这个多情的浪子不仅不珍惜她,还屡屡背叛,一言不合就家暴她。

当萧红为他掩饰,找借口开脱的时候,他还大言不惭地说:“你不用替我掩饰,是我打的。”

当昔日那个为她遮风挡雨的人,变成了暴风雨的时候,萧红选择永远地离开。

偏偏此时,她又怀上了萧军的孩子。

萧红想必也挣扎过,但清醒如她,自然不愿为了孩子,委曲求全。

此时,身边的端木蕻良展现出极大的宽宏大量,他给了萧红今生唯一的名分,给了她今生唯一的一场婚礼。

婚礼上,萧红对朋友说:

”掏肝剖肺地说,我和端木蕻良没有什么浪漫蒂克式的恋爱历史,是我在决定同三郎永远分开的时候才发现了他。我对他没有什么过高的希求,只想过正常的老百姓式的夫妻生活。没有争吵、没有打闹、没有不忠、没有讥笑,有的只是互相谅解、爱护、体贴。“

可见,萧红在嫁给端木蕻良时,姿态依然是低的,甚至是不无感激的。

她或许也憧憬过,只要一份平凡的爱情,过一种平淡的生活,安安稳稳地过下去,今生也就知足了。

但生在乱世,炮火纷争再一次打碎了她渴望现世安稳的美好梦想。端木先她逃离战火纷飞的武昌,将挺着孕肚的她,留了下来。

男人,再一次辜负了她。

当她独自一人摔倒在码头的那一刻,我想,她对男人早已不抱任何希望了吧。

到达重庆时,她对友人说:

”我总是一个人走路,以前在东北,到了上海后去日本,现在的到重庆,都是我自己一个人在走路,我好像命定了要一个人走路似的。。。“

凄然之情溢于言表。

是啊,为何她总是一个人赶路。寂寞地来,又寂寞地去。

这仓皇的人间,竟不肯多给她一些温情。

民国才女萧红经典语录(民国四大才女之一)(4)

04 不甘,不甘

纵观萧红的一生,总是被命运、炮火胁着走。

从二十岁从家里逃出来,就一直在流浪。

她渴求的安稳,一生都没有实现。哪怕是死,都伴着炮火长鸣。

在香港,她因庸医误诊做了开喉手术,早已不能说话。弥留之际,她从枕下掏出纸笔,写道:

“我将与碧水蓝天永处,留得那半部红楼给别人写了。

半生尽遭白眼冷遇身先死,不甘,不甘。”

一代民国才女,就此香消玉殒,结束了她乱世中那苦痛的人生。

她一生追求爱与自由,一生漂泊,终是不甘,不甘。是你的不甘,也是后世读者的不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