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文化运动前的“北大”有个外号,叫“官僚养成所”,师生都拼后台,这是克德莱嚣张的根源

没有蔡元培,就没有今天的北大。

1916年,袁世凯死后,总统黎元洪请蔡元培来当北大的校长。

结果朋友们纷纷上门劝阻:“北大太腐败了,千万别去,会影响你的清誉!”

大名鼎鼎的严复严大才子,黎元洪总统的老师,就是北大第一任校长,因为改革,竟然被教育部部长范源濂指使北大学生彭绳祖、彭绍祖等人造谣严复贩卖鸦片,在北京《民立报》突发表《大学校大校长大鸦片鬼之丑剧》一文,把严复竟然赶出了北大。

后面的几任北大校长,基本上也被灰头土脸地赶出了北大,为什么?

因为当时的北大可不似现在,虽是中国最高学府,但是乌烟瘴气,如同鬼窟,来北大读书的学生,极其可笑,都是"X二代",他们不断学生,而是叫老爷!整天捧戏子、打麻将、吃花酒,逛窑子,并且争风吃醋,污秽不堪。

当时的北大学生顾颉刚先生回忆时曾说,那些有钱的教授与学生,吃完饭后,马上就坐车直奔“八大胡同”,在妓院里,北大的学生与教授是“最佳主顾”!

而在校园里,教授们管这些“X二代”叫老爷,并且闹出许多笑话来。

上课铃声响了,仆人们去叫:“请老爷们去上课!”

上体育课,教授们则喊:“老爷们左转,快步走!”

缺勤更是家常便饭,并且无法管教,因为:

这是段祺瑞手下徐树铮的外甥;

那是总统黎元洪的侄子;

而缺课的教授中有一个常见的名称:英国公使亲自指派的教授“克德莱”!

都得罪不起!

克德莱和徐佩铣、燕瑞博几个外国教员经常组成“探艳团”组团去逛八大胡同!

学生老爷们呢?就搞“结十兄弟”,每十个学生老爷结拜为兄弟,毕业后各自钻营做官,谁的官大,其他9人就到他手下当官。

如果这个棺材是买来的,那么钻营费由10人分摊。这就是北大被叫做“官僚养成所”的来源。

蔡元培上任校长后,第一个就开除了克德莱这类外籍教授,并且说:“凡无学识,误人子弟之中外教员,一律开缺,永不延聘!”

没想到捅了马蜂窝,克德莱马上找来英国公使朱尔典来质问蔡元培:

克德莱斯是与教育部签约的,北大无权解聘;

克德莱的签约是四年,现在未到时间,北大更不能提前解聘!

而外交总长伍廷芳要蔡元培向外国人低头,赔偿道歉。

在压力面前,北大学子与开明教授组成了学生团与教授团,写了一封给北洋政府的公开信,与向英国使馆的抗议书。

在舆论压力下,段祺瑞政府只好同意了北大的做法。

这估计是1840年以来到1917年,中国在外交上唯一的一次胜利!

英国公使朱尔典不是第一次干涉中国内政了,在袁世凯时期,1912年8月17日,英国公使朱尔典向袁世凯政府提出了四项无理要求:

不许中国干涉“西藏的内政”;

不能容许中国在拉萨或西藏保持无限制的军队;

要求根据以上各点订立协议,作为承认中华民国的条件;

在订立协议前将对中国人封闭一切经往西藏的交通。

袁世凯答应了!

因此,当他的朋友克德莱逛窑子被北大开除了,他于是站出来,以为肯定会又一次取得胜利的,可惜啊,他遇到了蔡元培,与蔡元培管理下的新北大,克德莱只好灰溜溜地滚出了北大。

北大五四百年校庆(新文化运动前的)(1)

北大五四百年校庆(新文化运动前的)(2)

北大五四百年校庆(新文化运动前的)(3)

北大五四百年校庆(新文化运动前的)(4)

北大五四百年校庆(新文化运动前的)(5)

北大五四百年校庆(新文化运动前的)(6)

北大五四百年校庆(新文化运动前的)(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