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同治年间最有名的书法家(十大元帅书法最好者)(1)

朱总司令为左权将军写的悼诗

清朝同治年间最有名的书法家(十大元帅书法最好者)(2)

彭德怀元帅为左权将军写的“左权将军墓誌”

山西省左权县麻田镇北艾埔村十字岭是八路军副总参谋长左权的牺牲地。1985年,左权县人民政府在这里修建了“左权将军纪念亭”,亭内中心位置矗立着一块4米高的汉白玉纪念碑,碑的正面上书“左权同志永垂不朽”八个金色大字。碑的左侧书写着左权牺牲后朱德题写的诗词“名将以身殉国家,愿拼热血卫吾华。太行浩气传千古,留得清漳吐血花”。碑的右侧为邓小平题写的“怀念左权同志”。纪念碑的背面是彭德怀 1942年10月10日撰写和手书的《左权同志碑志》:

左权同志湖南醴陵人,幼聪敏,性沉静。稍长,读书即务实用,向往真理尤切。一九二四年参加中国共产党,献身革命,生死以之。始学于黄埔军校,继攻于苏联陆大。业成归国,戮力军事,埋头苦干,虚怀若谷。虽临百险,乐然不疲,以孱弱领军长征,倍见积极果决之精神。中国红军之艰难缔造,实与有力焉。迨乎七七事变,倭寇侵凌,我军奋起抗敌作战,几遍中原。同志膺我军副参谋长之重责,五年一日,建树实多。不幸一九四二年五月二十五日清漳河战役,率偏师与十倍之倭贼斗,遽以英勇殉国,闻得年仅三十有六。壮志未成,遗恨太行,露冷风凄,恸失全民优秀之指挥。隆塚丰碑,永昭坚贞不拔之毅魄。德怀相与也深,相知更切,用书梗概,勒石以铭,是为志。

彭德怀敬撰

一九四二年双十节

作为十大元帅之一,彭德怀1898年出生于湖南省湘潭县彭家围子,幼年只读过两年书,因家贫辍学务农,还曾下煤窑做工。十五岁时,因参加饥民闹粜,彭德怀被官府通缉,逃到洞庭湖当堤工。三年后入湘军当兵。1922年,25岁的彭德怀考入湖南陆军军官讲武堂,经过一年的学习,回到湘军任排长、连长、营长,团长。1928年4月,在大革命失败低潮时期,彭德怀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7月22日与滕代远、黄公略等领导平江起义,组建中国工农红军第5军,从此走上革命道路。

彭德怀虽然学历不高,但天资聪颖,勤学不辍,书法上深得颜体书法之精髓。抗日战争爆发后,红军改编为八路军,彭德怀担任副总指挥,左权担任副参谋长。朱老总和叶剑英因为工作的需要,离开八路军总部,一直坚守在抗战前线的便是彭老总和左权,两人也在战火中建立了深厚的情谊。

1942年5月25日清漳河畔,日军大举进攻八路军总部和北方局,左权为掩护机关人员转移,不幸被炮弹击中,壮烈牺牲,年仅36岁。突围出包围圈的彭老总,在得知左权牺牲的消息后,悲痛万分。在为左权同志举行公祭时,彭老总含泪参加,并亲手为其写下碑文。

这篇墓志,既写出了左权同志的生平简历,也写出了左权的牺牲给中国革命带来的损失,更写出了追悼会现场的庄严肃穆,“遗恨太行,露冷风凄。”从书法水平上来看,书家以颜体为宗,融入楷书笔法,既表现出颜体的筋骨,又透出欧体的端庄秀丽。字形上,更加扁平,给人以高古的感觉。1942年9月,晋冀鲁豫边区政府为纪念左权,将左权将军牺牲地山西省辽县改名为“左权县”。

彭德怀在行书上也造诣颇深,做到了继往开来,推陈出新。既有宋朝书法之特点,还有“毛体”书法之神韵,让人佩服。看吧,每一个字每一笔,每一划,都斩钉截铁,雄浑大气。从整体上看,将碑学的那种硬朗劲,表现得尽善尽美。尤其是字里行间所吐露出的文人气息,更能感染人。

清朝同治年间最有名的书法家(十大元帅书法最好者)(3)

清朝同治年间最有名的书法家(十大元帅书法最好者)(4)

有人说,他是党内的“李逵”,看着这些书法,有谁能相信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