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浩然写的过故人庄什么节日(孟浩然在过故人庄与故人过的是什么节)(1)

农家小院

因为端午节刚过,可能有朋友已经猜出来了,孟浩然《过故人庄》过的是端午节。

先看原诗。

过故人庄

[唐] 孟浩然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对这首诗的简析,欣赏,可以在各类文本中看到,网上更是多得不得了。此处不多说,只做简要解释。

过,不是路过,是专程拜访。

故人,老朋友,与“故人西辞黄鹤楼”中的故人是一个意思。

黍,黍子,一年生草本植物,叶线形,子实淡黄色,去皮后称黄米,比小米稍大,煮熟后有黏性。

鸡黍典出“范张鸡黍”。《文选》范云《赠张徐稷》李善注引谢承《后汉书》:“山阳范氏,字巨卿,与汝南张元伯(张劭)为友,春别京师,以秋为期。至九月十五日,杀鸡作黍,二亲笑曰:‘山阳去此几千里,何必至?’元伯曰:‘巨卿信士,不失期者’。言未绝而巨卿至。”

范式、张劭远隔千里,相期约会,劭对式坚信不疑,式果如期赴约。后以“范张鸡黍”比喻朋友间的信义与深情。

此诗引此,自然表明孟浩然与故人之间的深情厚谊了。

这里有一个问题,“故人”为什么要在这个时候“具鸡黍”邀约孟浩然去他的庄园呢?

答案只有一个,因为这是端午节,也就是古人很重视的夏节,所以,在这样夏日炎炎,满眼绿色的节日里,呼朋唤友,到乡下农庄饮酒闲聊,不是很相宜的吗?

在古代,端午节宰鸡备黍,正是等客之道。黍的制作,就是我们今天所称的粽子,只不过北方以黍为之而已。

从前面介绍的黍的特征,可知其煮熟后有黏性,正与南方的糯米相似,因此,端午节吃粽子,应该就是南方以糯米制成,称粽子,北方以黍米包制,称为角黍。

《荆楚岁时记》引周处《风土记》认为,“夏至节日食粽。周处谓为角黍,人并以新竹为筒粽。练叶插五綵系臂,谓为长命缕。”

所以,孟浩然与故人在一起过的是端午节,吃的是角黍,也就是粽子。

联系下文把酒话桑麻,就更能坐实这是个夏天的美好时光,正是桑麻茂盛的时节。

端午为五月初五,所以又有重五之称,而每年的九月初九,就是重阳日,也称重九。诗人在重五预约重九的再聚,也不是随意为之的。

最后整理一下思路:

那年端午节,在那个绿意包裹的农庄,故人好友三五相聚,喝着小酒,啃着鸡头,吃着角黍,酒足饭饱之后,老友相送至门口,客人意犹未尽,拉着老友的手不放,口中嚷嚷,今天不算,等到秋来,重阳日,菊花黄,再来赏花,吃酒。

一孔之见,错了请批评。

孟浩然写的过故人庄什么节日(孟浩然在过故人庄与故人过的是什么节)(2)

龙舟


阅读是一种态度,漫读是一份心情,开心是一份收获。

漫读纯开心与你一起,享受阅读时光。

〖原创文章,引用请注明出处〗

谢谢关注,欢迎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