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庭湖宝塔在哪(洞庭湖畔一宝塔)(1)

□胡佑爱

岳阳胜状慈氏塔,故事千年传佳话;辟邪镇妖安洞庭,护佑百姓享太平。

年前得知家乡的慈氏塔,经文物管理部门精心修善、重振雄风、景点开放的消息后,我从京城一回岳阳,便邀朋友一起去参观,很是高兴。

我们走在塔前街之下的沿湖风光带上,由远而近看宝塔。宝塔形如春笋,颜色似铁,瘦削挺拔,身挂金铃,塔顶如盖,刹轮如瓶,犹如洞庭湖边擎天一柱,直插云霄。可想而知,如果站在洞庭湖行驶的船只上看宝塔,宝塔以岳阳城市为背景构成的画卷,一定会更加美丽壮观!

慈氏塔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湖南省涉外参观点”,目前湖南省时代最早、保存最好的古塔之一,具有较高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文物部门给出这样高的评价,颠覆了我以前的一个看法,没想到它的历史价值与美丽神奇,不仅属于岳阳,属于湖南,竞然属于中国,并向世界展示的古代文明!

慈氏塔西撼洞庭湖,东耀岳阳城。慈氏塔和岳阳楼,是岳阳重要的标志性建筑。夜间,在多盏射灯拥照中的慈氏塔光彩夺目,充当着洞庭湖岳阳城的显著航标。慈氏塔与北边的千古名楼—岳阳楼、南面的千古名寺—圣安寺,都始建于唐代,三景呼应,各具特色,彼此生辉,名声远扬。

慈氏塔在我的记忆中,曾经有过一种残存与冷漠的印象。记得我第一次从老家华容过洞庭湖参观慈氏塔,还是五十年前的初中生。我到了宝塔附近,却不知如何靠近它,爬上街边路旁一两米高的屋台后,才从棚户小房一阴暗的窄巷里摸进去,身子几次紧缩在宝塔周围低矮的屋檐下,头使劲地朝上仰望,却还是见不着神奇的塔顶。宝塔年久失修,雨水风化,多处砖块下落,青苔缠身。现在好了,不仅宝塔修旧如旧,旧貌换新颜,而且周围的房屋正在拆迁,规划建成一处市内热线旅游景点。

我用望远镜观察,塔身第二层至第七层,每层的四面都修有塔龛。西面第四层和第七层、南面第四层,塔龛内还各有一尊佛像。听说,从前24个塔龛中都供奉着一尊佛像。

有几位顶礼膜拜的外地游客,围着广场中央的宝塔基座转圈祈祷。我怀着敬仰的心情,参观其塔龛、腰檐、仰莲装饰、檐角挂铃,欣赏古代人建筑宝塔的高超艺术,猜想宝塔暗藏的玄机,想象宝塔的神奇与灵气,感悟古代人情感世界和精神寄托的非凡智慧。

慈氏塔因水而生,与城结缘,降妖伏魔的故事传说得有板有眼,神乎其神。相传古代,西方窜来一条白色孽龙,在洞庭湖一带兴风作浪,四处残害老百姓。有一位姓慈的人家老老少少被水妖吃掉,只剩下慈氏寡妇。听说建塔能镇妖,她毅然带头捐出自已全部积蓄用于修塔。后来,人们为了纪念她,就将这座塔定名为“慈氏塔”。

我有一万个理由喜欢这一美好的传说,颂赞慈氏娘子以慈悲为怀,带头建塔的大义之举和公德之心,但我又不得不更加相信文献考证的说法。据光绪《巴陵县志》记载:所谓“慈氏”,并不是指的某寡妇,而是指佛教中的弥勒佛。佛以慈悲为本,弥勒佛即梵文“慈氏”的意思,故称慈氏塔。 自古以来,人们信仰佛法无边的力量,能“穿越时空,光耀天地,扶正祛邪,普度众生”。

洞庭浩荡八百里,镇妖故事装九船。慈氏塔的故事,根植于深远的宗教历史大背景之中,洞庭湖地区类似远古的故事丰富多彩,相传得沸沸扬扬。

若不信,你就到慈氏塔对面洞庭湖中君山岛上走一走,从柳毅井口下到洞庭龙宫去探个究竟。看那深不可测的龙宫中、阴河里,还有多少妖魔鬼怪的巢穴遗迹!若不信,你就在君山岛湖边东面码头附近一巨大岩石上,见那一枚古老的“秦皇印”。这“秦皇印”古迹告诉我们,当年秦始皇南巡至洞庭湖,登上君山岛欣赏美景,却被妖怪阻止,忽然狂风大作,掀起惊涛骇浪。秦始皇使出最狠一招,将他随身携带的宝印,猛力扎向拦路的巨石,湖面立刻风平浪静,君山岛美景重现。

透过慈氏塔的故事,还可联想“后羿射蛟”。巴陵广场的巨型雕塑告诉人们,相传很久很久以前,君山附近的菱角洲上,一杨姓渔夫的儿子,学后羿射九日,靠神人指教掌握了神射本领后,被人称之“小后羿”。14岁那年用神箭射死了从四川巴山来到洞庭湖作怪害民的一条大蛟蛇。金鹗山公园里的巨幅石壁刻画,表现“金鹗降妖”的故事也很吸引人。从洞庭湖中打捞起来,现置于岳阳楼公园中的“铁枷”,重达3500公斤,文物考古学家疑为两晋时期遗物,至今没有排除它作为洞庭湖降妖伏魔之神器的可能性。因此,洞庭湖“铁枷镇妖”的故事,民间也广为流传。

洞庭湖地区历史悠久,多种传统文化共生共荣。我们参观慈氏塔,感悟它的故事,必须把它置身于洞庭湖地区古代宗教文化大背景之中,细细地品味它永世流芳的意义。

我站在慈氏塔前,遥望洞庭山水翠,浮想岳阳古今奇。渔米之乡的东洞庭湖,你又迎来了无数南迁的候鸟,在保护区喜度严冬迎新春;历史悠久的岳阳城,你靠科学发展观引领巨变,万象更新,繁荣昌盛!

“当、当当,当、当当”,宝塔檐角上挂的一个个金铃,被洞庭湖送来的阵阵春风吹得响个不停。她仿佛在向世人诉说,洞庭湖与岳阳城远古的苍桑和现代的巨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