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第花开》读书笔记

1、 因果一旦成熟,任何行动都无法阻止果报的显现。如果痛苦,尴尬在所难免,我们最好让自己有所准备。

2、 佛经上把痛苦分为三大类:苦苦、变苦和行苦。所谓苦苦,就是显而易见、不折不扣的痛苦,比如身体和精神的创伤,病痛,恐惧、生死离别。变苦是指通常我们理解为快乐的种种体验和现象,因其本质为苦而终将由快乐变成痛苦。行苦是一种更深刻也更细微的痛苦。它是指陷于轮回的众生整个存在状态的无奈和不圆满。

3、 寂天菩萨曾说:“问题若有办法解决,就不必担心;若没办法解决,担心也没有用。”

4、 克服恐惧有两个办法:一是熟悉无常,二是了解恐惧无常的原因。

5、 只在理论上理解无我是不够,要彻底解脱痛苦必须亲证无我。

6、 信佛就是相信因果。欲知前世因,今生果便是;欲知后世果,今生作便是。

7、 有时候人们并非不快乐,只是以为自己不快乐而已。

8、 由于认识能力的局限,我们往往只能看到无限的因果相续中有限的某个片段。当事物的来龙去脉在空间或时间的跨度上超过了目前的认识范围,人们很自然就会怀疑是否凡事真的有因有果。

9、 不忍心看见另外一个生命痛苦,这就是恻隐之心。在此基础上进而参与,分担另一个生命的痛苦就是悲心了。

10、 自律的第一步是觉察,不让自己沉浸在对人对事的无益想象中。

11、 布施是突破自我局限性的有效方法。给予是会让人感到丰足而不是贫乏的。

12、 四法印:诸行无常,有漏皆苦,诸法无我,涅槃寂静怯懦完全不同。忍辱的勇气不是来自意志力,而是来自内心的柔软和开放。

13、 出离心是对六道当中所有享受于安乐没有希求,贪恋之心,只有希求解脱之心。

14、 菩提心是知在皈依或者将来行持善法时,不仅仅是为了自己的解脱和安乐,而是发愿为了众生成佛而皈依三宝、修持佛法。

15、 如果没有办法做到吃素,也只能吃一些三净肉。三净肉是指没有听到、看到、怀疑是为了自己所杀的肉。

16、 皈依就是发愿将佛教作为自己的信仰,跟随三宝修学正法。

17、 有的人居无定所地过着安宁的日子,有的人却在豪华住宅里一辈子逃亡。皈依,不是修行的起点,它是整个修行。

18、 莲花生大士说:“如果你想知道你的过去世,看一看你现在的情况;如果你想知道你的未来世,看看你目前的行为。”

19、 从修行的角度看,忍辱指遇到情况不急于做出反应,不急于逃避不安、寻找安慰,而是放慢整个事情的节奏,给自己留一点空间去观察和感受,让自己可以看清事情的原貌,而不是被冲动牵着鼻子走。

20、 自由不是为所欲为,自由是可以随时改变习惯。

21、 佛教徒就是决心与自己亲密相处的人。亲密相处有两层含义:一是诚实地觉擦自己的身、语、意的所有活动,二是柔和地对待自己。

22、 四无量心。慈心:愿诸众生永具安乐及安乐因。悲心:愿诸众生远离痛苦及痛苦因。喜心:喜乐针对自己是感恩,针对他人是随喜。舍心:自然地平等对待众生,包容一切,毫无偏见。

23、 嫉妒表面上是对别人不满,实际上反映的是对自己不满。我们在哪些方面意识到自己的不足,就会在哪些方面表现出对别人的嫉妒。

24、 行菩提心就是用六种有力的方法摄持自己的言行,以帮助实现愿望。

25、 布施:布施的精髓是舍弃贪执。我们通过布施来破除自己的贪爱和执着。对自己拥有的,随时能放弃,对未拥有的,不再贪求,内心满足,这便是最好的布施。

26、 持戒:持戒是在适当的时候做适当的事情,其目的是不伤害包括自己在内的一切众生。持戒不是束缚而是保护。

27、 忍辱:行为精准意味着我们须保持正念,不轻易对状况下评断、做反弹,这正时忍辱的要义。任何情况都能适应,任何可能性都会被接受。没有趋避,所以没有恐惧,也不会不耐烦。可以无忧无惧地包容一切。

28、 精进:精进不是因为必须而勤奋去做事。我们对自己的创造力,对自己的变化充满了兴趣,因而想知道的更多。不因为旅途艰辛漫长、看不到终点也似乎没有终点而着急、沮丧,这就是精进。

29、 禅定:禅定是指舍弃散乱。如果能安住,能不离清醒的觉知,则一切行动都可以是禅定。

30、 智慧:般若空性超越文字,从感受上来说,它比较接近内心的极度开发状态。以开放、清明的心去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你将体会到无所不在的空性。

31、 世出世间,唯有善良的心地里能开出安乐的花朵。

愿你慢慢长大读书笔记摘抄,读完次第花开心更柔软了(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