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6年起,青岛市胶州每年派出一支由9名支教老师组成的教师团队,以一年为周期扎根镇宁山区学校支教,开展“嵌入式”全科教育帮扶,促进两地的观念互通、思路互通、作风互通,把胶州先进的教学理念、管理办法、教研经验等要素引到镇宁,激发镇宁教育的动力和活力。

开学第一课红旗插上珠峰之巅(他们跨越2000多公里来到这)(1)

时光荏苒,白驹过隙,转眼间,第四批胶州赴镇宁民族中学支教老师已经结束了一年的支教生涯。

开学第一课红旗插上珠峰之巅(他们跨越2000多公里来到这)(2)

镇宁民族中学校长 张清:

他们的专业素养是很高的,对我们的学生和老师都起到了很大的帮助,具体来讲,这些老师在学生学习方面、生活方面都能做到一个很好的帮扶,他们定期的组织家访,对学生进行关爱,对我们的老师定期进行指导、帮扶,通过这一系列的活动,我们学校最大的一个改变,最大的一个收获:是在教育教学方式方法以及教育经验上有了很大的进步,学生的改变主要是从以前的被动学习转变为现在的主动学习,这一点对学校今后的发展、影响是很深远的。

开学第一课红旗插上珠峰之巅(他们跨越2000多公里来到这)(3)

开学第一课红旗插上珠峰之巅(他们跨越2000多公里来到这)(4)

在教学中,胶州支教老师们着重加强师生交流,注重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利用课堂、课间、晚自习辅导时间跟学生交流、沟通,周末与老师一起到学生家走访,了解他们的想法,与他们交流感情,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同时,教学中注重基础教育,调整教学方法,打造高效课堂。

开学第一课红旗插上珠峰之巅(他们跨越2000多公里来到这)(5)

胶州支教老师 马文涛:

我经常和学生打成一片,和他们一块儿谈心、锻炼、做游戏,润物细无声,通过这一系列的举措让学生信任我,愿意把他们的所思所想所获给我讲明白,那么,我也会本着传道授业解惑的原则,尽全力去帮助他。

开学第一课红旗插上珠峰之巅(他们跨越2000多公里来到这)(6)

此外,支教老师们特别注重学生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的培养。通过两周一次的班级协调会,老师们为学生制定了习惯培养计划:从预习、听讲、复习等各个环节提出了具体要求,同时在老师的监督下逐一跟踪落实,让学生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不让一个学生掉队。

开学第一课红旗插上珠峰之巅(他们跨越2000多公里来到这)(7)

镇宁民族中学学生 朱颖:

他们用的教学方法也是很新颖的,对我们也是特别耐心,问的问题他会细心的给我们回答,私下和我们关系也是特别亲密的,然后对我们学习的帮助也特别大,让我们的成绩都有所提高,也非常感谢这些青岛老师过来给我们支教。

开学第一课红旗插上珠峰之巅(他们跨越2000多公里来到这)(8)

胶州支教老师们跨越2000多公里到镇宁自治县民族中学,在日常工作中,他们严于律己,遵守、服从镇宁县教育局、学校安排的各项教学工作,并根据本地实际情况开展教学,努力克服各种“水土不服”等问题。

开学第一课红旗插上珠峰之巅(他们跨越2000多公里来到这)(9)

胶州支教老师 徐冬冬:

首先,我就每天都打电话询问母亲身体怎样了,我就会想办法找同学找同事,让他们帮忙找一找哪里比较好,让母亲去看一下,也多亏了妻子在家里无微不至的关怀。

开学第一课红旗插上珠峰之巅(他们跨越2000多公里来到这)(10)

开学第一课红旗插上珠峰之巅(他们跨越2000多公里来到这)(11)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胶州市的支教老师,一批又一批的来扎根山区,就像春天山坳里的百合花开遍乡野,他们用真情书写着东西部协作教育帮扶的动人故事。

开学第一课红旗插上珠峰之巅(他们跨越2000多公里来到这)(12)

胶州支教老师 韩瑞瑜:

来镇宁民族中学支教这一年,让我获得很多,从最初的不适应到适应,到爱上这个学校爱上镇宁这片土地,这一年的支教是我一身的财富,如果有机会我还会来支教,还会来镇宁民族中学的。

记 者:王雨薇

编 辑:田褀琪

安顺市广播电视台

外宣民生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