旺旺为啥那么精神(没想到吧旺旺)(1)

撰稿丨上官折腾

编辑丨Gaga

审核老师丨曲晓艳


为什么旺旺能够成为80、90、00后共同的记忆?

为什么逢年过节大多数家庭都会选择“旺旺大礼包”?

为什么旺旺能够在多如牛毛的儿童零食品牌中屹立多年不倒,甚至能够“出圈”成为年轻人追捧的一种文化?

旺旺为啥那么精神(没想到吧旺旺)(2)

01 精准剖析目标消费者

一个品牌想要打入消费者的心,就必须从心理学的角度出发,剖析目标消费者心理,找到与之匹配的突破口,从而进行广告内容的创作。

旺旺成功的一个重要原因,便是能够准确剖析目标群体的特性。

“旺旺”的定位是广大少年儿童群体,自然是需要从孩童的眼睛里,看到他们想要什么。但普遍儿童并没有经济实力,只起到引发感性的购买欲望、影响购买决策的作用。

但实际上做出购买行为常是其父母或是其他有经济能力的群体,而这种消费行为往往是理智的。

因而,旺旺不仅需要从孩童入手,打造他们喜欢的产品和引发感性消费的广告,同时还必须符合成年人理智消费的心理,从性价比、用料健康等方面打造产品,在品牌名、品牌理念、品牌宣传方面打造富含美好寓意的广告内容。

旺旺为啥那么精神(没想到吧旺旺)(3)

02 绝妙的“勾心”战略

除了产品质量过硬以外,今天小编主要从广告心理学角度谈谈旺旺品牌的“勾心”战略。

首先,旺旺形象受到欢迎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品牌名字,迎合了大多数的心理诉求。

对成年人来说,“旺”象征着生意兴隆、人丁兴旺,这是一种积极向上的理想状态,契合成年人心中的美好愿景。

对儿童来说,“旺旺”以叠字组合,朗朗上口又容易被记住,同时和“汪汪”同音,与小朋友喜欢的动物形象相符,寓意着旺旺想做孩子的“忠犬”式伙伴。

旺旺为啥那么精神(没想到吧旺旺)(4)

其次,旺旺的LOGO为品牌形象的建立贡献力量。

旺旺的LOGO始终是一个大眼男孩,且旗下所有系列统一不变,加深了视觉上的记忆,同时人形设计将品牌形象拟人化,给人以亲切感。

特别是对于孩童来说,大眼男孩更像是一个能够陪伴自己,随时兜里揣着好吃零食的同龄伙伴。

另外,旺旺在后期发展力不足的时候也根据大众心理做出了适时调整

面对市面上不断涌现的儿童牛奶品牌和新兴零食品牌的冲击,为了应对品牌老化的问题,旺旺开启了品牌年轻化转型

旺旺为啥那么精神(没想到吧旺旺)(5)

比如2017年的天猫双11,旺旺以一场“旺旺搞大了”的营销展开拉锯战,片中长大的旺旺形象“代言人”——李子明、8L装巨大号旺仔牛奶向消费者卖了一波情怀回忆杀。

旺旺趁着这个趋势,推出了“旺仔搞大了”的plus 礼盒,雪饼、仙贝、QQ糖、小馒头、摇滚冻,通通变成大号,给人一种新奇的体验感。

旺旺为啥那么精神(没想到吧旺旺)(6)

于是旺旺开始有了一批新的消费群体——旺旺,似乎找到了和年轻消费者沟通的桥梁,并且十分地得心应手。

这次“出圈”行为可谓非常成功,影响力甚至在不断扩大。

还记得19年很火的“旺仔”系列服饰吗?TYAKASHA、优衣库等众多国际品牌、supereme等潮牌都持续联名推出了旺仔服饰系列,受到众多年轻人的喜爱和追捧。

旺旺为啥那么精神(没想到吧旺旺)(7)

最后,在广告创意内容上,除了以上提到的“趣味”营销,值得一提的还有其逢年过节针对性创作的节日广告

除了应景必备的合家欢乐,最有意思的是旺旺广告中出现的孩子与爷爷奶奶的对话,这些看似很普通的广告词对话,其中却大有玄机。

旺旺为啥那么精神(没想到吧旺旺)(8)

回归儿童零食这个较特殊的产品种类,上文也分析过,它的目标群体和最终实现购买行为的群体是两类人——没有购买力的儿童和有购买力的大人。

这也就是为什么旺仔早期的大部分广告里,特别是以春节期间为主,必定出现大人的身影和类似的对话场景。

另外,大部分儿童独立思考的能力仍有待发展,且模仿是儿童重要的学习方式之一。

So,旺旺这段广告词以及场景的设置,说句不好听的话,就是利用了儿童的这种模仿心理,“诱导”他们向大人索要零食,从而影响大人的购买行为。

“想要吃好吃的零食吗?那么,去拉你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给你买吧!!”

旺旺这样告诉儿童,儿童再去告诉爹妈,爹妈实施购买,旺旺的目的也就达成了。

哈哈,是不是还带了点儿阴谋论的味道?

广告学中类似这样有意思的现象还有很多。

小心哦,你钱包里的钱正被广告主一点点的搬空。


「P&P临床心理实验室」是武汉大学哲学学院心理学系为践行知行合一的育人理念,搭建的一个服务型心理学平台。

从「心」出发,做一个有温度有力量的人,欢迎关注@艳说心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