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楫海之南 扬帆自贸港

——海南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和自贸港建设成就巡礼

全力构建海陆空立体交通网

儋州:推进“港产城”融合高质量发展

市政道路又“上新”。

洋浦经济开发区,纸浆堆场东路、公安三所南路、嘉洋一横路和嘉洋二横路,4条道路近日露出“真容”,计划下月通车。

交通是经济发展的“先行官”,也是现代化的开路先锋。儋州市紧紧抓住海南自贸港建设历史性发展机遇,全力推进儋洋经济圈建设,着力构建互联互通的综合交通系统,推动交通高质量发展,不断增强民生福祉,优化产业发展环境,谱写儋洋一体化交通发展靓丽新篇章。

海南自贸港儋州海头港(奋楫海之南扬帆自贸港)(1)

在新英湾,洋浦大桥横跨南北,将洋浦和儋州白马井镇连接起来。记者 陈元才 摄

完善路网 推动产业发展

畅通道路,完善交通,铺就产业发展快车道。

纸浆堆场东路,全长1197米,连接腾洋路和庆洋路,这条新市政道路直通洋浦经济开发区城市地标建筑洋浦大厦。目前,洋浦先进制造园区范围内的纸浆堆场东路等4条市政道路,全部完成场地平整、雨污水管道等施工,计划今年5月份完成建设。项目完成后为合立产业园、三生万物等重点企业畅通了物流,也方便了周边居民出行。

基础设施建设,一头连着民生,一头连着经济发展,是实现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儋州聚焦区域发展需求,规划设计先行,有序推进完善交通路网,赋能产业发展——

洋浦石化功能园区浦四路北延长线及桥梁工程项目,正开足马力,抢抓工期。目前,项目已经完成主桥桩基设计、燃气管道防护桩设计和人行道桥桩基设计等,今年10月将交付使用。作为海南洋浦风电产业园配套路网工程,该项目是风电产业园项目建成投产后重要的交通枢纽。

儋州环新英湾旅游发展迎来新路。3月22日上午,环新英湾旅游公路(三都段)项目正式进场施工,全长约2.3公里,占地面积84.29亩,涉及羊东方、桥陋、大顶3个自然村,预计2024年年底实现功能性通车。

环新英湾旅游公路项目总投资12.37亿元,道路全长约42.7公里,串起三都、木棠、中和、白马井、新州等儋州多个办事处和乡镇,沿新英湾海岸布线,建成后,将进一步助力海南环岛旅游公路纵深发展,加快儋州洋浦构建“交通 旅游”新发展格局。

在儋州工业园王五片区,京东儋州智能电商运营中心项目、盐田港现代物流中心等重点项目正在如火如荼建设中。同时,园区10余条配套道路正在有序施工中,着力构建互联互通的产业园区“骨架”。

以重大基础设施建设为牵引,海南明确支持推动洋浦与那大城区的快速互联互通,提升环新英湾地区基础设施水平。支持建设环湾公路、环湾轻轨、滨海新区、中心渔港、滨海休闲观光大道、新英湾海底隧道、洋浦至那大快速路,加快构建环湾快捷交通一张网。

为构建外联内畅的立体交通体系,儋州将加快那大城区、环新英湾新城市政道路建设,加快构建“省会城市1小时交通圈、周边市县40分钟生活圈、儋洋30分钟通勤圈、市区15分钟便民圈”。

儋州完善路网,推动全域均衡发展。持续完善全域干线与基础服务网,提质升级国省干线,提升县道建设水平,为儋洋一体化发展注入强劲新动能。

补齐短板 加快互联互通

“像一架大天平,旋转着干活,效率高!” 在儋州市光村大桥建设工地上,项目技术员张圣贤指着眼前的7号桥墩,比划起大桥建设正在开展的挂篮悬臂浇筑施工,顺着他指的方向看去,现场一派忙碌施工景象。

光村大桥是海南环岛旅游公路儋州段的重要控制性工程,全长662米,目前桥梁下部结构已经完成,正在开展桥面工程建设。施工正处于关键时期,张圣贤和数十位工友奋战在工地一线,大家铆足干劲跑出建设“加速度”。人员充足加上机械、材料备足,工地上天天都能见到新变化。

作为国际旅游消费中心建设的标志性工程、海南自由贸易港贯彻新发展理念的展示窗口,海南环岛旅游公路全长988公里,其中儋州段长约118公里,预计今年6月底实现主要路段通车,年底计划全线通车。这条旅游路接山连海,打通交通堵点难点,串起儋州“黄金海岸”的美丽“珍珠”风景线。

儋州着力通过环岛旅游公路和复合风景道,建设慢行易达的特色交通体系,让市民和游客共享畅达舒心的交通体验。

环岛旅游公路儋州段串联光村银滩、峨蔓龙门激浪景区、千年古盐田、新英湾自然保护区、海花岛等景区,人们将不再为交通不畅烦恼。

儋州将结合国省干线、其他旅游公路等打造“一环多节点”绿廊,串联交通枢纽、自然与人文景观,提供漫步、慢跑、骑行、公交、自驾等丰富出行体验。稳步推进,规划将慢行风景道延伸至洋浦、临高、白沙、昌江,形成区域特色风景道网络。

儋洋一体化,需要强化对外交通网络,提高区域连接效率,参与打造海南“全岛同城化”交通圈。

为支持儋州洋浦主干公路网提质升级,针对儋州洋浦目前存在的公路基础设施短板,省交通运输厅从构建儋州洋浦高速公路主骨架、打造高品质环新英湾路网和提高儋州洋浦之间路网通行能力等3个方面入手,谋划了儋州洋浦一体化公路建设项目共17个,总投资约620亿元。

洋浦疏港高速公路工程,王五、南丰、洋浦3个高速公路互通,环新英湾旅游公路,环新英湾快速干道,省道S315白洋线改建工程,S308美洋线改建工程,省道S291白新线改建工程……儋州聚焦重点项目,压茬推进建设,2023年计划投资100亿元,2024—2026年平均年度投资将超150亿元。

儋州洋浦一体化公路建设项目完成后,儋州洋浦将形成安全便捷、畅通高效的“两纵、三横、三环”公路交通网络。

立体发展 构建航线交通网

向海而生,开放而兴。越发兴盛的海运,开辟了儋州洋浦走向世界的“快捷通道”。

越来越多的船舶——洋浦港累计登记船舶近500艘,总运力历史性突破1000万载重吨,其中“中国洋浦港”登记国际船舶35艘、总吨位约498万载重吨,总吨位跃居全国第二,首艘“零关税”进口油化船、首艘外资国际船舶和首艘全球LNG双燃料动力超大型原油轮先后入籍。

越来越多的集装箱——今年洋浦国际集装箱码头迎“开门红”:前两个月,集装箱吞吐量累计完成26.96万标箱,同比增长8%。此前,2022年洋浦集装箱吞吐量176.7万标箱、同比增长34.1%,增速连续3年在全国百万箱量级港口中排名第一。

越来越多的海运航线——3月13日,从巴西始发的南美洲际航线(ESA2)“新福州”轮顺利在洋浦国际集装箱码头靠泊。这是首次有来自南美航线的货轮靠泊海南港口。这是继洋浦至南太平洋、西非等洲际航线之后,第三条停靠海南自贸港的洲际集装箱航线。

截至目前,洋浦共开通了40条内外贸航线,基本覆盖国内沿海、东盟主要国家地区和港口,初步形成了“兼备内外贸、通达近远洋”的航线格局。

“靠海吃海”,儋州洋浦以重点项目为抓手,将推动海运事业迈上新台阶。

今年1月,总投资超百亿元的海南洋浦区域国际集装箱枢纽港扩建工程开工,计划新建4个20万吨级、1个15万吨级集装箱泊位。2025年第一阶段完工后,每年将新增300万标准箱吞吐能力,全部建成后,集装箱年吞吐能力可达710万标准箱。建成后将满足目前全球最大集装箱船靠泊需要,更好地服务海南自贸港及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

逐梦蓝天,搭建“空中桥梁”。儋州已建成的西庆通用机场,目前可开展飞行员培训、通航短途运输和低空旅游等业务,规划建设中的和庆通用机场将聚合通航飞行运营服务及地面通航业务,依托生态资源引入智慧农业,打造通航新业态特色小镇。此外,儋州正加快推进儋州机场前期工作。

一张张流动的多维立体交通画卷,从天上到地下,展现出活力儋洋的美好画卷。儋州将加快构建对外主线贯通、对内循环畅通的海陆空立体交通网,推动现代产业体系构建,推动区域协调发展,推动民生福祉不断提高,加快建设海南高质量发展“第三极”。

(海南日报那大4月12日电)

儋州坚持一手抓建设一手抓生态

擦亮路网建设生态底色

■ 海南日报记者 曹马志

“生态优先,精于细节,贯穿始终。” 儋州在推进基础设施建设中,坚持将生态环境保护理念贯穿于规划设计、建设、运营全过程,守护好绿水青山,着力展现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景象。

先看一棵古树。

在儋州市光村镇新丰村,有一棵树龄超百年的大树,经历岁月沧桑,仍然枝繁叶茂。它高约20米,横向最大伸展近30米,胸径宽大,5个成年人手拉手才勉强包围它。

它正好处于海南环岛旅游公路儋州段施工范围内。是树让路,还是路让树?

“先保护,后动工”。经过政府部门和相关参建单位的会商,为了保护古树,项目调整了施工方案,将原来直路改为从树的两侧绕行,增加了2米多的路宽,重塑道路排水动线,路两侧分开施工,尤其要避开树根。同时,今后还将为古树建立保护栅栏,树周边依地势建设带状绿化景观带,涵养水源,呵护古树生长。该项目部施工范围内目前统计有4棵古树,坚持就地保护,均建立古树保护区,施工为古树生长“让路”。

再看一只青蛙。

在儋州市泊潮港内,海南新盈红树林国家湿地公园就坐落在这里,常年生活着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虎纹蛙,以及树蛙、沼蛙、泽蛙等多种蛙类生物。

紧邻湿地公园,在建的公路项目正在如火如荼施工。为保护好青蛙栖息地,项目暂停相关地下工程,为保护青蛙栖息地寻找“最佳方案”。历时4个多月,3次调整优化设计方案,最终去年9月敲定修建专门“蛙行道”的保护方案。目前,“蛙行道”的主体结构完工,施工方正加紧开展收尾工作。

“项目始终遵循造价服从生态的原则,把生态优先理念贯穿公路建设全过程。不吝惜工程造价上的‘小钱’,算的是生态保护的‘大账’。”交通运输部科学研究院副研究员张前进参与过“蛙行道”设计方案评审,并多次实地调研项目建设,他点赞一手抓建设一手护生态的做法。

一棵树,一只青蛙,一静一动,它们都是大自然的“原住民”。保护好它们,每一个人义不容辞。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共享美丽世界,世界必将多姿多彩。

(海南日报那大4月12日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