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可期的优美句子 种下一粒种子静待花开(1)

未来可期的优美句子 种下一粒种子静待花开(2)

未来可期的优美句子 种下一粒种子静待花开(3)

“三月里三月三,清明佳节艳阳天。春光无限好,微风拂面人清爽。桃李缤纷柳丝飘,真是天上人间府……”6月6日,青年路小学传出孩子们清丽的戏曲唱腔,给这座有着110多年办学历史的校园增添了一层独特的文化色彩。自2002年以来,该校结合当地历史文化,通过创办戏曲社团,大力推进调腔进校园,让学生感受到中国传统戏曲的无穷魅力。

不一样的课堂

“你看,那边有一只蝴蝶!”在青年路小学1号教学楼5楼音乐舞蹈综合教室,来自县调腔剧团的校外老师王益莉正在向学生讲解戏曲基本功。在讲解舞扇技巧时,她对学生说:“左手食指和中指夹住扇子左下侧,拿好后把扇子放到左边,手腕翘起来,脑袋从扇子上面露出来,眼睛跟着看到左边……”

每周四,是该校戏曲社团的活动时间。当天上午,国家一级演员、白玉兰主角奖得主、省级非遗传承人、县调腔保护传承发展中心主任王莺,国家二级演员、县调腔保护传承发展中心演员队队长王益莉当起孩子王,指导一群四年级学生练习戏曲基本功。孩子们一边听着讲解,一边跟着老师练习身段、神态,稚嫩的脸上写满认真。教完了女生的动作,两位老师让她们“定格”在那里,又教男生练习起来。

“坚持住!我们练的时候,一个动作就要摆一两个小时呢!”看着有的孩子坚持不住了,王莺目光坚定地看向他们,给予鼓励。虽然一个动作摆了很长时间,四(5)班学生朱柯瑾活动着手脚,眼里却闪着欣喜。记者问她累不累,她说:“不累,学舞蹈时也常这样。”

“演员要讲究身眼手法步。对零基础的学生,必须从最简单的站姿、台步、形体和基础唱腔教起。”王益莉对记者说,在教学过程中,她总是先示范一个动作,再将动作分解,进行更细致讲解,力求身段、眼神等各方面都让学生学到位。

《三月里三月三》是调腔小戏《三月三》的一个片段,虽然只有短短几句唱腔,但主唱学生的动作、身段、眼神都有板有眼,20名学生的帮腔也韵味十足。

为让学生感受戏曲文化的更多魅力,老师拿来几套戏服让学生试穿。面对与现代服饰大相径庭的戏服,几位女生无从下手。王莺带她们来到更衣室,手把手地教她们穿戴,还与老师一起帮学生掖好水袖。

在学校操场的香樟树下,微风轻拂,戏服飘飘。在王益莉的指导下,学生们举手投足间也透露出戏曲传统文化的独特韵味。

戏曲走进校园

“一开始,我们注意到学生家长有许多是调腔剧团的演职人员,许多学生都对戏曲有着一定的爱好。”该校音乐教师吕慧玲介绍说,为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提升学生艺术修养,该校充分整合社区资源和学校学科优势,组建“青青童腔”戏曲社团,因地制宜开设“戏曲进校园”艺术课程,以综合实践活动课形式呈现,让具有表演天分、爱好戏曲的学生自愿报名参加。

每逢戏曲社团活动时间,朱柯瑾就会早早来到音乐舞蹈综合教室等待,对校外老师的课充满期待。对她来说,老师每一个唱念做打的动作都充满着吸引力。

翻开青年路小学《小学戏曲(调腔)校本教材》,调腔简介、学校戏曲队训练制度等一一呈现。调腔经典曲目和调腔小知识,如同一把把钥匙,为孩子们开启调腔这一古老艺术的兴趣大门。据了解,该校戏曲社团分调腔、越剧两个班,每期学员约50人左右,聘请专业演员和本校音乐教师担任指导老师,定时开课,向学员免费传授戏曲基本功。同时,通过带领学生上网查阅文献资料、走进剧团探访演员等形式,让学生了解掌握戏曲表演基本形式、基本方法、表演特点、舞台效果等,在欣赏、学习、研究越剧与调腔艺术的同时,学习戏曲大师做人、做事的处世之道。

“低年级以培养兴趣为主,多听、多看、多学,唱一些简单的曲目;中年级以练习基本功为主,从眼、手、身段到唱词、咬字,一一把关;高年级以学唱著名曲段为主,力求做到能排演出一些作品。”吕慧玲说,2002年以来,该校一直没有停止过传承地方戏曲的脚步,舍得投入,在各个教室安装多媒体设备;积极争取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申请到学校专项活动资金;戏曲社团每学期为全校师生汇报演出一次,既展示风采,也让更多学生了解戏曲、学习戏曲。

种下一粒种子

“我们不强调要达到什么样的效果,只是实实在在地做一些事情,丰富学生的生活,在孩子心中种下一粒种子,启发他们的兴趣爱好,让他们真正从中受益。”青年路小学校长张浩告诉记者,在课程体系以外,该校通过有效整合校外资源、培养校内老师,开设舞蹈、跆拳道、科技发明创造、乒乓球、戏曲、少儿编程等10多种社团,给学生带去众多不同的学习体验。

近年来,戏曲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瑰宝,正越来越多地进入中小学课堂,成为培养学生艺术鉴赏能力的重要途径。新昌拥有十分深厚的文化底蕴,拥有越剧、莲子行、三十六行、目连戏、马灯调、布袋木偶、新昌调腔等众多艺术门类。其中,新昌调腔作为古老的戏曲声腔之一,被誉为“中国戏曲活化石”,2006年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总体来说,戏曲进校园,是对新昌地方特色传统文化的挖掘和传承,也是对学生艺术兴趣的培养和艺术涵养的提升。”张浩介绍,戏曲社团作为该校多年的戏曲艺术教育品牌,起步远早于教育部2008年在全国部分中小学试点京剧教学内容的决定。作为一所具有戏曲艺术特色的学校,该校不仅让学生了解学习戏曲,全体教师也一样学唱戏曲。在教师合唱团里,有二十几岁的青年教师,也有快退休的老教师,从指挥到伴奏,从高声部到低声部,每一位老师都付出了极大的努力。

播下一粒种子,静待花开。虽然学校的本意只是在孩子心中播下一粒艺术的种子,培养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兴趣,但多年来,该校在戏曲方面收获颇丰,选送的节目多次在省、市戏剧节上获得殊荣,该校的《小学戏曲(调腔)校本教材》还获得了2018年新昌县德育精品课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