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关注不迷路 ↑ ↑

普及科学知识,传播科学精神

血常规三分类的报告单怎么解读(指南血常规报告单怎么看)(1)

平时有个头疼脑热,去医院看病一定会抽血检查血常规。

对于很多人来说,看不懂血常规化验单上的数据,也不知道具体代表什么意思。

其实,血常规上的这些指标,只是看上去复杂,今天就来和大家分享如何能简单快速地读懂血常规。

血常规三分类的报告单怎么解读(指南血常规报告单怎么看)(2)

图片来源:123RF

掌握阅读大方向

首先,看到一堆数字和专业医学名词不必害怕,因为我们不需要明确知道每个指标的具体参考值。

建议通过看化验单上的箭头,来判断自己是否出现了健康问题,比如“↑”表示超出参考值范围,“↓”表示低于参考值范围,没有箭头说明指标在参考值范围内

这样就可以从一张看似毫无头绪的化验单中迅速找准异常值,如果一整张化验单上没有一个箭头,就不用担心了。

这三类细胞最重要

如果把血液和抗凝剂混合、离心,就可以看到血细胞和血浆是分开的,中上层的淡黄色液体是血浆,下层深红色的是红细胞,两者之间的就是白细胞和血小板。

在血液中,红细胞占45%,血浆占55%左右,白细胞和血小板只占总容积的0.15%~1%。

血浆的基本成分有水、多种电解质、小分子有机化合物、气体、营养物质、代谢废物和血浆蛋白(比如白蛋白、球蛋白、纤维蛋白原三类)。

我们检查血常规,医生主要看白细胞、红细胞和血小板的相关数值,下面我们来详细了解一下各类细胞的组成和作用。

血常规三分类的报告单怎么解读(指南血常规报告单怎么看)(3)

图片来源:123RF

白细胞

白细胞(WBC)其实是5种细胞的总称,主要包括单核细胞(MONO)、中性粒细胞(NEUT)、淋巴细胞(LYMPH)、嗜酸性粒细胞(EOS)、嗜碱性粒细胞(BASO)。

白细胞是身体的卫士,当细菌或病毒袭击人体时,白细胞就会首先冲上去和致病菌打仗,保卫身体。

具体来说,当人体被细菌偷袭时,身体就会快速产生大量的中性粒细胞,派遣它们到患病的地方上阵杀敌。在血常规报告中,如果看到中性粒细胞增多,大多可以认定是细菌感染。

如果确定是细菌感染,医生一般会用到抗生素治疗,比如头孢克洛、青霉素、阿莫西林、头孢氨苄、红霉素和万古霉素等。

如果我们被病毒感染了,血液中的淋巴细胞就会立马跑出来识别这些捣蛋分子,然后把它们包裹起来消灭掉,并且还会产生相应的抗体,下次就能一次性直接消灭相同的病毒了。

打仗总需要兵马,所以当我们体内的淋巴细胞数量变多时,就证明淋巴细胞正在与病毒战斗。

一般初步判断是否是病毒感染时,淋巴细胞会偏高,反而中性粒细胞会降低。

如果确定是病毒感染,一般医生会用到抗病毒药物治疗,比如阿昔洛韦、干扰素、阿德福韦、拉米夫定、奈非那韦、地拉韦啶和奈韦拉平等。

那白细胞的箭头都向下(↓)是出现了什么问题呢?

白细胞的总数下降,意味着身体抵抗力变差,常见原因有:

血常规三分类的报告单怎么解读(指南血常规报告单怎么看)(4)

图片来源:123RF

红细胞

红细胞可以看作是身体的“快递员”,负责将氧气运送到全身各处,给人体提供生长所需的营养,而实现这一功能主要依靠红细胞内的血红蛋白(HGB)。

在血常规里,除了红细胞数量和血红蛋白外,这几项也和红细胞相关:红细胞压积(HCT)、平均红细胞体积(MCV)、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MCH)、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

是不是又开始蒙圈了?别害怕,其实我们只需要看血红蛋白和红细胞这两项的箭头就可以。

简单来说,如果血红蛋白浓度“↑”,提示可能出现了缺氧、失水、大面积烧伤、红细胞增多症等情况,比如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发绀型先天性心脏病、真性红细胞增多症、高原病、大细胞高色素性贫血以及某些肿瘤如肾癌等。

如果血红蛋白含量显示“↓”,提示可能出现了各种类型的贫血,比如缺铁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等。

贫血的类型有很多,具体要分辨是那种类型,一般需要通过其他几项相关指标和骨髓检查来确诊。

以缺铁性贫血为例,化验单上常显示为:血红蛋白↓、平均红细胞体积↓、平均血红蛋白含量↓、平均血红蛋白浓度↓。

具体是哪种类型的贫血,建议直接去咨询医生,并和医生一起探讨导致的贫血的具体原因。

血常规三分类的报告单怎么解读(指南血常规报告单怎么看)(5)

图片来源:123RF

血小板

血小板的主要作用可以简单理解为“止血剂”,因为血小板不仅对毛细血管有营养和支持作用,还可以通过黏附、聚集与释放反应,在伤口处形成白色血栓,从而起到止血的作用。

而且血小板还会参与多种凝血因子的激活、释放血小板收缩蛋白,使纤维蛋白网发生退缩,促进血液凝固。

因此,血小板减少可能和血液疾病有关,比如骨髓造血功能障碍、再生障碍性贫血、各种急性白血病、恶性贫血、巨幼细胞性贫血等

血小板增多也可能和急性失血性贫血、脾摘除术后、骨折后、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霍奇金淋巴瘤、恶性肿瘤早期、溃疡性结肠炎等有关。

知道了这三类血液细胞的主要工作职能,我们就更有利于了解,在相应的指标后面出现箭头,具体代表有什么潜在健康问题。

但是,以上内容仅供参考,血常规检查可以初步了解当下的身体情况,一个指标或者一个症状背后可能藏着许多不同的原因,我们不能单看血常规结果(不是诊断疾病的唯一依据),还要结合临床表现和其他检查结果才能做出准确的诊断。

最后还需要注意的是,有箭头≠有问题,血常规检查出现临界值的情况其实是很常见的。因为每种类型的细胞,其正常参考范围和比例在不同的年龄段也有不同,而不是笼统地采取同一个标准来判断。

而且,因为影响血液检测结果的因素很多,如血液采集的部位、保存方式及时间,性别、年龄、居住地的海拔高度,甚至季节变化也可能对参数产生干扰,所以如果超标或者降低的值只有一点点(在医学上我们叫临界值),医生认为没有问题,就不需要太担心。

参考资料

[1] What You Need to Know About Blood Testing. Retrieved July 4, from https://medlineplus.gov/lab-tests/what-you-need-to-know-about-blood-testing/

[2] Confused About Your Health? The Answer May Be in Your Blood Retrieved July 4, from https://www.verywellhealth.com/routine-blood-work-5270745

[3] 10 Things Your Doctor Won’t Tell You About Your Blood Test. Retrieved July 4, from https://www.everydayhealth.com/news/things-your-doctor-wont-tell-you-about-blood-tests/

[4] What You Need to Know About Blood Testing. Retrieved July 4, from https://medlineplus.gov/lab-tests/what-you-need-to-know-about-blood-testing/

免责声明:药明康德内容团队专注介绍全球生物医药健康研究进展。本文仅作信息交流之目的,文中观点不代表药明康德立场,亦不代表药明康德支持或反对文中观点。本文也不是治疗方案推荐。如需获得治疗方案指导,请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