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文/董元奔(江苏宿迁)

【按】《董元奔史论》以历史时序结撰,每篇2000字左右。本篇为“隋时期(581-619)”第一篇,原创权益受受平台维权机制及国家维权监管系统全网保护。


谁统一了华夏(华夏一统说鲜卑)(1)

(插图一:隋文帝杨坚画像)

我国古代有四次大一统时期,第一次是秦汉时期,第二次是隋唐时期,第三次是元朝时期,第四次是清朝时期。隋唐时期不仅是我国古代继秦汉时期之后的第二次大一统时代,而且它具有承上启下的历史作用,即它为第三、第四次大一统时代奠定了民族基础。

元奔为什么要这样说呢?秦汉大一统时代是汉族主导的。秦始皇和汉武帝对匈奴都采取了驱逐的措施,秦始皇对南越、傣、夜郎、氐、羌等边疆少数民族采取了民族压制的措施,汉武帝对西域诸族采取了就地安置和控制的措施,汉光武帝对匈奴采取了内迁云中郡加以控制的措施,总之,秦汉时期并不倡导汉族与少数民族之间的血缘融合,基本上是能驱逐就驱逐,能控制就控制。隋唐时期就不一样了,隋唐开国的最高统治者都具有鲜卑人血统,隋唐大一统局面的形成是鲜卑人二百多年间主导的,是他们主动接受并融入汉族文明乃至最终使自己的民族标识消失了的结果。元朝和清朝的大一统模式效法隋唐,所不同的是蒙古族和满族没有使自己完全融合从而消弭在汉族之中。

蒙古人建立元朝,满族人建立清朝,这是历史常识,没有人质疑,但是历史上和现实中却常有人质疑隋唐特别是唐代最高统治者的民族基因,许多人认为隋唐是地地道道的汉族大一统时期。元奔这里就从两个方面梳理一下这个问题。

谁统一了华夏(华夏一统说鲜卑)(2)

(插图二:唐高祖李渊画像)

首先,我们扒扒隋唐开国皇帝的出身。

隋文帝杨坚曾被古代史家确定为汉族,据说他是东汉太尉杨震的十四世孙,不仅杨震是地地道道的汉族人,即便是杨坚的父亲杨忠也是地地道道的的汉族人。但是,历史上也有部分史学家认为杨坚是杨忠与鲜卑人所生,也正因为如此,杨坚才能进入鲜卑人政权北周的上层统治集团,日本著名中国史专家布目也持这种观点。其实成书于初唐的《隋书》就说杨坚系鲜卑族普六茹氏,统治隋朝时间比杨坚更长的隋炀帝杨广的母亲则是鲜卑贵族独孤信之女独孤伽罗。之所以后人说杨坚、杨广父子是纯粹的汉族人,那应该是宋明时期儒学思想因追求汉族文明取代前代少数民族文明以实现复兴所杜撰出来的。

唐高祖李渊的情况跟杨坚类似。李渊的父亲李昞在鲜卑人政权西魏、北周中位居三公。李昞如果不具备鲜卑血统是不会得到鲜卑皇帝重用的,这我们姑且不论,据《隋书》介绍,李昞的妻子也是鲜卑贵族独孤信的女儿,李渊就是她所生,就是说,李渊和杨广同是鲜卑贵族独孤信的外孙,二人是姨兄弟关系。统治初唐的时间比李渊长得多的其子唐太宗李世民的生母窦氏是北周皇帝周武帝宇文邕的姐姐襄阳长公主的女儿,妥妥的鲜卑人。基于同样的原因,宋明时期的史学家总是说李渊、李世民父子的纯粹的汉族人。

谁统一了华夏(华夏一统说鲜卑)(3)

(插图三:北魏孝文帝迁都中原)

其次,元奔理理鲜卑人统一天下的过程。

晋室南迁,西晋灭亡之后,从东晋直到南朝陈时期的二百七十多年间,南方汉族政权始终有北伐驱逐入主中原的少数民族以恢复西晋版图之志。所谓入主中原的少数民族,起初是匈奴人刘氏建立的前赵和后赵,不久就是鲜卑人建立的北魏了。北魏于登国元年(386)由鲜卑拓跋氏道武帝拓跋珪建立,后来太武帝拓跋焘于太延五年(439)统一了北方,北魏遂开始与南朝对峙。永熙三年(535)北魏分裂为东魏和西魏两部分,东魏和西魏的皇帝依旧是鲜卑拓跋氏,东魏和西魏掌权的大臣高欢、宇文泰都是鲜卑人。后来,天保元年(550)高欢与鲜卑族娄氏之子高洋篡东魏建立北齐,七年后宇文泰与拓跋氏之子宇文觉篡西魏建立北周,开皇元年(581)杨坚篡北周建立隋。以上这些朝代更替都是在鲜卑贵族之间的更替,如同同一时期南朝宋、齐、梁、陈之间是在汉族贵族之间更替一样。唐取代隋当然也是鲜卑贵族之间的篡位或政变。

至于鲜卑人为什么用汉族姓氏,这是北魏孝文帝拓跋宏(477-499年在位)改革的结果。北魏孝文帝决心改造鲜卑人,完全采用中原汉族体制,除了官制、农耕文明之外,他还规定:鲜卑人要与汉人联姻,鲜卑人要放弃鲜卑语改用汉语,鲜卑人要放弃鲜卑服饰和民族习俗改用汉族服饰和民族习俗,鲜卑人还要放弃鲜卑姓改用汉姓。说白了,孝文帝就是要把鲜卑族完全融合到汉族之中去。也就是从孝文帝开始,拓跋氏改称元氏。至于鲜卑族的其他汉族姓氏,大多都是附会一个汉族古代名人,以其作为自己的祖先而已。不过,即便北魏孝文帝进行了这次改革,但是改革并不彻底,从孝文帝驾崩到隋唐之际的百余年间,鲜卑人的民族标识依旧若隐若现,直到盛唐时期,鲜卑才彻底融入汉族。

谁统一了华夏(华夏一统说鲜卑)(4)

(插图四:唐太宗画像)

回到四次大一统问题。隋唐、元、清是三次少数民族主导的大一统,但是为什么鲜卑人在完成了隋唐大一统之后把自己“弄丢”了,而蒙古人、满人却没有“弄丢”自己呢?元奔认为,这与这三个少数民族融入汉族的决心有关。鲜卑人于东晋中期离开与柔然、匈奴等少数民族杂居且争斗不休的蒙古高原南下中原,与匈奴人争夺中原控制权。与匈奴人不同的是,鲜卑人抛弃了自己的祖居地,决心要在中原地区繁衍生息,这份永不回乡的决心铸就了鲜卑族彻底融入汉族的未来。而建立元朝的蒙古人和建立清朝的满人不仅从未放弃自己的故土,而且还在统治中原期间加强对故土的经营,这也是元朝灭亡后蒙古人能在蒙古高原建立北元的缘故之一,也是清朝灭亡后溥仪能做伪满洲国皇帝的缘故之一。

如今,所谓汉族早已不是秦汉时期的汉族了,不仅有诸如鲜卑、匈奴、柔然、羌、氐、吐谷浑、契丹等已经消失了的许多少数民族融入其中,而且有至今尚存在的少数民族融入其中。确切地说,汉族就是中华民族,现在尚在的其他五十多个少数民族也是中华民族。而汉族走向中华民族的第一个重要阶段就是第二次大一统的过程,也就是从东晋十六国时期隋唐之际。

【延伸阅读头条原创文章董元奔史论】南北朝“陈-齐周隋时期第一至二篇”:

董元奔史论(162)杨坚获得三桶金

董元奔史论(163)陈后主柔而不昏


谁统一了华夏(华夏一统说鲜卑)(5)

(插图五:作者2020年深秋在北京)

【作者简介】

董元奔,1971年生,传统文化学者,高等教育工作者,网络知名作家。世纪初在教育主管机关做文字工作,后辞职创办江苏省某著名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培训机构,又在某高校创办全日制特色系部,皆专事汉语言文学专业,十余年间培养了四千余名本科毕业生,培训事迹被《中国教育报》、《中国考试》杂志、《新华日报》等多次作长篇报道,被《江苏自学考试》杂志两次作封面人物介绍,事迹还被以专有名词形式载入《江苏教育年鉴》。办学期间一直居教学一线,并笔耕不辍,2016年结庐闹市做自由写作者,主要写作文史论文、文化随笔、诗词等,已在主要包括网络在内的各类媒体发表作品约300万字。


【说明】

1、正文插图取自平台免费图库。

2、编辑:董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