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见过房子建在最奇葩的位置,是在哪里?

不妨看看上海市松江区沪亭北路238号,一栋3层小楼孤独又倔强地盘踞在路中央。

方圆200米内,原本宽敞的双向四车道,到这里硬生生被截断成了双车道,堪称奇景。

上海最牛钉子户拆了吗(上海最牛钉子户)(1)

说到这栋楼,上海人应该都不陌生,它已经在马路中间孤零零地矗立了14年,被称为“上海最牛钉子户”。

2008年,沪亭北路确定拓宽,周边居民都要按政策拆迁搬离。但这栋小楼的主人张新国却不同意拆迁政策,坚决不搬,这一坚持就是14年。

上海最牛钉子户拆了吗(上海最牛钉子户)(2)

但这14年里,张新国却没有过过一天好日子,硬扛14年,成了“最傻钉子户”,这究竟是为什么呢?

1.祖屋拆迁引纷争,虚荣与不甘

小楼始建于1951年,是张新国岳父家的祖宅,寄托了那一辈老人最难以割舍的情怀。

随着人口越来越多,家里住得越来越挤。

1996年,张新国决定重新翻新房屋,并进行扩建。

好不容易凑齐了30万,他先将旁边岳父兄弟的宅基地一起买下来,然后在这两栋小楼上加盖了三楼。

小楼外观也进行了仿欧式设计,贴满了拉风的粉红色瓷砖。

这栋粉色的小洋楼在当时也算是豪宅,曾引得周边很多村民围观。

上海最牛钉子户拆了吗(上海最牛钉子户)(3)

小洋楼的内部结构,也别有洞天:2栋3层楼房以走廊相连,三楼是张新国一双儿女的地盘;二楼是老张夫妻及岳父母的主卧;一楼是养鱼的小作坊。

张新国头脑灵活,将一楼没人住的门面房租出去,每月收固定房租,早早就过上了包租公的生活。

上海最牛钉子户拆了吗(上海最牛钉子户)(4)

2003年,沪亭北路拓宽计划启动,张新国听说老屋要拆迁了,想到可以拿到丰厚的拆迁补偿款,每天都喜不自禁。

按照规定:一户宅基地可以对应3套房,张新国认为自己家拥有两户宅基地,可以分得6套房,儿子,女儿,岳父岳母,还有老两口都能拥有独立的住房,再也不用挤到一起了。

然而,待到拆迁政策公布后,张新国却高兴不起来了。

上海最牛钉子户拆了吗(上海最牛钉子户)(5)

当时的拆迁政策里明确规定,不看房屋的实际面积,只根据宅基地证上所登记的平方数和家里男丁的数量来分房子。

张新国家虽然把岳父兄弟的房屋买过来了,但当时并没有对宅基地证上的面积进行更改,所以和周边村民的小房子面积还是一样的,不能多分房。

另一方面,张新国家只有一儿一女,一个儿子可以拿到大中小3套房子,但女儿却没有分房的权力,但考虑到张新国家符合多子女政策,已婚女儿可以获得一套安置房,所以只能获得4套房和230万的拆迁补偿款。

可看到邻居有户人家,住的是破破烂烂的平房,就因为儿子多,分到了9套房,甚至连早年间走丢的儿子都算上了份额。

再对比自己家气派的两栋三层小洋楼,一家十几口人分到的4套房,张新国心里极度不平衡。

上海最牛钉子户拆了吗(上海最牛钉子户)(6)

张新国认为,自己拥有2户宅基地,理应分到6套房,于是前去找拆迁办协商,可这个要求当场就被回绝了。

眼看着老邻居都搬进了新公房,张新国也曾想过:“搬了算了”。

实际上在2011年的时候,他就曾草签了一份同意拆迁的意向书,但是因为家里众口难调,儿子女儿都想从中“分一杯羹”,每个人都言之有理,家庭内部矛盾不断,多次协商都没有结果,张家人只能继续住在小楼里,搬家计划不了了之。

家人的争吵让张新国每天都愁眉不展,唉声叹气。当拆迁办的人再来动员时,张新国将所有怒火都发在了工作人员身上,大吼:不给1个亿,谁也别想动我一块砖。

说服不了张新国,这件事只能僵持着。

张新国一家本来盘算着,如果他们家不搬,沪亭北路拓宽的计划就无法实施,就这样拖着,上面一定会答应他们的要求的。

可让张家人完全没想到的是,开发商在修路时居然真的绕开了他们的小楼。

上海最牛钉子户拆了吗(上海最牛钉子户)(7)

从此以后,马路中央的小洋楼成了一道别样的风景。

2.路霸养成求善了,心酸与奔波

要知道,沪亭北路是条主干道,整天车水马龙。住在马路中间的张家人,需要面对铺天盖地的粉尘和不绝于耳的噪声。

并且,因为道路变窄,来往的车辆到小洋楼地界都被迫“合流”,行人和自行车走西面的羊肠小道,机动车走东面稍微宽一点的路。马路整修的时候,车辆开在铺设的铁板上,叮铃哐啷响,震得人心烦气躁。

晚上,周围一片寂静,而这时候的马路上,来往的卡车源源不断,噪音更是搅得人难以入眠。

“我丈母娘几年前就因为这么恶劣的环境,突发心脏病去世了”,张新国对记者如是说。

上海最牛钉子户拆了吗(上海最牛钉子户)(8)

随着车流量的增多,这里成了交通事故频发地,很多不熟悉路况的司机,行驶到这里时,来不及变道,就会发生追尾事故。

14年来,张新国也没闲着,他几乎把所有的时间都花在了“为自己讨个说法”上。

他希望找到当时岳父兄弟的那份宅基地证明,证实自己确实是两户,得到应有的补偿。

经过千辛万苦,张新国终于找到了,可因为这份证明当时是由原青浦县出具的,而现在这里属于松江区九亭镇,这份宅基地早已失去了法律效力。

为了找到其他的解决办法,张新国曾多次跑到黄浦区、闸北区的拆迁办旁听协商过程,但最终都无功而返。

这件事情一耽搁就是14年,直到一个人的出现,整个事件才出现了转机。

3.心结得解终搬离,欣慰与无奈

2016年9月,松江区九里亭街道拆迁办来了一位新主任—陆辉,为了解决这个根深蒂固的问题,陆辉主动上门与张新国一家协商。

上海最牛钉子户拆了吗(上海最牛钉子户)(9)

刚开始,陆辉并不提搬迁的事,只是和和张家人唠唠嗑,他总说“签不签协议是其次的,你们都是七八十岁的人了,身体健康最重要。”

慢慢熟悉了,主任掏心窝子对张新国说了一些搬与不搬的利害关系。

上海最牛钉子户拆了吗(上海最牛钉子户)(10)

陆辉说:“协议征收和依法征收只能二选一,依法征收将按照1:1的赔偿标准执行,只能得到2套房子。而如果同意拆迁协议,张家依然能享受原来的补偿政策,以及多子女补贴政策,可以获得4套房子和230万补偿款,你们自己权衡利弊吧。”

听到这些话,张新国内心开始动摇。

上海最牛钉子户拆了吗(上海最牛钉子户)(11)

后来经过考虑,主任对他们关心一定不会骗他们的,另外他去旁听过的数十个动迁纠纷庭审,没有一个动迁户“得便宜”的。

再加上“隔壁邻居”的败诉,彻底击垮了老张最后的心理防线,点头同意搬迁。

其实,这14年来,相关部门一直都对张家照顾有加,一直保障张家正常的供水供电和煤气用度,另外为了有效防范交通事故,还专门为他们装了安全护栏 。

上海最牛钉子户拆了吗(上海最牛钉子户)(12)

张新国拿到了拆迁补偿,一家人从小洋房搬离,但因为安置房还是期房,所以政府就安排他们先租房子住,每年会给他们租房补贴。

张新国一家人租住在距离老房子三公里外的九亭家园农民新村,一个月的租金4000多元,虽然不是什么豪宅,但居住环境远远好过从前。

在很多细节方面,拆迁办都很为张家着想。

考虑到张新国87岁的岳父有提前安置的需求,张家提出申请想预支一部分补偿款购房,经动迁办协调,顺利预支70万元。

另外,张新国有一套自主研发的鱼饲料加工设备,因占地大而且重,需要大型机械才能搬运,为此拆迁办不仅帮忙联系搬运公司,还协助物色暂存场地,帮张家解决了实际困难。

聊到这些,张新国对中国青年报记者说:“有关部门为我们考虑了不少,我们心里也是十分感激的。”

他感叹道:“这么多年坚持下来,就是憋着一口气,不被理解,觉得委屈,现在嘛,气顺了,也可以搬啦!”

上海最牛钉子户拆了吗(上海最牛钉子户)(13)

2017年9月18日凌晨,路霸小洋楼在四台挖掘机的作业下轰然倒塌,沪亭北路道路拓宽工程终于落下帷幕。

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王锡锌曾对此发表评论:“14年这么漫长,我觉得张新国就是白白浪费了时间和精力,最终他获得的还是当年应得的那些补偿,从本质上说,他是输了的。”

很多人对张新国的做法都十分不理解,认为他这14年是自作自受,但也许对于张新国来说,他只是想讨一个说法,你怎么看?文/一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