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宝林郭启儒闹公堂(侯宝林欺师灭祖)(1)

1944年,侯宝林进了小梨园,唱“末二”,另一演员“小彩舞”压“大轴”。这里有必要解释一下,“末二”就是倒数第二个节目,“大轴”就是最后一个节目,也叫压轴戏。唱“大轴”的行话又叫“攒底”,一般都由有绝活的著名演员来担当。“小彩舞”是著名的京韵大鼓演员骆玉笙的艺名,按照当时的习惯,一般都是由京韵大鼓“攒底”。

侯宝林到了小梨园不久,“小彩舞”便摔了腿,歇了起来。按照当时的行规,“小彩舞”一歇起来,侯宝林就替她“攒底”儿了。只是,那时的曲艺场子又有一个极不合理的规定,“末二”和“大轴”的收入悬殊很大。

侯宝林郭启儒闹公堂(侯宝林欺师灭祖)(2)

“钱哪……加100元。”

出于多年的不平,侯宝林当时就火了,和老板吵了起来。

也难怪,他们替“大轴”演员“攒底”,连赶三个园子演出,还要上一家电台播音,这么忙,这么累,挣点儿钱刚够喂饱肚子,要做件上台穿的衣裳,还得咬紧牙关从嘴里往外抠。

现在可好,就加100元,还要“攒底”,还不准到别的园子赶场,能不发火吗?

侯宝林郭启儒闹公堂(侯宝林欺师灭祖)(3)

这样,老板没辙了,但又不能随便就屈服,所以,干脆就骂起了街来:“说相声的要比唱京韵大鼓的挣得多?这简直是欺师灭祖!”

多年以后,谈起这些往事时,侯宝林不无感慨地说:“相声能够‘攒底’,又能挣‘攒底’的钱,是从我这儿开始的。我废除了曲艺界对待相声演员长期的、不合理的规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