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背景】随着今年6月13日“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的临近,“非遗购物节”正如火如荼地开展,一些老字号也纷纷触电触网触屏,借助直播、短视频等新媒体手段焕发新颜,展现传统品牌的生机和魅力然而,近期,162岁的狗不理退市全国新三板,反映出狗不理经营之难,也折射出老字号转型之困,现在小编就来说说关于什么叫老字号转型?下面内容希望能帮助到你,我们来一起看看吧!

什么叫老字号转型(老字号转型之困如何破局)

什么叫老字号转型

【新闻背景】

随着今年6月13日“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的临近,“非遗购物节”正如火如荼地开展,一些老字号也纷纷触电触网触屏,借助直播、短视频等新媒体手段焕发新颜,展现传统品牌的生机和魅力。然而,近期,162岁的狗不理退市全国新三板,反映出狗不理经营之难,也折射出老字号转型之困。

狗不理集团2005年转制,2012年冲刺IPO失败,旗下狗不理食品取道新三板,于2015年11月在新三板挂牌上市。近3年来,企业业绩略有增长,2017年至2019年狗不理食品的净利润分别为0.18亿元、0.21亿元、0.24亿元,但毛利率却连续三年下滑。狗不理为此给出的解释是整体经济低迷,消费需求不够活跃。2019年猪肉价格暴涨,也对其毛利率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企业最终难逃退市的命运。

狗不理的转型困难,折射出老字号转型的难题,中华老字号数量已从新中国成立初期的一万多家减少至目前的一千多家。现在经商务部认定的中华老字号共1128家,平均有160多年的历史,其中只有10%蓬勃发展,大部分都出现了经营危机。

☞《狗不理退市折射老字号转型之困》

【专家观点】

天津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部市场营销系副教授马向阳:老字号的“变与不变”

老字号认定的核心标准,我以为是“老字号”三个字,老字号是品牌,品牌的价值在于企业拥有品牌资产,而品牌传承又是老字号品牌资产中最核心的价值。

国家商务部为什么要大力宣传与推广中华老字号?根本地,是因为老字号品牌产品或服务中的技艺本身大多就是极其稀缺珍贵的国家乃至世界级非物质遗产,老字号的传承人都是自带 IP 的,如果舍弃这个价值,那是“挂羊头卖狗肉”。

老字号品牌传承除了需要品牌符号传承,也需要传承向消费者的质量承诺,更要传承品牌文化,以及其中的核心价值。丧失了老字号的品牌真实性与品牌传承,也就是丧失了品牌的核心价值,长期看,这些老字号企业也很可能会丧失赖以生存的市场。

老字号企业要发展,通过学习现代企业管理制度适应当代的市场环境,这是企业势必选择的战略发展途径,但是在发展和传承面前,我以为首要的前提是品牌传承,要保持品牌真实性,坚持传承老字号内含的核心文化价值,没有了这个前提,何谈发展?

当然老字号企业要发展会面临“变与不变”的品牌决策难题。一方面,品牌传承强调传递一致的品牌意义、维系老字号的不变性;另一方面,品牌重塑则强调通过改变品牌属性重塑老字号品牌形象。但这些都要得到市场也即消费者的品牌认同。我以为如果老字号的手艺人能够坚守传统的家庭作坊模式继续发展,也无可厚非,关键是能否秉持“工匠精神”,通过精准的甚至个性化的品牌定位,深挖或者渗透细分市场,做足够大的“小而美”的细分市场。能在一个“小而美”的市场里发展壮大自己,也未尝不是一个走品牌差异化与专业化的战略发展之路。

另外,从品牌管理的角度说,老字号通过品牌延伸寻求发展或创新。通过品牌延伸的方式推出新产品,能够降低营销成本,提高消费者与经销商对产品的认同度,并且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新产品被淘汰的风险,因而成为老字号企业进行市场竞争、扩大市场份额时广泛采用并且行之有效的一种方式,也可能是成为品牌活化激活老字号的有效途径。

西安市非遗保护中心王智:从非遗视角下思考中华老字号的传承与保护

中华老字号并不完全等于老作坊、并不完全等于老手艺,并不完全等于传统手工业,所以中华老字号并不完全等于非物质文化遗产,所以不能完全用保护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理念来保护传承中华老字号。

例如,中华老字号中的酒类、食品类、生活用品类的某种产品的传统制作技艺因为世代相传,有代表性和影响力、有历史和文化价值、有科技价值和社会价值等被认定为国家或者省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但许多从事商贸经营活动的老字号尽管其信誉良好、年代久远,但并不属于非遗领域。所以并不是所有老字号都能被认定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老字号也不完全等于老作坊和老手艺,还有老字号中的现代经营模式以及研发衍生品等并不属于非遗保护范畴。在申遗中,许多老字号申报用传统技艺申报,但在实际生产经营中依然用现代技术,其老字号的品牌成为重要的营销手段。

物质文化遗产强调文化属性,强调文化共享,而列入非遗名录的中华老字号除了具有文化属性,其背后更具商业属性,强调文化独享。

在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中,我们发现,老字号中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与其他非遗代表作名录还有一个最大的不同,其他非遗是某一地域内所有老百姓共享的文化,老字号却一定要强调其自身的商业属性,它一定是某种商业品牌,拥有自己独特的商标所有权和使用权。比如说,假如申报西安牛羊肉泡馍技艺,理论上西安所有的掌握牛羊肉泡馍技艺的人都有资格申报为代表性传承人,可以共享,但是申报了中华老字号同盛祥牛羊肉泡馍技艺为国家级非遗的后,同盛祥这一牛羊肉泡馍品牌就对其他牛羊肉泡馍技艺在非遗申报上具有了排他性,比如另外一家百年老字号同样经营牛羊肉泡馍的老孙家就无法再申报自己的牛羊肉泡馍技艺为非遗,因为牛羊肉泡馍技艺已经有了一个代表性项目,往往同一技艺中很难在同一地区申报第二个非遗代表作名录。再比如, 有个别中华老字号申报了非遗,并评定了代表性传承人,有的代表性传承人就是企业法人,有的是技术骨干,代表性传承人作为企业的一张名片,但是当这个传承人退休离开企业时候,企业就提出要更换传承人,而由国家认定的代表性传承人并没有因为退休就要更换这样的制度。

非遗名录中的中华老字号更需要坚守传统的技艺与精神,才能久远。艺类文化的传承仅仅靠老字号这一样一个外在的名号是不行的,其背后是世世代代相传的匠心匠艺和精神。社会越发展,越是在大规模的工业化生产取代传统手工业的大环境下,中华老字号越需要逆流而上,越需要更加坚守老字号背后世代传承的传统手工技艺与精神,抛弃了这一点,盲目搞现代化、中华老字号的产品就没有了含金量和独特性,就会被现代化工业淹没和替代,也就只能把老字号当成幌子,徒有虚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