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年底了,又到了清收尾款的时候,一年的总结即将开幕,很多企业和个人都面临着收款压力。最为头疼的问题也随即出现了,很多逾期欠款问题是时候该解决下了,拖款的甲方此时集体销声匿迹,消息不回,电话不接,人也找不到。

  那么,怎样要求客户回款才能不伤感情不丢面子?那么用什么办法能够既让客户还钱,又不触犯法律法规呢?很多时候,向客户催款的时候都不知道怎样开口,或者说很容易就被一两句话给推脱了,那么如何向客户催款的方法与技巧有哪些呢?

如何巧妙催尾款(教你如何机智优雅的催尾款)(1)

  1、直入主题

  很多人觉得直接向客户催款会不好意思,以婉转的方式提醒,催款不是什么见不得人的事,要摆正自己的立场和姿态,千万别让客户互相推诿牵着鼻子走。在催要款项这件事上,催款应该直截了当,一味绕弯子,只会适得其反。

  2、随机应变

  在采取催款行动前,要知己知彼,先弄清对方拖欠的原因是什么,是疏忽,还是对产品不满,是资金紧张,还是故意,应针对不同的情况采取不同的策略,逐个攻破。

  3、直接找初始联系人

  一般我们都会直接找自己的联系人,然后跟对方说款项的事,如我们员工送货到对方那里,经手人不在时,一定得在单子上备注客人单子的内容,日后让经手人补签,否则结帐时会让客户牵着鼻子走。

  4、不要做出过激的行为

  催尾款时受了气,再想办法出出气,甚至做出过激的行为,此法不可取。脸皮一旦撕破,客户可能就此赖下去,收回款项将会越来越难。

  5、不要怕催款而失去客户

  到期付款,理所当然。害怕催款引起客户不快,或失去客户,只会使客户得寸进尺,助长这种不良的习惯。其实,只要技巧运用得当,完全可以将收款作为与客户沟通的机会。当然,如果客户坚持不付款,失去该客户又有什么大不了的?

如何巧妙催尾款(教你如何机智优雅的催尾款)(2)

  6、时间至关重要

  平时我们就应该和客户约定“定期结算”的原则,时间拖得越久,就越难收回。对于到与客户约定的付款时间了,就应该提醒客户了。国外专门负责收款的机构的研究表明,收款的难易程度取决于帐龄而不是帐款金额,2年以上的欠帐只有20%能够收回,而2年以内的欠帐80%能够收回。

  7、收款要有“钻劲”

  要有穷追不舍的精神。专业催款人从实践中摸索出了对债务人(业务当事人、主管负责人、财务负责人)实行“三紧跟”的战略,即紧跟在办公室里,紧跟在吃饭上厕所的后面,紧跟在下班回家的途中。虽说有些过份,不得已而为之啊!滴水石穿,绳锯木断,有时确也起到了“功夫不负有心人”的作用。

  8、收款要有“柔劲”

  从道义上讲,欠别人的款,心有歉意,理应对债权人礼宾相待。但不少欠债单位,有的对你板着老脸,有的对你不屑一顾,有的甚至不让你进门!收债人此时就得屈尊就下,用兵之计,攻心为上,说尽人间好话暖语,赔上一个真诚的笑脸,对那“三种人”实施“情感投资”,精诚所至,为争金石所开。

  9、收款要有“韧劲”

  清收欠款是一项长期艰苦的业务,讨债人要有一种坚韧不拔的毅力,哪怕别人无理地把你像打发乞丐一般,也须忍辱负重,坚守阵地。临阵逃脱,则会前功尽弃。看见了一丝曙光,决不放过机会,同时要学会诉苦,不能同情对方,相反要让对方同情。

如何巧妙催尾款(教你如何机智优雅的催尾款)(3)

  10、催款通知书和律师函的运用

  经多次跟催,货款还是没有动静的,就需要专门发一封“催款通知书。同时,为加强催帐力度,催款通知书中还应列明,“如贵方在XX期限之前不能付款,我们的法律顾问XXX,会直接经办此案,并将加收滞纳金XXXX元”。

  第一个方案行不通的客户,就逐步进入法律程序。当然,这个法律程序才刚刚开始启动,可能不会最终启动法律程序,吓唬的成份可能要大于实际意义。因为不是正式的起诉,一般发出一个律师函,只需花费不多的费用就可搞定。

  11、求助于专业收帐人员或诉诸法律

  总有一些骗子和不讲理的客户存心赖帐不还,与他们讲理无异于“对牛弹琴”,采取正常的收款方法往往难于奏效,前面努力都失败后的欠款客户,只能采取最后一个办法了,当收款难度较大时,可以请有丰富收款经验的非诉职业律师,由专业的非诉律师通过专业的调查,法律,给债务人施加压力的方式,以及细致的商务谈判去协助回收帐款。

  这类专注商帐的非诉律师团队,大多都是待成功收回款后才需要支付一定比例的服务费,一定程度上节约成本也避免了诉讼可能执行不到的风险和不必要的诉累。如果此法仍不能奏效,剩下的唯一选择就是经律师评估后,直接诉诸法院。

  最后,还要说明的是,每次的催帐都要留下证据,比如,外地的客户,要保存好传真或邮递凭证,本地的尽量也通过邮寄的方式送达。这对于某些欠款数额不明或有争议的欠款,都是一种间接的证据,如果对方对之前发出的催帐欠款数额没有异议的,超过一定期限都会被视为默认。

  要帐是一门学问,以上几种要帐方式、技巧供大家参考,对于不同的人,采取不同的催款方式,具体问题还应具体分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