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同学问我有没有长一点的文章,每天都写一个片段,感觉不能较为完整地阅读内容,我告诉他关注我的头条号,就可以看到连续的内容,现在小编就来说说关于阅读的魅力在于思考?下面内容希望能帮助到你,我们来一起看看吧!

阅读的魅力在于思考(阅读的三个层面收获)

阅读的魅力在于思考

昨天同学问我有没有长一点的文章,每天都写一个片段,感觉不能较为完整地阅读内容,我告诉他关注我的头条号,就可以看到连续的内容。

后面抽时间整理一下,把有些文章放到一起,把有的片段进行一下合并。其实,即使这么短,大家已经很难认真读完的,包括我自己在内,也是对于感兴趣的去阅读,这很正常。

同时,有一些朋友说你别写的太深,别说专业术语。对于前者,我已经在努力,文章内不涉及英文的尽量不用英文,语言也尽量简短。专业术语,或者专门方法,这一点我觉得还是有必要的,经验的积累很可能会事半功倍。

我自己写,也是自己的复盘和总结,身边的好朋友,能够用到多少是多少。一个好处就是有时候再有朋友咨询问题的时候,在时间有限的情况下,可以较快地甩一个链接,能够相对呈现更加具体的观点。

我自己也在阅读公众号,每天可能会读两三个,关注的越来越少。读公众号文章,跟纸面阅读一样,经常会有三个层面的收获:

一、内在的收获

比如说,在最近关注的公众号中,就会学到具体的经济学知识点,细分医疗行业的现状,管理的知识,房产的发展等。

内在的收获,比较直接,达到一定的数量之后,就会加深认知,形成从点到线,从线到面的改变。

像我自己,对于IVD不算陌生,不过仅仅是从外部看,完全没有深入。现在的工作,有时候还是会涉及到相关内容,需要持续学习。

在医院工作的时候,有一段时间领导包科室,不是承包,就是除了常规职责外,需要有具体的几个科室更加深入一些,当时我重点是检验科和手术室。检验科,基本每天都去,对于试剂、标准、培养时间等有直观但是浅显的认识。

而通过阅读当前从业者的当天的热乎乎的分享,能够站在行业,站在中国,站在历史时点去看这个事情,还是非常有意思的。

能够坚持每天,分享事实和观点,坚持的力量就很值得佩服。

关于坚持,写过一些,给自己的借口是“做更重要的事”,本质可能还是“常立志”。像是《坚持做一件事真的很难-纪念背单词600天》,还有《放弃很简单,坚持做很难》。

二、外在的收获

通过连接,实现外在的收获,可能是很多人的普遍感觉。

人一直是有这方面的需求的,只是形式变化而已。从原来的论坛、到博客、到微博、微信、社群等等,需要一定的外部链接。

我检讨过自己,比较传统,虽然也算是做销售相关工作,但是没有连续直接做一线销售,没有建立这样的链接思维和实际链接。再加上这些年地域变化比较大,对于一些朋友联系也少。

朋友圈也是一种比较好的外部链接,工作节奏比较快,老朋友点个赞,不用多说,甚至不用点赞,知道都好,也是一种联系。

具体工作和心理层面,更多是跟着感觉走,没有想过更大的基数,变换为更多的高质量,这方面也得改。

通过看到一些作者和读者,已经能够感受到激情四溢,我也是被感染的。像其中有大一学生,研三学生,非常年轻,非常有想法,这就感觉未来很美好。

还有几位,在职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在考虑转折?加速?变道?大家一起探讨。

通过阅读作者,在外部链接方面已经够帮,扶上马,送好几程,但是可能不能直接给每一位发钱,通过这样的链接,大家持续思考,持续学习,持续成长。

三、哲学的收获

通过阅读获得哲学方面的收获,这方面是最大是收获,很多认知是跟自己不一样的。

每个人的认知都是有限的,而传统的学习方式,可能会比较慢。而通过优秀的作者这样的“人”的交流中,带来的哲学思考,更加立体。

他总说“不一定对”,一方面是谦虚,同时也是事实。场景换了,需求换了,可能会不认可,甚至我不知道会不会有偏激的。

阅读,包括学习,是一个找共鸣的过程,所谓写的贼好的文章,可能是自己已经认可或者比较匹配的观点,然后继续强化。

大家都是通过强化,进而更加坚定地跟,这应该也是一种正反馈。

昨天的我与朋友交流谈到,还有一点跟传统管理思路不一样的——因人设岗。

搁以前大一点的公司,传统的公司说因人设岗会挨骂的,即使大老板的公子和千金,也是说去不同岗位学习学习,其他人员要安排个人,也偷偷摸摸很多,低调低调。

而现在,很多看起来非常正确的事情,没有人就不做了,停在那里等人。

我最近遇到一个项目就是,客户找的人比较偏,市场上根本就没有一模一样的JD,他们就是在等待,同时看看能够遇到匹配度多高,设定一个内部标准。

同时,这个客户遇到另外一个非常优秀的候选人,但是不适应那个岗位,就新开发了一个岗,职级比那个还高,收入上也非常诱人。

从当事人角度,不但获得一个头部的医疗科技公司大板块机会,同时在收入方面有极大的提升,几乎翻番。当然,这个是偶然,需要一定的条件发生。

总体上,因人设岗,几乎被普遍接受。